文|小鹿與驢
最近跟風一直在追看《星漢燦爛》,其中有些角色讓人心生喜歡,有點讓人厭煩,當然每一個劇中都有這樣的角色,其中幾個中年女人很多,讓人厭煩的也很多,文修君恐怕是最能引起大家一致厭煩,還有葛氏、程老太太、蕭元漪都是厲害的人。
汝陽王妃和文修君一樣,自家的女兒都暗戀同一個男人:凌不疑,對此也都仇視程少商,同時兩個家庭都對當今皇上和皇后有恩,并且對當初的恩情念念不忘,想要撈到一點好處。
宣后和文修君之間的關系是表親,攀的上一層關系,而自己的父親曾經在宣后落魄逃亡的時候,對她有過幫扶,仗著這個恩情,文修君以此來宣后這里討要恩賜,居然獅子大開口,提出想要文帝給自己的弟弟釋放一個特權,鑄幣的權力。
這樣的要求跟奪權沒有區別,宣后拒絕她的過分要求,可她卻仗著自己的恩情,對宣后大不敬,甚至還為此大動干戈。
宣后心慈,沒有責怪文修君,甚至還替她在文帝面前說好話,文帝看在宣后的面子上,暫且沒有追究責任。
汝陽王妃也不是一個清白的老女人,和文修君是一個德行。她是裕昌郡主的老母,知道郡主一心喜歡凌不疑,可凌不疑卻不喜歡她,為了逃避和她在一起,寧可戰死沙場,都不愿意回來和她完婚。
為了裕昌郡主的事情,她也來到文帝面前想要求一個恩情,當然她和文修君不同的是,她既不要權,也不要財,她來這里的目的顯而易見。
文帝對凌不疑很不錯,處處為他著想,在婚事上,他一直拒絕裕昌郡主,汝陽王妃也是想盡辦法,曾經也想利用自己和淳于氏關系,壓迫凌不疑,讓他低頭,可凌不疑后面還有文帝。
為了擺脫裕昌郡主的追求,他甚至當著眾人的面,去向程少商求婚,相比較而言,程少商不僅沒有家室,甚至臭名昭著,可凌不疑寧愿選擇這樣的人都不愿和裕昌郡主在一起,讓裕昌郡主十分生氣。
程少商成了裕昌郡主的情敵,這個女人自然不會放過她,處處刁難,攪黃她的婚事,甚至還讓大母出面幫助自己。
汝陽王妃找來淳于氏幫忙,兩人合計用裝病的方式拖延婚事,不給程少商下聘禮,故意讓她丟面子,凌不疑得知以后,喊來文帝和汝陽王。
一場好戲即將出演,裕昌郡主見狀使出一哭二鬧三上吊的本領,汝陽王妃也跟著起哄,她們以為汝陽王會幫著自己說話,可沒想到汝陽王早就和程少商認識,對她的人品很贊賞,并沒有因為兩個人的哭鬧幫著攪黃婚事,反而訓斥裕昌郡主沒有家教。
眼看心愛男人和程少商馬上要完婚了,她著急上火,汝陽王妃又心生一計,只有在文帝不在的時候去找程少商的麻煩,正巧文帝去祭奠了,她們以程少商不懂規矩沒有把淳于氏放在眼里,沒有第一時間去參拜,當著下人的面給程少商一個難堪。
凌不疑娶程少商,本就是皇上牽線,皇上賜婚沒有人敢抗旨,可偏偏汝陽王妃不服,仗著當初對皇帝有恩情,料到皇帝不敢對她發火,從中阻撓。
01.小人才會挾恩圖報。
善良的人在做善事的時候,出發點并不是為了將來能夠得到更多的回報,可是那些小人,不僅不懂得,還把恩情當成置換,她的善良也就不值得一提。
很多人也知道就算沒有文修君老父親和汝陽王妃的幫助,文帝也不會餓死或者流浪街頭,這個恩情更談不上救命的恩情。
文帝的父親很小的時候就過世了,汝陽王作為叔叔,嘆息兩個孩子可憐,就收留了他們,汝陽王平時很忙,兩個孩子的生活也都是由汝陽王妃照顧,汝陽王妃并沒有給出更多的愛,文帝來這里就跟討飯一樣。
文帝能有今天,全靠自己的能力,小的時候,汝陽王妃并不喜歡他,直到后來他可以慢慢的干活,靠著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走向今天,他登基以后,汝陽王和汝陽王妃表面上對他各種關心和疼愛。
想象一下,如果文帝自己沒本事,也沒有稱帝,后來的境況又如何?叔叔一家根本不會攀附他,這就是人性。
越妃是一個明白人,在汝陽王妃面前毫不留情,說出當年她們是如何對待文帝。
霍翀在的時候,對文帝是真心實意的,不僅把積蓄拿出來支持文帝,還親自帶領族人去駐守,可最終還是沒能提防住一個叛徒的通風報信,凌益的背叛也讓整個家族都命喪黃泉,好在霍翀唯一血脈凌不疑留了下來,文帝怎么不記住他們的恩情呢?
一個為自己賣命的家族,另一個是給口飯吃的親叔叔,文帝心里都清楚。
他重情重義,不想和親人之間鬧矛盾,有著帝王風范和度量,不想和汝陽王妃斤斤計較,在她哭鬧的時候睜一只,閉一只眼。
02.這個女人一輩子沒做過一件好事,被休也是遲早。
汝陽王妃本就是一個不知進退的女人,她不懂珍惜,仗著當初的恩情對文帝道德綁架,裕昌郡主的囂張跋扈也是妥妥遺傳了這個女人的各種性格,可見家教是多重要。
裕昌郡主的性格完全隨了大母,當初她的父母離世以后,就跟著大母一起生活,在她的耳濡目染下,裕昌郡主變成了一個和她一樣不懂規矩,詭計多端的女人。
汝陽王娶到這樣一個老婆,也是祖輩的倒霉,他不愿和這個刁蠻的女人糾纏,為了躲避她,只好去道館里。
汝陽王妃是個心狠手辣的女人,可最后還是敗在淳于氏手里,兩個人表面關系很好,可淳于氏卻背地里坑害她,送了她一個藏著凌益罪行的證據,這個證據藏在女蝸像里,她一直帶著。
凌不疑心里一直想著報仇雪恨,在大婚的頭一天晚上實施了自己的計劃,而他屠殺凌益也暴露了自己,眾人為了救他,到處尋找凌益的罪證,最后在汝陽王妃隨身攜帶的女蝸像里找到了,由此可見,汝陽王妃和凌益是一伙的,也是罪人。
文帝是個重情重義的人,不想這件事情牽扯到汝陽王,提出讓叔叔休書一封,世子想要請求文帝網開一面,看在當初的情分不要處罰汝陽王妃,文帝很聰明,面對他的求情也沒有為難和拒絕,讓世子去城外對母親經銷,言外之意就是讓世子跟隨老母親一起去。
一輩子被軟禁,讓她自生自滅,恐怕就是最好的懲罰,這也是她永遠都歸宿。
本該過上很好的生活,可是貪心不足的汝陽王妃卻要時時挑戰文帝的底線,最后被人陷害,落得凄慘下場,要用后半輩子去后悔,不值得。
END
今日話題:您覺得汝陽王妃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