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爾德的《道連格雷的畫像》中有句這樣的話,“人會說美是膚淺的,也許如此。但至少不像思想那么膚淺。對我來說,美是奇跡中的奇跡。只有淺薄的人才不以貌取人。世界真正的神秘性在于可見之物,而不在于看不見的東西。”
和我們傳統意義上講的“人不可貌相”似乎是相悖的,但細細品讀會發現實際有相通之處。先舉幾個例子,對于兇案現場的判斷,警方往往是通過各類調查舉證才可知死者的來龍去脈,福爾摩斯則不同,他往往根據現場死者的情況就知曉了大量信息。若不是有豐富的閱歷和知識儲備,何以得出結論。三國時的諸葛亮,未出茅廬已知天下事,若不是他上知天文下曉地理,精于謀略,怎會有輔佐劉備成就三國鼎立之勢。生活里也如此,見過世面,擁有家庭關懷的女人,才不會輕易相信男人的糖衣炮彈,進而釀成一場悲劇。所以,在這句話里,表述著那些并不淺薄的人才能夠辨別他人的品行和成長史的含義。而淺薄的人,只會憑眼前所見耳中所聽來判斷。就像是時常告誡我們的那句“人不可貌相”,如果只是通過外表得出結論,而沒有更深層次的推敲,那么結論也是不著邊際的。
知道王爾德的人,多多少少都會對他有所了解,除了藝術作品上的成就外,他是個同性戀以及唯美主義者。那么信奉從衣服看出一個人的品味,從鞋子看出一個人的層次的人們,請時時更新下自己的知識儲備量和視野,如果人家穿的是你認知之外的低調品牌,那么你還對人家予以低劣的評價,是不是自掘墳墓。
不如像王爾德這樣,對于美,無論是人物、生活或藝術上的解析,都要追求到極致,推崇極致,只有這樣才能順離成章的感受到世界的這種神秘性,奇跡中的奇跡。而淺薄的人僅僅是見識到了所謂的“看不見的東西”,而對于“可見之物”卻做不到“以貌取人”。
附上幾句王爾德作品中的文字,乍一看覺得不好理解,細細研讀才發覺自己真是個淺薄的人。
人生有兩個悲劇,第一是想得到的得不到,第二是想得到的得到了。
一個人總是可以善待他毫不在意的人。
只有兩種人最具有吸引力,一種是無所不知的人,一種是一無所知的人。
年輕的時候我以為錢就是一切,現在老了才知道,確實如此。
每個圣人都有過去,每個罪人都有未來。
一個人倘若不為自己思考,那就從未思考過。
我愛他,是因為他像愛情本身應有的樣子。
把人分成好和壞的是荒謬的。人要么是迷人,或者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