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喊停人生一小時!》是一本很貼近現代人生活的書,它通過普通人的眼光,捕捉普通人的生活,記錄出普通人的思考,傳遞屬于普通人的故事。
在閱讀本書之前,我看過兩本類似的書籍。一本叫做《匿名區》,另一本叫做《匿名區+1》。這兩本書中的文章均來源于知乎,是網友匿名發布的文章,很真實的記錄了人性、人心。因為作者們在一個個故事中脫下了虛偽的面具,勇敢地展示了真實的內心世界,所以有些文章不像實名的文章那么美好。但是,如果我們愿意,通過匿名作者們留下的文字直面現實,便能成長。
《我要:喊停人生一小時!》同樣從真實的生活經歷出發,是WHATYOUNEED編輯部從平臺的署名作品中,精選出來的文章。
因為署名,便只能有限度地自曝,談生活的壓力,談感情的曖昧,談時光里的秘密。即便如此,《我要:喊停人生一小時!》依然因為貼近生活這一點,吸引讀者關注。
本書的主線是生活壓力,以及由此引發的思考和改變,我個人閱讀后,覺得文章中提及的很多問題都具有共性,是城市生活中普通人群日常面對的。例如:
快節奏的工作和生活帶來的心理壓力,以及由此衍生的亞健康狀態;
愛情關系里的缺乏溝通而患得患失,產生不安全感,以及由此導致的信任危機;
人生如何能不遇到是非,有是非便有曲直,但是否必須辨出對錯,需要仔細斟酌。
1.“吃生活”不可怕,總結得失再出發
我念小學的時候,有個來自蘇州的同學,有一次我應邀去她家玩,聽到她和她爸媽講家鄉話,一口溫柔的吳儂軟語說出來像在唱歌,聽起來特別有韻味,就連一句"哎呦"都能說成"啊呀哇啦"楚楚動人。
就是這個朋友,跟書中的第一個故事的作者一樣,面對生活的壓力,一個人在大洋彼岸打拼,最終成家立業。
她在國外的時候,身上也系著家人的期許和牽掛,有時委屈到思鄉,有時堅韌到"無情"。思鄉,乃人之常情,遇到困難和壓力誰有有脆弱的時候,家鄉熟悉的安全感和親朋好友溫暖的懷抱,是最好的安慰劑。所以,我特別能理解作者在遇到挫折(吳語中所謂的"吃生活"的時候,為什么會有酸澀矛盾的心情)。
"吃生活"不可怕,只要總結得失,做好應對,就能再出發。
2.想說的說不出口,記住:感情里需要溝通
在這個人們漸漸不再單純的年代,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薄的像紙,有時候一戳就破(比如有人借東西不還),無法長久地信任和交往。
而家人和情侶之間也有很事情缺乏溝通,不能暢所欲言,這并不是人們的初心,而是這個社會經濟發展的過程讓人類付出的代價。
有姑娘面對愛人,無法說出自己真實的想法,一次次欲言又止,瞞不了對方也騙不了自己,最后的結果是傷害了感情。
感情的維系和經營一家公司有異曲同工之妙,都需要溝通、相互理解和體諒。
如果,你有什么說不出口,記得跟當事人中的另一方進行溝通。說出你真實的想法和需求,進行有效的溝通,同對方一起尋求解決方案。
也許這不是最好的辦法,但是一定比你什么都不說要強得多。
3.到底什么是錯什么是對,不同的人和事有不同的答案
有人便有江湖,有江湖便有是非,有是非便有曲直。但是,要記得人生難得糊涂。是否必須辨出是非對錯,需要仔細斟酌。正如一位作者所說:
你正在做的事,可能是好的,但不一定是對的。
分辨對錯,有衡量標準,符合標準的,就是對的,不符合標準的就是錯的。做人做事,都不例外。
然而,在不同的情況下(或者對不同的人來說),對錯不是必須分辨清楚的,是非也不是可以用唯一標準來衡量的。
比如:男朋友今天沒有陪你逛街,顧著打游戲,你覺得不對,但是男朋友的游戲伙伴可能覺得是對的。
如果你想要跟逛街,可以找閨蜜或者干脆自己去逛,這樣就兩不耽誤了。
又或者,你就是要男朋友陪你去逛街,可以提前約個時間。假如到了約定的時間,男朋友兌現的承諾,那么從你的角度來講就是對的,從他的角度來講也是對的。反之,男朋友沒有兌現承諾,不陪你逛街,那么從這個約定的角度來看,男朋友就是錯的。
所以啊,什么是錯什么是對,不同的人和事有不同的答案,如果你想皆大歡喜,就統一衡量的標準吧。
《我要:喊停人生一小時!》中的故事,都是這么樸素,故事中的主人公和我身邊的每個每個一樣,都擁有他們的喜怒哀樂。
這本書道出了城市生活中,人們內心隱秘又渴望被了解的想法。
看完它之后,你可以試著暫停你的人生,可以看看:你的身邊是否有同樣的故事在發生?是否有相似的人需要你的理解,以及一個贊許的眼神?
如果有,請記得和他們分享你的內心世界,相互理解的感覺更美好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