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一切希望和目標,數字化、具體化。
然后,細化成一件又一件具體詳細簡單的任務,
然后完成一件接著一件,做的越多,就離自己更近了(就活下來了)。
成為自己=我是活著的。
2.每個人有各自的生活。
我不再干涉他人,以前為什么那么喜歡干涉他人呢?:)
尤其是深愛的家人和朋友。
尊重和了解。
我只努力把自己這一生過好!
如果有幸,這種實踐,希望對他人有幫助。
3.會哭的孩子有糖吃。
所以就喜歡不努力把自己弄的慘一點,好配合和討好給糖的人。
那么喜歡糖,
為什么不去做一個制糖者呢。
給糖的才是強者,而施舍的糖總是有限,制糖是無限。
額,是不是就要去討好原料供應商……
好吧,這是一條食物鏈。
你要去哪里?
4.因為恐懼而選擇短期利益
因為這樣的生理本能,我們的祖先生存下來了,留給我基因。
但是并不是完全有效。理性貌似更加能夠指導長期生存。
5.說話背后的動機
我以前是一個沒有大腦的人嗎?
我似乎不太理解一個人說話會有動機這個概念。
我說話是因為事實的邏輯和因果,討論事件本身的合理性和道理。
恩。
但是,人是有情感的。我會顧忌他人的感受選擇說話的用詞。
但是,從來都是以自己的感受出發,而不是他人。
說話不是自己爽,而是為了交流和溝通,所以這個過程的而關鍵在于他人在說什么?
為什么說這些?
他是想干嘛?
我是應該滿足他還是不滿足他?
更有利于事件的發展。
~~~~
2016.01.26.周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