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文江的傳記》胡適
中圖網線上好書共讀第十六期第三天
丁文江進入劍橋大學才半年,就因為經費問題而決定離開。
他在歐洲大陸游歷一番后,于1911年回國,進入川貴一帶旅行。
這是他的國內第一次旅行,也是被胡適評為“最可以表示他的毅力、勇氣、觀察力”的旅行。
他不走那易走的海道,而是那沒水、沒土、沒樹、沒人家的深峽谷。
他看的不是秀麗的風景,而是光禿禿的石頭山。
若是輕裝上陣,或也輕便,但他是帶了許多書籍和儀器的。
他不是單純地游玩,而是在實地勘測。
“用指南針步測草圖,用氣壓表測量高度”,他細致地丈量著腳下的土地,觀察周圍的環境。
如此,一條在地圖上被錯誤標記了兩百多年的驛道被他發現了。
細致入微的觀察與親身實踐配合得默契了,我們就有可能收獲驚喜。若是它們不合拍,那我們可就容易鬧了笑話。
丁文江到貴州后,見路邊攤上擺的是“白米飯、辣子、豆腐、素菜”,便說貴州人民的菜里面“沒有一顆一粒的鹽屑”。
對此,貴州人民很不滿:“誰見過有鹽屑的菜!”
原來,貴州人民重鹽重辣,辣子和鹽是不分家的。
胡適先生提醒大家:出門游玩,不要只用眼睛看,還要用嘴巴嘗嘗。
可見,人生處處有陷阱。這就離不開敏銳的觀察力和以身試險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