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月球的第一個人是誰?
這個問題,很多人在學生時代,應該都遇到過。
答案是:美國宇航員尼爾·阿姆斯特朗。
他登上月球時說的那句:“這是我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更是劃時代的名言。
2012年,阿姆斯特朗去世,享年82歲。
當時的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白宮發表聲明說:“尼爾是美國最偉大的英雄之一。當尼爾第一次踏上月球表面時,他展現了人類成就的一刻,這一刻將永垂史冊。”
“只要有史書,尼爾·阿姆斯特朗就會被寫入其中,紀念他在我們這個星球以外的世界里邁出人類的第一小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局長這樣評價他。
只要提到阿姆斯特朗,都是跟“英雄”、“人類成就”、“偉大”等非常“重”的詞放在一起。
這個人名在他登上月球的那一刻起,好像不再屬于他自己,而是成為了一個“歷史符號”。
但在《登月第一人》這部電影中,卻讓人看到了阿姆斯特朗作為一個“普通人”的感情色彩。
不再是一個“冷冰冰”地、只活在書本或電視上的“歷史符號”。
這部電影由高司令(瑞恩·高斯林)飾演阿姆斯特朗,是他繼《愛樂之城》后,第二次與導演達米恩·查澤雷合作。
電影的開始,阿姆斯特朗還未加入NASA,而是在加利福尼亞當試飛員。
此時他的女兒Karen不幸患有腦瘤,因為化療的副作用小Karen嘔吐不止,非常痛苦。
阿姆斯特朗抱著女兒,輕輕地哼著歌曲安撫她:
“我看見月亮,
月亮看到我,
通過老橡樹那濃密的枝葉,
請讓那照到我的光,
照到我愛之人的身上”
真實的生活是殘酷的,女兒的腫瘤因無法切除,最終還是去世了。
失去愛女的巨大悲痛成了阿姆斯特朗永遠磨滅不了的傷。
但他在面對朋友、兒子、甚至妻子時,都是極力“克制的”。從來不在他們面前提起女兒,也不跟任何人聊這件事。
在女兒的葬禮上,獨自走進房間、關上房門拉上窗簾、合上記錄女兒治療的日記,阿姆斯特朗的悲傷再也抑制不住。
痛哭之后,他把刻有女兒名字的手鏈慢慢放進了抽屜里。
本片中引起“巨大爭議”的一幕,是在最后登月成功的時候,導演故意沒有安排在月球插上美國國旗的畫面。
取而代之的是,阿姆斯特朗望著一處環形山思念早夭的女兒,然后把那條刻有女兒名字的手鏈丟在了月球上。
整個影片中,除了阿姆斯特朗關上房門痛哭的那一段,沒有更多直接爆發式地渲染主人公失去女兒的痛苦。
但是,從影片的開始到結尾,那種阿姆斯特朗不是“英雄”只是作為一個父親,失去女兒的無助和痛苦的情緒,卻一直蔓延在電影里“揮之不去”。
而導演在最后的“刻意安排”,更是把“阿姆斯特朗”進行了“去英雄化”的處理,讓人們意識到,阿姆斯特朗不是“歷史符號”而是一個“人”。
一個具有普通人喜怒哀樂的人。
而對于普通人來說,有些傷就是會一輩子忘不掉、逃不了,哪怕是飛到了月球上。
*文中圖片來自電影《登月第一人》的截圖
流觴陣地微信公眾號:takus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