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很多時候靠的都是直覺,投資是一種藝術,而不是一種科學,所以要去追求可以重復呈現的實驗效果是不可能的,因此也不可能說掙到了錢之后可以一直依照這種方法來實現掙錢。
所謂第二層次思維是在看到所有人都在想什么的時候,進一步想別人都在做什么,是不是可以逆著別人的想法來獲取額外的收益。
我覺得第二層次思維主要要考慮的是信息的全面性和正確的概率。
你不可能在和他人做著相同事情的時候期待勝出。
原來被動的指數定投理財方法是基于芝加哥學派的有效市場假說提出的,我個人覺得市場不可能完全有效,要不然我怎么不知道那么多股市的消息和信息呢,哈哈。
有效市場假說認為,高收益是由高風險帶來的,投資者收益水平之間的差異完全歸因于風險差異。
第二層次思維者知道,為了取得優異的業績,他們必須具備信息優勢或分析優勢,或二者兼具。
誰不知道這些信息?第二層次思維者依賴的是理論詞匯表中的“無效”一詞。
市場是無效的,知道更多的信息,你就可以戰勝市場。
在成千上萬投資者時刻準備著抬高任何過于低廉的價格時,為什么還有可能存在便宜貨?如果相對于風險來說收益顯得很高,有沒有可能你忽略了某些隱性風險?為什么資產賣家愿以能讓你獲得超額回報的價格賣出資產?你是否真的比資產賣家知道得更多?如果這是一筆杰出的交易,為什么其他人不一哄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