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吃過早飯,易新說:“媽媽,今天你送我去學校吧。”我欣然答應。走在路上,易新跟我說:“媽媽,班上搞了一個早到學校的活動,7:40前到校的可以抽一等獎,7:50前到校的可以抽二等獎..….我今天不會遲到,應該可以抽二等獎。”
? ? ? ? 我吃了一驚,有些詫異老師怎么會搞這么一個活動呢,經費哪里來?我沒有馬上說出自己的疑問,順勢裝作興奮的回答:“呀,那潘xx肯定可以拿很多一等獎,回頭我問問她媽媽都領了些什么獎品。”易新遲疑了一下,道:“她應該沒有獎品”。“怎么會呢,她每天都很早就到學校了,肯定會抽到很多一等獎。”
? ? ? ? 走過了馬路,易新解釋:“不是老師組織的,是班上莊xx發的。”“那他自己掏腰包嗎?我得找莊同學的媽媽好好聊一聊,他是怎么想到這個好辦法的,比很多班委都做的好呢。”說完,我的目光掃過易新的臉龐,正巧易新抬起頭望向了我,我的眼神停留了一會收回來了。
? ? ? ? ? 沉默了一會,易新打開了話匣:“媽媽,那支筆不知道是哪個同學放在我的書桌里面的,我覺得很好看,就自己又買了兩支。”“哦,一支筆多少錢呢,我們哪里來的錢?”“都是之前偷偷留下來的錢。”“沒有再從媽媽的小豬罐拿錢了嗎?”“沒有,真的沒有。”“哦,那就好,媽媽的小豬給你養瘦了,什么時候幫我養肥一些吧!”
? ? ? “易新,那支筆不管誰放在書桌里,都不是我們的筆,是不是應該幫他找他的主人呢?”“嗯好,我去問一下是誰放的?”“好,放學回來的時候告訴媽媽是誰丟了筆,好嗎?”“好”,孩子痛快的答應。
? ? ? ? 送孩子到學校,我繼續走在上班的路上。為什么孩子會編出這么多故事來?一路走一路反思,我發現最近易新很愛在學校的小賣部買各種稀奇古怪的東西,暑期存下的零花錢基本花得干干凈凈。然后開始打每周的零花錢的主意,也都花得差不多了。
? ? ? ? 看到這種情形,我忍不住了。前天吃飯的時候,我向他建議:“易新,最近的你的零花錢用的很快,等你有確實很需要的時候又沒有錢,還得找媽媽要,能不能這樣,從這周開始媽媽幫你保管一段時間的零花錢,你看看我們可以存下多少?”他想了一下,同意了。
? ? ? ? 我在反思對于零花錢的保管建議,孩子心里并不是心甘情愿的接受,又不愿意違背我的意愿,才變成了現在這樣陽奉陰違、謊話連篇的局面?在這個問題上,應該怎么引導孩子才能達到我們倆的預期,而不是我的期待?慶幸的是,我可以保持情緒平和,沒有馬上指責孩子撒謊,也沒有批評他的做法有多么不對。孩子愿意跟我交流,愿意跟我袒露他的心聲,盡管摻雜了一些孩子的小心思,在我看來也是最近堅持正面管教的功勞。?
? ? ? ? 其實,我也發現自己在生活中會很自然的就用了說教的方式,而不是啟發式提問的方式。盡管對待孩子的問題上我越來越堅持“和善堅定”理念,對于一些方式運用的卻是遠遠不夠。我欣然的接受孩子的不完美也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從錯誤中學習,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