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是靈魂的語言,靈魂通過自我的經驗生出感受,升華認知,來實現它的擴展表達和進化。也就是說,你只能創造你所經驗的,你只能經驗你所創造的。如果我們不去覺知內在感受,一直用過往的認知來指導我們的生活,那么我們就會一直重復由過往認知來創造的生活,創造的生活形成經驗,經驗又強化認知,這樣就在無窮無盡的輪回當中。
當某一件事情發生,此時會出現兩種聲音,一個過往的信念,一個是內在的感受,此時我們往往選擇的是過往的信念,因為這很省力,很安全舒適。但就是這樣的選擇將我們帶入輪回當中,你都在圍繞這一個點在不斷的重復創造,我們的靈魂也終將無法擴展和進化。
靈魂通過感受來實現它的表達,借助你的身體經驗來實現進化和回憶。而在此時,如果我們選擇聽從內在的感受,那么擴展就開始了。你沒有聽從過往的信念,而是選擇了內在感受,感受來自于你的內在經驗,經驗是你唯一的實相,過往的信念是外界環境給你的植入,那并不是你的。當我們選擇感受,而不是過往的認知,那么你自己的新的認知會產生,你的輪回將結束,它不會再停滯繞圈,而是不斷向外擴展。
選擇感受,形成新的認知,新的認知創造新的經驗,新的經驗產生新的感受,新的感受又形成新的認知……(上圖),就這樣不斷擴展表達。就像前面說的,你無法創造你經驗之外的,你無法經驗你沒創造的,就是這樣,我們的創造會擴展,我們的經驗會擴展,這就是我們的靈魂在做的事。所以你唯一要做的事就是,進入自我的經驗,以內在感受為導向,向外擴展表達。選擇那個冒險的,而不是安全的,選擇那是未知的,而不是熟悉的。因為每向外擴展一層,你對你來說是陌生的,但你的靈魂是熟悉的。你本來就是,只是你不知道你是,所以需要通過經驗來回憶起“你是”。
比如性愛,形成的認知是,它不好的,是羞恥的,是骯臟的,是不被允許的。那么當我們進行性愛時,往往第一出現的是我們的感受,你此時的感受是怎樣的?興奮的、愉快的,這是你的內在經驗,這是你的真實感受,這是你的實相。隨之出現的是你的觀念——不好的,低俗的等等。此時如果選擇跟從你的觀念,那么你就只是不斷重復你過往的觀念,你無法向前進化和擴展。
而此時選擇跟從你的內在感受,此刻就是打破你過往概念的時刻。對于你來說,是陌生的,是新鮮的,但就是這樣,一次次的跟隨它,你過往的概念就會徹底被打破,你在向前進化,向外擴展,形成新的概念,然后創造新的體驗。這就是創造的過程,永遠選擇跟隨你的內在經驗,選擇聽從你的感受,你對你自身的回憶會全面向前,你會跳出這個身體,進入到靈魂,通過經驗回憶起你就是神,你可以創造一切你所經驗的,你的經驗向外擴展,你的創造就向外擴展,最終經驗到無限,神的本質,無限的神,就是你!
對于金錢也是一樣,我們對金錢過往的認知,覺得它不好的,是庸俗的,賺錢是辛苦的等等。那么當金錢輕而易舉的來到我們時,我們的第一感受是喜悅的,興奮的,但隨之而來的過往信念是拒絕的,不能接受的。那么,此時選擇跟從你的感受,一次次的跟隨,過往的觀念會被打破,新的創造會發生。
我們對金錢還有一個觀念,因為我們認為金錢是不好的,那當我們做一份我們認為的神圣的工作時,此時“不好”的金錢和“神圣”的工作就產生了對立,所以根據這一觀念創造出來的現象是,醫生賺的錢沒有娛樂明星賺的多,從事靈性的工作者沒有酒吧舞女賺的多,政府官員沒有體育運動員賺的多等等諸多現象。這就過往的集體意識創造的現象,當一個醫生賺很多錢時,你一定認為他不是個好醫生,當一個政府官員賺很多錢時,你一定認為他是一個腐敗的官員,當一個靈性工作者賺很多錢時,你一定覺得他修行不夠好,他在褻瀆神性。對于神來說,工作就只是一份經驗,沒有所謂好壞,但集體意識給它定義了二元的好壞。當好的和壞的發生對立時,我們只能選擇其一。
你過往形成的概念并不是你的實相,你的內在經驗才是你的實相,永遠選擇跟隨內在感受,擴展你的概念,擴大靈魂的表達,創造新的經驗。你本來就是,但你不知道你是,進入自我,深入內在,通過自我經驗來擴展表達,回憶起“你是!”。進入這場靈性游戲,在創造的那一刻,你已經進入了這場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