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人物注——顯圣懲霸錦馬超
三國名將并關張,顯圣懲霸錦馬超。
身為筆者人物注中“五虎上將”的最后一員名將。還是應該好好了解一下的。
威震西涼立大功,渭橋六戰最英雄。西川馬孟起,名譽震關中。信、布齊夸勇,關、張可并雄。渭橋施六戰,安蜀奏全功。曹操聞風懼,流芳播遠戎。這是羅貫中對馬超的評語。“曹操聞風懼,流芳播遠戎。”曹操聽到馬超大明,都有幾分害怕,這個人能不猛嗎?
超謂韓遂曰:“宜於渭北拒之,不過二十日,河東谷盡,彼必走矣。"遂曰:"可聽令渡,蹙於河中,顧不快耶!"超計不得施。曹公聞之曰:"馬兒不死,吾無葬地也。"
這可是曹孟德的自己說的,馬超不死,我死無葬身之地啊。敢問諸位,這猛不猛?
馬超(176年-222年),字孟起,扶風茂陵人,今陜西興平,漢伏波將軍馬援的后人,馬騰的兒子,少年成名,曹操曾多次征召馬超入京為官,但都被馬超拒絕。
至于為什么曹操為什么會和馬超的搞得那么僵,這就需要好好說一說了,漢獻帝建安十六年,曹操進攻漢中,打漢中首先要經過關中。關中地區的馬超、韓遂等十余部軍閥,名義上服從東漢中央政府,其實基本是獨立狀態。眼見曹軍要過自己的地盤去進攻漢中,自然以為曹操詭計多端,這分明是假途滅虢之計嘛!薅草順帶打兔子吧!于是眾人一合計,干脆反了!十部軍閥,提兵潼關,不讓曹軍過去,潼關之戰爆發。
關中諸軍,以馬超、韓遂最為強大,馬超勇武非凡,是關中軍的實際領袖。當時馬超的父親馬騰,弟弟馬鐵、馬休等全在鄴城曹操手下當官,其實就是人質。馬超聯合關中諸將叛亂,等于置馬騰等人于死地,這也是馬超一直被別人詬病的原因。大動蕩時代,將帥在外帶兵,槍桿握在手里,經常就不聽中央的話。所以人質制度,漢魏以來執行的很嚴格,馬超對抗朝廷,馬騰等人就直接被抓起來了。
直到建安十七年,馬超占領了涼州,繼續與朝廷唱對臺戲,曹操才下令把留在鄴城的馬騰父子親屬百來口統統殺死。所以說馬超是直接害死父親馬騰的罪人。《三國演義》中把時間順序倒了過來,說曹操先殺了馬騰一家子,馬超才起兵討伐曹操。這一招把屎盆子扣在了曹操頭上,讓曹操背上千古罵名,反而替馬超開脫了。
這也就有了為什么在《三國演義》曹操懼怕馬超的原因,馬超很猛,而曹操殺了除馬超的弟弟馬岱一家,那能忍嗎?
從十六年打到十七年,馬超等聯軍被曹操打的大敗。馬超向西退入涼州地區。曹操因其他戰事,不得不回軍。涼州刺史韋康的部下楊阜說:“馬超有韓信、英布的才華,在羌人、氐人中威名遠揚。如果準備不充分,只怕隴右那些郡縣守不住。”曹操也知道馬超的威脅,嘆道:“馬兒不死,我死無葬身之地!”但分身乏術,只好留下夏侯淵、張郃等守西部,權且對付。
建安十八年(213年),韋康舊部下楊阜、姜敘、姜隱、趙昂、尹奉、姚瓊、孔信、武都人李俊、王靈結謀反叛,并派遣從弟楊謨到冀城告訴楊阜另一個從弟楊岳,聯合安定梁寬、南安趙衢、龐恭等蓄謀起兵。
九月,楊阜和姜敘率先在鹵城起兵,趙衢、尹奉勸馬超去攻打,馬超聽到后,率兵前去攻打,梁寬、趙衢偷偷占據冀城,關閉城門,并殺害馬超妻子和孩子。 [38]? 馬超大怒,但又攻不進冀城,于是襲擊歷城,殺死楊阜、姜敘在歷城的族人(包括怒罵馬超的姜敘母親) 楊阜于是率領叛軍和馬超對戰,戰場上楊阜與宗祖昆弟七人來圍攻馬超,都被馬超殺死,楊阜自己也身負五處重傷猶然死戰。夏侯淵援軍趕到后,馬超失去了根據地,進退狼狽,只得投奔漢中依附張魯。這場戰后,楊阜等多達十一人因討馬超的功勞被封侯。
建安十九年(214年)春,投靠張魯后的馬超,很受張魯的欣賞,封馬超為都講祭酒,還打算把女兒嫁給馬超,但是在部下的勸諫下,反悔了。馬超向張魯借兵,打算反攻涼州。馬超領兵圍攻祁山三十天,未能攻下,隨后夏侯淵派張郃引援兵趕到,馬超沒有繼續攻打,丟下軍事器械做引誘,撤軍回了漢中。張魯的部下楊白等因為害怕馬超的才能,想要加害于他,于是馬超辭兵逃入氐中。恰逢劉備此時率兵入川,劉備派李恢結好馬超,馬超知道張魯不是干大事業的人,于是寫信給劉備,請求歸附。而這其中,就有張飛和馬超大戰一天一夜之事。
投了劉備之后,使劉備的軍事實力大增,馬超也是真心追隨劉備打天下,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彭羕聽說劉備調自己遠出任職,私下心里很不高興,于是便去會見馬超。馬超向彭羕說:“您的才干超群拔萃,主公對您很器重,說您可與諸葛亮、法正等人并駕齊驅,怎么會讓您外任小郡,使人失望呢?”彭羕說:“這個老兵痞子,荒唐無理,還有什么可說!”又對馬超說:“您是外放官,我是內應,天下不會平定不了。”馬超半生為梟雄,歸順劉備,寄人籬下后常心懷危懼之感,聽到彭羕說出這種話大吃一驚,默不作聲。彭羕走后,馬超便將彭羕的話如實上報,于是彭羕被逮捕囚禁,之后劉備聽取諸葛亮意見處死彭羕。
這之后,除了攻打城池,馬超也沒了什么注重的表現,只有劉備攻下漢中以后,群臣一百二十余人聯名上書漢獻帝表劉備進位為漢中王,聯名書是以馬超為首。
而在蜀漢章武二年(222年),馬超患了重病,上疏給劉備:“臣宗族門下二百口人,被曹操誅殺殆盡,只剩下從弟馬岱,當以我卑微的宗族讓他繼承,深深地托付給陛下您,其他的也沒什么話了。”同年十二月馬超病逝,年僅47歲。
景耀三年(260年),九月,馬超與關羽、張飛、龐統、黃忠被追封謚號,馬超謚號為“威侯”。
不過還有一個關于馬超的小故事:據《四庫全書》子部收錄《耳談》記載,明朝四川新都縣人楊廷儀,是宰輔楊廷和的三弟,為官參議。父親去世后,楊廷儀為他買卜墓地,挖土后,發現有塊高大的墓碑寫著:“漢左將軍馬超之墓”。楊廷儀認為這塊風水寶地有了驗證,于是就在那里安葬了父親。不久,楊廷儀朦朧中夢見一人,錦袍玉帶,對他說:“我是漢將軍,不要侵占我的墓地。”楊廷儀醒后,沒有放在心上。后又夢見馬超戎裝彎弓,一箭射中了他的左眼,又一箭射中了他的右眼。楊廷儀兩眼先后失明,然而,他認定卜葬之地是風水寶地,因而毫不妥協,意志更堅決了。后來,又夢見馬超瞋目大怒說:“我定能給你帶來災禍。”不久之后,楊家有幾個人,和幾個商人結伴,因垂涎商人的錢財而把他們全部殺死。事情敗露后,被判凌遲重罪,楊廷儀因此而被連坐,處以棄市。
麻城端簡公劉采,當時任四川參政,親眼所見。他的家人寶昌縣令劉守福說:“地因馬超而貴,而不是馬超因地而貴。馬超家中二百余口人,都被曹操所殺,只有馬超的兒子馬秋僥幸逃脫,前去依附張魯,后來馬秋又被張魯所殺。《蜀志》不說馬超的后人,那么馬家的滅絕就可想而知了。楊廷儀甘愿殺身取禍,而為子孫謀求不確定的風水,可以說謀劃的過度了。”
劉備稱帝,馬超封為驃騎將軍。第二年病逝,后來追謚為威侯,算是有了個相對圓滿的結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