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去探望骨折住院的朋友。
醫院里一如既往的人聲鼎沸,萬頭攢動如農貿市場,來來去去皆是唇青面黑,焦灼絕望的病人,平時再顯赫的家世,再高級的官職,進到了這里,就如同案板上的肉,是肥是瘦醫生說了算。
朋友懨懨地窩在骨科一間四人病房,除開他是工傷骨折就醫,其它斷手斷腳的三人皆是五六十歲的中老年阿姨:菜場滑倒的,樓梯上踩空的,廚房摔傷的,原因千奇百怪,加上照顧病人的家屬也多是女性,小小的房間里擠滿了大媽大嬸。我好奇探看了其他數間病房,結果也十之八九差不離,就連走廊上的女廁所,擁擠程度也明顯比男廁所高。為什么呢?難道女性做事不是更謹慎細心,怎么這么容易就摔倒跌傷?而目前的男女比例不是基本持平嗎,怎么前來陪伴伺候的,也都以女性居多呢?
我正和臥床的朋友擺談這個話題,一邊手腳麻利發著藥的護士見慣不怪地插嘴:“現在操持家務的,多半都是女的,跌倒摔傷的機率肯定更高嘛!大老爺們都在屋頭等著吃現成,油瓶倒了都不會扶一下,有幾個上街買菜,回家做飯的嘛?別個要應酬,要干事業!你想,我們又要工作,又要顧家,還要過生育哺養關,好的都先留給老公和孩子,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相應骨質疏松的比例也比男的高,一摔跤,骨頭就容易斷噻!”她嘆了口氣:“我在醫院上班,基本上都摸清規律了:家里如果是男的住院,一般是老婆、老媽來醫院照顧,男的還要嫌東嫌西地發脾氣,但如果是女的住院,多半是女兒、母親來伺候,老公、兒子最多來打個照面就走,喊他們倒個尿盆都要陪小心,生怕他們不耐煩,唉——”
護士不知什么時候離開了,病房里一片靜寂。直到朋友的媽媽滿頭大汗提著保溫壺小跑進來打破了沉默:“幺兒,餓了吧,來趁熱吃,媽媽給你燉的花生蹄子湯,吃了骨頭好得快!”
看著兩鬢霜花的媽媽,內向的朋友一時訥訥無語,倒是隔壁床一個六十多歲老阿姨的女兒忽地拿出手機撥號:“大哥,媽住院了,你來照顧幾天……哪個最重要?媽最重要!你忙?再忙也要抽時間,你只有一個媽!”她憤憤地掛斷,又換了神色對躺著不能動彈的老阿姨說:“媽媽,我和哥哥說好了,我們輪流過來照顧你,你放心,很快就可以出院了。”
看著老阿姨的臉一瞬間笑成一朵花,我心中卻不由微微酸楚起來:在這個男權社會中,男子的確背負著家庭的繁盛和社會的責任,而女子呢?真的不如男?
當然不是。
從某種意義上說,她們的擔子更沉,更重。
不信?
朋友,請仔細回憶一下,當你還是懵懂孩童時,誰是你嚴厲又可親的班主任?當你冬夜苦讀時,誰為你親手端來熱湯,披上衣裳?當你加班到深夜時,誰在孤燈下不眠不休給你等門?當你牽著孩子步入幼兒園時,誰微笑著接過那雙稚嫩的小手?……
又是陽春三月,又是一個女性的節日,她們對你的要求很簡單:扶著母親散散步吧,帶著妻子逛逛街吧,陪著女兒踏踏青吧,要知道,你,才是她們心目中,最重要的人。
喜歡請點贊,轉載請私信。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