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華人之光李小龍與好萊塢華納電影公司聯合拍攝的《龍爭虎斗》在美國上映,取得了驚人的票房。
在票房上擊敗了很多同期上映的一線好萊塢大片,并帶起了七十年代的美國功夫熱潮。
憑借巨大的影響力,這部影片入圍了美國《Total Film》雜志選出的67部改變世界的電影。
作為中國功夫首位全球推廣者,好萊塢首位華人主角,李小龍的傳奇人生,已經成為家喻戶曉的傳說。
1971年,李小龍的《唐山大兄》在香港放映。
10月份,香港受“魯思”臺風影響,已經下了好幾天的雨。一個在香港九龍窮人區長大的10歲小孩,和媽媽一起趕往尖沙咀的嘉禾海運戲院。
這位母親與丈夫離婚后是又當爸又當媽,為了養家糊口,她曾經同時打三份工,來維持自己和三個孩子的生活。
盡管生活拮據,剛強的她仍希望孩子過上體面的生活,加上出身于舊知識分子家庭,極具娛樂細胞,詩詞歌賦樣樣通曉,所以根據王勃《滕王閣序》中,“雄州霧列,俊采星馳”,給兒子起名為:
周星馳。
當時才9歲的周星馳看完《唐山大兄》,激動得淚流滿面。
他開始陷入幻想,仿佛自己已經成為像李小龍那樣的武林高手,渾身充滿了力量。
也正因如此,讓他萌生了當演員的想法。
周星馳曾說:李小龍是功夫高手,創造了一門獨門武功,他的武功是全世界獨一無二、別人做不到的。在他的電影里,有他一個人就夠了,就能夠吸引觀眾。
多年以后,周星馳也練就了獨一無二的“武功”——無厘頭的喜劇風格。
和他偶像一樣,在周星馳的電影里,有他一個人就足夠吸引觀眾了。
01起點與巔峰
周星馳從小就不愛說話,愛觀察。
父母還在一起的時候就經常拌嘴,這讓躲在角落的周星馳習以為常,他甚至沒有驚慌失色,反而像個吃瓜群眾般在一旁看戲,看他們一舉一動都充滿喜感,就連打架也很有看頭。
七八歲的時候,隔壁鄰居有個十三四歲的小哥哥,充滿好奇的周星馳像個跟屁蟲一樣跟著,躲在樓梯下打蟑螂。
周星馳打蟑螂要用拖鞋,而小哥哥一出手,就知有沒有。
一巴掌下去,又快又準。在星仔眼里,這個小哥哥就像個英雄。
后來,他迎來了人生中最崇拜的英雄——李小龍。
當時的小周,和現在很多追星族別無二致,為了儲錢買到偶像周邊,他特意跑到美孚的新世界酒樓賣點心。
單純擁有周邊還不能滿足小周,他要變得像偶像一樣厲害。于是他苦練武功,求媽媽買沙袋在家練。
據周星馳后來在訪談中回憶,當時家里小,一個沙袋懸在木板房中間,下面是吃飯的桌子,全家一日三餐都在這張桌子上解決。
在周星馳“走火入魔”練功的那段時間,屋子的畫風就是家人一邊吃飯,一邊還要提防著不要被沙袋打到。
放學之后,他也忘不了練功。
爬上水缸,站在邊緣,在上面愛的魔力轉圈圈,想練就飛檐走壁的絕技。
要不就是潛入廚房,把綠豆倒進鐵鍋,用手不斷翻炒,練鐵砂掌。
不會武功的喜劇演員不是好導演。這看似中二的經歷,都被他悉數放進電影里。
對周星馳來說,學武不是一時興起,他還真的向李小龍的師兄拜師,學詠春拳。這時10來歲的周星馳,除了武功,一無是處。
直到六七十年代開始,香港的電影事業雛形初現,TVB開始開展無線電視演藝培訓班。
當時和周星馳還是街坊的戚美珍考進了訓練班。在此之前培訓班已經出了周潤發這種咖位的演員了。
得知這個消息的周星馳蠢蠢欲動,成為演員近在咫尺,小周又怎么能夠坐得住呢?
于是他拉了好基友梁朝偉一起去報考。結果梁朝偉中了,他沒中。
后來還是過了。
至于通過的原因,據戚美珍后來回憶,當時她班主任無意中提到周星馳,她就說,“他很不錯,不一定要靚仔的,有性格就行了,打的功夫很好,很幽默的”。
這幾句話或多或少成了周星馳通向演員之路的鑰匙。
訓練班的學習生涯,真正讓周星馳懂得什么叫演戲。畢業之后,簽約成藝人也沒有人找他拍戲。
在這段時間,他開啟了人在江湖之龍套生涯。
無心插柳柳成蔭,有心栽花花不開。
明明更想當一個演員的周星馳,起步卻比梁朝偉晚得多。
1983年,電視劇《鹿鼎記》開拍。
當時還是兒童節目《430穿梭機》主持人的梁朝偉被看中,確認出演韋小寶。在這之前,梁朝偉已經在電影《再見十九歲》中展現過青春純真的風采。
然而,龍套小周被拉來頂替梁朝偉,當了6年的兒童節目主持人。
沒有夢想,和咸魚有什么區別。
主持人也能發光發熱,于是他在一個叫《黑白僵尸》節目里扮黑僵尸,為了呈現出最好的效果,他經常給自己加戲。
皇天不負有心人。他終于在83版的《射雕英雄傳》中得到了一個小角色,沒臺詞的那種。
他演一個被梅超風一掌打死的無名小兵(其實最多也就是個進階版的黑僵尸),但深得《演員的自我修養》的真傳,他演出了死的層次感。
《喜劇之王》里,尹天仇被打之后,還遲遲不肯死,躺在地上演內心戲的橋段,就源于此。
周星馳的電影至今被這么多影迷津津樂道,很大一個原因是他的電影不僅不尬,甚至讓人笑中帶淚。
我們開始以觀眾的角度去看電影,會捧腹大笑。
后來產生共情,代入角色,就能看到人生百態,世間炎涼。
他演的每一個小人物,有他的影子,有所有草根的影子。
面對操蛋的生活,依然會卑微地扛著理想一路奮進。
1988年,周星馳遇到了李修賢,也遇到了自己人生中第一個正個八經的角色。李修賢選中周星馳出演《霹靂先鋒》的偉仔。
厚積薄發,韜光養晦多年的周星馳靠這個角色一舉拿下了臺灣金馬獎的最佳男配角,還被提名為香港金像獎的最佳新演員。
這個不甘做一條咸魚的夢想青年,終于得到認可。
1990年,《賭圣》上映,一個月不到狂攬四千多萬票房。在此之前,香港最賣座的電影也不過是拿了3000多萬的《八星報喜》,由當時已經紅到發紫的周潤發主演。
曾經一個不起眼的跑龍套,到現在搖身一變成了星光熠熠的明日之星,從“星仔”升級成“星爺”。
兩年后,也就是1992年。東方風來滿眼春,改革開放煥然一新。
大陸和香港的聯系也越來越緊密。
在這一年,周星馳的電影生涯達到了個人巔峰,產量爆發,一年之內上映七部電影,徹底占領了香港市場。
根據香港電影票房年度統計,當年票房前五均被周星馳收攬。(《審死官》、《鹿鼎記1》、《武狀元蘇乞兒》和《鹿鼎記2》)
1992年前后,國內大大小小的錄像廳和錄像帶租借處開始盛行“周星馳旋風”。
在大陸,周星馳的走紅幾乎與香港同步,因此這一年,也被稱為“周星馳年”。
02電影與為人
就如朱茵說的,有才華的人總有些怪癖的。
周星馳對自己的作品是很上心,也很認真。每一段戲他都會親自上陣演一遍,讓演員也能夠從自己演繹的過程中找到感覺。
他總希望好一點,再好一點。
對于周星馳來說,和自己較勁,和電影較勁成了那些年摸爬滾打的習慣。
也是這份較勁,讓他的電影歷久興衰,仍是經典。
至尊寶選擇戴上金箍,斷絕紅塵,周星馳何嘗不是呢?
只要帶上金箍,遠離凡塵俗世,拒絕七情六欲,就有陸續不斷的使命。
為了拍電影,他做過許多不近人情的事。
《少林足球》里,為了達到逼真效果,他讓飾演“鐵頭功”的黃一飛,在頭上拍碎了十多個啤酒瓶,結果黃一飛嚴重受傷,頭上鮮血直流。
拍攝《功夫》時,當時的武術指導洪金寶請了幾天病假,周星馳就說你不用來了。
再到近一點的《美人魚》,為了更好一點,林允一場戲拍了50遍,鄧超更是一天吃了150只雞。
他連自己也不放過。
拍《食神》時,覺得服裝組送來的衣服不夠臟,周星馳就跳進旁邊的水溝里打滾,自己把衣服弄臟。
電影就是他放不下的金箍。
不善言辭的他唯有將電影做到極致。
這種近乎苛刻的態度,難免傷害到其他演員。
但不可否認,周星馳眼光獨到,他善于挖掘人才。不少演員都在周星馳的電影里,呈現出演技生涯的高光時刻。
朱茵的紫霞仙子,嬌俏可愛,至今無人超越。
黃圣依的啞女,一滴緩緩落下的眼淚,不用言語就讓人無限憐惜。
憑一句臺詞就走紅的“醬爆”何文輝,出演《功夫》前,也不過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演員。
王晶曾評價周星馳是“片場暴君”,他要控制現場所有的東西,但其實也不完全如此。
黃一飛在一次訪談里面提到過,《少林足球》里有個唱歌的情節,當時他和周星馳都有各自的想法,但黃一飛堅持自己的會更好笑。
于是他們干脆把兩種都演出來,結果黃一飛的讓人大笑。而電影最終呈現的也是黃一飛所堅持的。
這也就說明,周星馳確實是一個很有原則的人,但并非完全聽不進別人建議。
近些年,向太炮轟周星馳的新聞一直不間斷。
黃秋生站出來為周星馳說話:“從來都是別人說周星馳不是,什么時候聽到周星馳說別人了。”
從小不愛說話,性格孤僻的周星馳不太懂得如何處理人際關系,看他現在的訪談,差不多就是尬聊,問一句答一句。
他把所有精力投入進電影,包括他自己,所以他沒心思搞所謂的人情世故,這也是他人緣差的原因之一。
人緣差,不代表他人品壞。
雖然有人批評他愛錢,但是他也愿意坐出租車,把收藏的古董法拉利給跟隨自己工作的混音師隨便開。
在接受柴靜的訪問的時候,他承認了。
百口莫辯,自知沒辦法取悅所有人,最后他帶點苦笑地迎合了大家的看法,我那么愛錢。
出身貧窮家庭的星爺,把錢看得重無可厚非,但他絕不是貪財小人。
同樣愛錢,有人就想拍幾部爛片來圈錢,有人卻是想讓作品變得更好。
媒體總愛抓著他的負面新聞嘩眾取寵,可又有多少人知道他默默做過的慈善呢?
現在多少明星捐了點錢就恨不得全網發通告,標榜自己的善舉。
他卻從不在公眾面前提過一句。
他在《童話是我的最愛》里寫道。
我也相信世界是美好的,這不是在安慰誰,這是事實。世界很復雜,什么都有,可最后還是朝著一個美好的方向發展。
被誤解是表達者的宿命。
脫離電影之外的他選擇沉默寡言,不解釋,不聲張,不表現。
03情史
前幾天有個香港娛記在微博透露周星馳結婚的消息,但隨后就被周星馳助理否認了。
網友們紛紛都說,唯有這個八卦,我們希望是真的。
近幾年出現在公眾面前,他一頭白發,蒼老憔悴。
可沒有多少人知道,這一頭白發背后的故事。
其實周星馳曾向癌癥中心捐獻過自己的骨髓,希望以此帶動香港市民踴躍參與骨髓捐獻,同時他也是可查的第一個為陌生人無償捐獻骨髓的華人明星。
和這頭白發相伴而生的是年近半百的他,還“一支公”,孤苦伶仃。
曾經在一次慈善晚會上,他在后臺遇到了曾經一起主持《430穿梭機》的黎芷姍。
兩個人開起了玩笑,她問他什么時候結婚,他反問地搪塞過去,后來扯開了話題。
直到現在,他鮮在公眾面前談論起曾經的感情。
為人熟知的,是他和朱茵的恩怨情仇,但這之前,他有過一段感情。
那是他的初戀。
1989年,周星馳有句臺詞風靡全港。
出自電視劇《蓋世豪俠》。在這部劇里,他第一次擔任主角,也遇見了生命中的第一個她。
她叫羅慧娟,是《蓋世豪俠》的女主角。當年她23歲,小家碧玉,秀氣十足。
這句臺詞至今也很流行
男女主角自然有很多對手戲,空閑時兩個人一起對劇本,對出了感情。
那時候的周星馳已經很有喜劇天分,在《蓋世豪俠》里也能看到,夸張的表情和動作,經常讓人忍俊不禁。
對戲的羅慧娟一臉崇拜,癡癡地看著他表演,少女心爆棚,樂得不行。
對完劇本,總要一起吃個飯。羅慧娟去買菜,回來煮面一起吃。
自自然然就走到一塊了。小情侶間也有昵稱,周星馳叫她“娟妹”,和現在情侶的親密相比,含蓄得多。
這段時間周星馳的事業剛開始有點起色,兩人躲躲藏藏的地下戀情只維持了三年。
十年后,1999年夏天,羅慧娟在潛水時出現意外,耳朵失聰。
周星馳向她發了封傳真,安慰遠在大洋彼岸的初戀:娟妹,得悉意外,甚表關心,祝早日康復。
后來,娟妹嫁人了。2012年因胰臟癌離世。
傳媒說周星馳絕情。我看倒也未必。
《喜劇之王》里,尹天仇對柳飄飄說:我養你啊。
其實早在《阿德也瘋狂》里,羅慧娟所飾演的角色也曾經對周星馳說過類似的話。
2013年,《西游·降魔篇》里,舒淇角色的名字叫段姑娘。
無獨有偶,在《蓋世豪俠》里,羅慧娟的角色是段夫人珠珠。
他對初戀的愛,藏在了自己的電影里。
至于朱茵,相識于《逃學威龍2》。那時他已經30歲了,但有場吻戲還是怎么都親不下去。
拍著拍著,他對這個21歲的女孩動了心。
人是很難改變的,對周星馳來說,最重要的是電影。
和朱茵相戀的三年里,他把精力都放在電影上,忽略了身邊人的感受。
這段遺憾被他放在了《大話西游》里:
曾經有一份真誠的愛情放在我面前,我沒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時候,我才后悔莫及,人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于此。如果上天能夠給我一個再來一次的機會,我會對那個女孩子說三個字:我愛你。如果非要在這份愛上加上一個期限,我希望是一萬年。
《大話西游》的結尾,紫霞仙子還說了一句話。
那個人好像條狗啊。
巧合的是,朱茵和丈夫黃貫中的相遇,剛好因為一條狗。
這仿佛是命運冥冥注定的歸宿。
后來,他在《食神》里遇到莫文蔚。
從1994年到1998年,他們相識相知大相戀,最后又分開,回到最初的模樣。
從《大話西游》到《喜劇之王》,莫文蔚都不算主角,但她依然接受出演。
還為《美人魚》獻唱電影宣傳曲《世間始終你好》。
莫文蔚懂周星馳,她知道他的電影表達的不僅僅是逗人笑,而是有態度,有哲理。但觀念不合,有緣無份。
再后來,經朋友介紹,他認識了于文鳳,她是周星馳的影迷,出身顯赫。不久之后,兩人走到一起。
2003年,周星馳受傷,公司也出現問題,這時于文鳳挺身而出,替他處理一切。有商業頭腦的于文鳳讓公司起死回生。
可惜的是十多年的感情敵不過現實,在2010年,兩人分手。兩年后,于文鳳因為不滿周星馳給出的賠償將他告上法庭。
每一段無疾而終的戀情,令人唏噓不已。
柴靜問他,準備什么時候結婚?
他回,你看我還有機會嗎。之后,面對這類問題,他的回答也都差不多。
聽起來并不像在反問,更像是他真正的無望。
和馬云在中國傳媒大學的那場對話里,他帶著鴨舌帽,帽子壓的低低,他說自己時間不多了,要抓緊時間拍出最好的東西。
唯有電影,能與他相伴一生。
人無可避免走向蒼老,周星馳也一樣。還好他認真拍出來的所有作品,會被影迷、歷史所銘記。
我們常常說欠星爺一張電影。其實作為觀眾,我們欠他的,是一句話。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