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創玩邀請“試物所”的CEO劉總來分享,談及作為一個創業品牌,試物所在整體內容打造策略的第一條,就是人格魅力體,將性格放在品牌前面,比如三只松鼠,都是賦予品牌一個生命體,變成有血有肉的品牌,將品牌變成故事,甚至需要創業公司CEO、老板親自來做。
那么,做創業公司品牌跟講故事有關系嗎?創業公司CEO需要親自上陣嗎?
首先,這里面有兩個概念需要我們先理清楚:人格品牌化和品牌人格化。
品牌人格化:通過人格化將消費者對產品或服務特性的理解看法轉化成有人性的特征,識別現有品牌和人格之間的關系,并將新產品與人的個性特點相聯系。簡單來講,就是品牌擬人化,也就是前面講到的三只松鼠,甚至度娘,這些賦予品牌人格化的特征,目的是增加品牌的溫度,喚起用戶的情緒,拉近品牌和用戶之間的距離,以達到樹立品牌的價值和態度。但并不是每種產品都能做品牌人格化的,一般決策簡單、信息不復雜的產品,比如日常消費品等比較適合。
人格品牌化:是指公司的創始人、CEO,把自己打造成某個垂直行業的專家。換句話說,創始人變成了公司的品牌代言人,網紅,知識IP,擁有一群認同他觀點的粉絲,諸如雷軍之于小米,陳歐之于聚美優品,羅振宇之于羅輯思維。一個有血有肉、鮮活接地氣的創始人,更能夠打動消費者,甚至能夠降低明星代言費用,推廣費用,招來得力員工。
陳歐的人設不僅節約廣告代言費,還以個人能力吸引了一眾粉絲,自身就可以變現流量入口,進行自家產品變現!
無論是品牌人格化還是人格品牌化,兩者的本質是粉絲經濟。羅輯思維的羅振宇說過:未來沒有粉絲的品牌遲早會死掉。你需要有一批對你公司和產品有信仰的客戶跟著你,幫你傳播口碑,你的公司和品牌才有生存的機會。
當清楚這兩個概念后,初創公司打造品牌,你需要盤點公司的資源、能力、未來的策略計劃,最重要的是兩點:確定打造對象,以及具有故事思維。
你是選擇打造產品品牌、還是打造人的品牌,或者兩者兼顧,在創業公司,這是需要進行選擇舍棄的,因為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耗費精力、資源,初創公司都不具有同時打造的能力。
一般情況下,創業公司會先選擇產品品牌人格化,拉近創業產品和用戶之間的距離,占領一定份額的市場后,再以CEO人格品牌化的方式去講故事,影響更多用戶,擴大市場份額,傳遞企業價值觀和品牌訴求。也會有一些公司,創始人本身已經屬于IP,甚至大IP級別,在圈子有一定的影響力,那么也可以選擇這種方式去啟動市場,或者某些面向B端的產品會選擇專業影響力的方式去做。
判斷選擇的標準為:公司產品的類別,目前人群的特征,創始人CEO及團隊的能力傾向,公司的市場拓展計劃。
現在分別說說這兩種方式的打造方式。
一、品牌人格化:這在鳥哥筆記里有一篇文章《9個步驟,談談品牌人格化具體該怎么做?》,講的很清楚,可以去搜來參考學習:
第一步,找準品牌價值觀和定位
第二步,調查消費者人格
第三步,了解競爭對手形象
第四步,找到品牌性別
第五步,選擇品牌原型
第六步,找準品牌角色的定位
第七步,選定品牌的性格
第八步,構建內容體系
第九步,尋找肉體寄托
這里面,想要特別說幾點:
1,在我們定位自身品牌,以及消費者的人格時,創業期一定不要貪大求全,窄人群策略是必須的,一定要清晰,準確,夠窄的定位,以及我們的用戶。在創業期,受制于資源、能力、速度,不可能一下覆蓋你所想要的全部人群,而且一家創業公司,“1厘米寬,100米深”,比“100米寬,1厘米深”,成功的概率要大得多。
2,消費者的人格,也許比較深澀,直白點,就是定義你的用戶,洞察你用戶特征和心理。這點其實在市場營銷這個領域運用的很多,方式可以選擇和你的用戶吃飯,你也可以選擇線上的有獎調研,你也可以選擇購買報告,但是請一定記住,這個工作需要做,大量的做,一直做,也許在一個階段完成,發現你的用戶是A特征,用這種A特征的方式構建了內容矩陣,進行了有效傳播,但是隨時時間的推移,你可以發現用戶的更多特征,拆分的更細的特征,不斷的完善,形成更加立體的用戶特征形象。
3,一定要記住,讓品牌真實,有血有肉,可以犯錯,可以有缺陷,但是不能是造假。故事基于真實進行包裝潤色,但是不能憑空創造,可能會得不償失。
二、人格品牌化,這種方式是現今比較適用的幫助企業建立品牌,拓展市場的方式。因為通過互聯網,人與人鏈接的方式變得更加直接,人變成了流量的入口。你和你的朋友、同事、客戶,甚至陌生人,通過微博、微信、視頻社交工具,等等一系列的社交軟件,以下線下的活動,建立起了或強或弱的關系鏈接。人在社交工具上的言行舉止,代表了這個人的行為價值,甚至代表了他的圈子、他的產品、他的企業,人變成了品牌。
那么作為一家創業公司的創始人、CEO,在創業期,缺乏資金,資源,人力的狀況下,通過自身的品牌打造,幫助產品、企業的品牌建立,變成了一個較為簡單直接,甚至是節省成本的一種有效方式。
所以,創業公司的人格品牌化,是利用創業公司團隊策劃內容生產的能力,通過互聯網工具,獲取社會資源和商業機會的方式。
首先,作為這樣品牌化過程的主心骨,這樣一個人需要具備的條件:
1、專業技能:在某個領域的擅長,比如雷軍、李彥宏,科技領域,比如馬薇薇,辯論中的高手,可以作為米果文化的代言人。
2、策劃和制造內容的能力,如果是創始人自身有這樣的能力是最好的,如無,學呀!可以和團隊一起策劃打造。
3、溝通演講能力,這一項,是必須個人具備,當然作為創始人,不具備這個能力,那么可以在聯合創始人里尋覓,一定是這個公司核心幾人里的。
4、對人性的洞察,只有懂人性,才知道什么樣的內容,什么樣的節奏,去不斷的打造提升自己。
5、持續的運營,特別是創業公司,面對龐大的用戶,多數的競爭,作為新手,建立品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那么團隊作戰,堅持,就很重要!
其次,講什么?也就是策劃傳播的內容的標準和方法。
什么內容最容易傳播?當然是有故事的內容,“故事思維”是創始人團隊需要具備的,故事是幫助大腦思考的工具,講故事就是把信息轉化為聽眾更容易理解和記憶的方式。
一般故事可以選擇以下六種類型:
1、“我是誰”的故事
你是誰?你的獨特之處?你的擅長?你的生平?
2、“我為什么在這里”的故事
什么經歷影響了你?讓你做了今天在做的事?
3、“具有教育意義”的故事
講一個關于耐心的故事,比給人講耐心的道理更有效。
4、“關于未來愿景”的故事
未來讓現實變得更有意義,你的理想,你的公司的愿景的故事!
5、“在行動中堅守價值觀”的故事:你本可以那樣做,但最后你還是選擇這樣做,其中細節,包括你的猶豫,會讓故事更加真實。
6、“我理解你”的故事,來自用戶和身邊的故事,以及你和他們的故事,讓用戶感受到你理解他們。
四種加入故事的配方:
1、“你的光榮時刻”可以引導人做正確的事,正直、同情心……這些品質都可用故事來表達。
2、“你的失意時刻”愿意公開講述自己的失意,表明你對用戶的信任,而你的信任會能帶來用戶的信任。
3、“你的良師益友”榜樣的光環可以增加你的光環,不一樣的榜樣,表明你不一樣的價值觀。
4、“書、電影、時事”:你只要在其中加入你的觀點和印記,就可以讓別人的故事變成你的故事。
“故事”輸出方式:
1、通過社交平臺傳遞你的故事、觀點,可以是視頻,可以是文章;可以是公號,可以是電視媒介。在線下,參與一些論壇的演講,分享會,也是傳遞價值主張的一種渠道。單一的渠道不可取,可以根據內容和傳遞的價值來選擇適合的渠道組合。
2、一定不是一次見效,通過招牌的手勢、形象、語言,形成一個人的固定形象,不斷的重復強化輸出給你的用戶達到視覺錘的目的,最后在過程中形成你的個人品牌。
四個需要遵守的基本原則:
1、簡潔,一個3分鐘的故事效果超過100頁的PPT。
2、說人話,多用主觀和個性的語言,避免套話和廢話。
3、加入挫折和懸念,讓聽眾能夠全身心融入你的故事。
4、選擇內容的原則,你真實的自己,和你想要去影響的用戶之間需要是契合的。
簡單來講,就是在社交平臺上做真實的自己,有專攻、有觀點、有喜好、有主見、有波折的真實的人。
所以,總結起來,無論是品牌人格化,還是人格化品牌,想要去達到品牌塑造的商業訴求,都是需要真實,故事影響人的本質是情感,達到共情,而不是邏輯,講故事不是說謊,而是把事實包裝起來,把情感融入進去。
雜七雜八講了些,希望有用,也可以留言共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