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來打開研究生學習平臺,就看到那個說初中就放棄學業的孩子問題的帖子,作為老師我想說實話真的很多人很多時候都是感同身受,也是為了這個問題各種焦慮過的。
帖子里的老師說到自己學校的一些情況,他們的學生大多都是從小行為習慣就特別差,很早就放棄了學習的學生。而她作為學習心理學的老師,卻發自內心地覺得自己對這些學生毫無辦法。而最后能想到的安慰自己的方式就是應和學生的話,那就是學習并不是唯一出路。
想想覺得這也是社會的一個共性的問題,尤其是很多有錢人家的孩子,從小他們的生活不愁吃不愁穿從小就比別人優越,而現在也不愁房子車子,對他們來說只要父母有錢就夠啦,特別是貧富差距特別大的地區里的孩子,很多人的觀念意識里就是家里有錢有父母撐腰自己完全不用像TA那么努力就可以過得很好,對學習對人對事甚至是對自己的生活都是一副完全無所謂的樣子,這個個人覺得家庭教育太重要啦!
雖然對我們學校來說,初中孩子都是非常拼命的,不論是學生自己與自己還是自己與他人還是班級與班級之間,不管是學習成績還是生活日常打理還是班級文化建設,就是他們之間的競爭特別激烈,學生從進校的那一刻起就意味著各種評比,這里不是指學校的評比,而是孩子們受著學習氛圍的影響,他們自己會主動學習比成績比其他甚至是生活習慣,從他們的視角里看到的世界真的特別簡單,那就是考場在哪里,班級有沒有跑到別的班級前面,自己有沒有進步,這也就造就了我們學校的初中部孩子的好成績與好習性,這種感覺對學生來說應該也是特別好的,他們就是在自己最該學習的年齡里更加拼命努力地學習了,對于從現在就養成的一些嚴格要求自己的好習慣會幫助影響著他們的一生,對他們未來的發展也是非常有益的。然而對于我們高中部的孩子就完全出現了之前那位同學說的那種情況,孩子層次不齊,有很多那種很早就放棄了學業的,不管是在學習上還是在生活上品行品質上,我們老師都經常感覺到無能為力,一而再再而三地勸說批評教育,甚至是最后就算叫來了家長,家長也有的完全是一副無奈的樣子,有時候真是讓人覺得特別可悲,時間久了慢慢看多了也就慢慢開始覺得也許這就是現在的社會現狀。
因為家庭生活條件越來越好,老一輩的我們也就是很多曾經吃過很多苦的父母,他們知道自己需要奮斗拼搏,所以都為了生活各種忙碌根本無暇顧及到自己的孩子,很早就在還沒有足夠的照顧教養之前讓孩子自己獨立生活,甚至很多孩子從小就離開父母跟爺爺奶奶跟保姆一起生活,像這樣的家庭教育缺失的絕對不是一點點,所以我覺得出現這樣的學校教育現狀這樣的孩子問題,很大一部分是家庭教育的問題,有人說孩子教育的成功孩子的成才才是一個父母最大的成功,我想作為學校作為老師對于那些無能為力的孩子有的只能是一遍又一遍地口頭勸誡,而為人父母應該需要多一些反思。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