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新生命從一個溫暖,柔軟而溫暖的子宮出生那一刻,突然來到一個空曠,又冷又硬,嘈雜的世界,嬰兒身體本能的會產(chǎn)生恐懼的能量,這種能量會通過哭而被釋放到身體之外,我們把這種能量稱之為情緒。
當我們的愿望如期達成時,我們會喜悅;當我們看到心愛的水晶球意外掉地摔壞的時候,我們會傷心;當我們和愛人分享有趣的故事,看到他臉上露出快樂表情時,我們會喜悅;當我們懷揣著一個好吃的零食被一個調(diào)皮的家伙搶走時,我們會憤怒。
可以看到,情緒是我們生命的一部分,這種被成為情緒的能量,通過身體的轉(zhuǎn)換釋放到外部,幫助我們自我修復,自我平衡。情緒是我們生命的一部分。
兒童天然地渴望認識外部世界,也同樣渴望認識內(nèi)在世界,情緒就是我們內(nèi)在世界的一部分。而我們往往會忽略對于內(nèi)部世界的探索。成人登上一座高峰,解答出一個高難度的數(shù)學題,會高興歡呼,這都是在探索外部世界。而對于內(nèi)部世界,我們會有一樣的理解嗎?沒有,一個經(jīng)典的場景:一個孩子的零食掉地上,撿起來繼續(xù)吃,這一幕被大人看見,大人趕緊打掉孩子手里的零食,一臉慍色的指責孩子:這么臟,你怎么還能吃呢?孩子面對媽媽的指責,先是不知所錯,然后嚎啕大哭,于是大人又是一番批評并試圖平息孩子的哭泣,并壓制她的情緒。首先孩子并沒有食物掉地上就不能吃的概念,也沒有臟的概念,更沒有臟就不能吃的概念,媽媽無端端地慍怒,讓孩子感到害怕和恐懼,于是通過哭泣來釋放,而哭泣又進一步被壓制。這樣,孩子就沒有機會認識和完整的體驗自己的情緒,下次遇到類似的感覺,依然是哭泣,然后被壓制。這股能量沒有得到釋放,積累在體內(nèi)。成年后,遇到類似的問題,再翻涌出來,和多很復雜的情緒糅合在一起,將很難弄清楚了。因為情緒在這里從來沒有機會去認識和成長,總是被外界和父母阻斷。
成年后,很多人開始意識到自己總是不開心,影響到了親子關系,親密關系,內(nèi)耗多,想要自我療愈,自我成長。那我們應該怎么做呢。我覺得我們可以把自己當作那個未曾長大的孩子,給與抱持和愛。情緒是一個真實的客觀存在,沒有正面和負面之分,沒有誰能壓制住它,就像一個充滿氣的皮球,壓制越厲害,下一次反彈就越猛烈。不去干預和打擾情緒,允許自己悲傷,郁悶,去確認它,去觀察它,去體驗它,就像去體驗人跡罕至卻又風光綺異的深幽曲境; 去體驗它,就像體驗在波濤洶涌的大海上航行,而能安穩(wěn)駛過。
情緒是自己的,不需要他人負責,當情緒強烈的時候,我們觀察它,體驗它。想想出現(xiàn)在我們頭腦中的中的一系列畫面是什么,或許是初次我們遇到這樣的強烈的情緒,能量而沒有得到釋放的時候,當你不再評判它的時候,它就遇到了合適的時機,再度釋放,于是我們就有機會體驗到完整的情緒升起,成長,流走。
武志紅說:當你發(fā)現(xiàn)了一個情緒或者以前認為的想法,第一時間不要去評判它,而是應該去喝杯酒慶祝一番,因為你對自己的認識又進了一步。是啊,對于自己認識的前進,不亞于登上一座人跡罕至的高峰,不亞于和客戶簽下一個數(shù)額巨大的訂單,為何不值得我們舉杯慶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