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集訓營復盤要求
第11期班主任陳松波對集訓營的復盤提出了如下要求:
1)參加訓練營,我的目標是什么?
2)整個技能講解聽講和演練的過程中發生了什么?
3)與我的期望有哪些差異(亮點是什么?不足是什么?)亮點(具體做的好的地方,下次可復制)不足(需要提高的部分)
4)本次訓練訓練,讓我對該項技能有什么心得?
看到這個片段,首先想到是,這是一個關于寫如何寫復盤的R片段。
基于只寫干貨的基調,我會用集訓營學的方法,拆解復盤R片段,順帶完成復盤作業。
2.拆書便簽法
2.1 ?拆書便簽法的步驟是R→I→A。
R就是上文的片段,現在開始拆解I。作為初學者,建議每一步都按照標準拆解,標準如下:
2.2 ?拆解I的標準步驟提煉如下:
I是用自己的話復述原文,并整理成可以操作的How
拆解I的最最基本要求有3點(這3點適用于I的每一步):
① 自己話:能用自己話說,就別用文中話說;要用文中話說,加點適當補充;
② 別廢話:能1個字說,絕不用2個字;
③ 新鮮話:I的觀點和做法以前就懂的,就不用拆了。
拆解I的步驟的要求:
第一步:What(做什么)
? ? 具體內容:場景+目標,
? ? 內容闡述:作者如何構思片段的(事實+觀點),并想要解決什么問題
? ? ?刻意練習:多用“如何……”句式說明What
第二步:Why(為什么這樣做)
? ? 具體內容:好處+壞處,
? ? 內容闡述:這樣做的好處,不這樣做的壞處
? ? 刻意練習:連續問5個Why,找尋自己深層次的原因
第三步:How(怎么做)
? ? 具體內容:防呆操作+書寫成順序結構
? ? 內容闡述:傻子按照這個步驟也會操作,越具體形象越防呆,書寫成順序結構對應的是書寫成判斷結構,? ?舉個例子說明判斷結構和順序結構
? ? ? ?判斷結構:
? ? ? 1、如果你不打我,我心情好,我就給你糖
? ? ? 2、如果你不打我,我心情不好,我不給你糖
? ? ? 3、如果打我,無論我心情好不好,我不給你糖
? ? ? ? 改寫成順序結構后:
? ? ? 1、判斷你打我了沒:你打了我不給糖;你沒打我,繼續判斷我的心情。
? ? ? 2、判斷我心情好不好:心情好,給你糖,我心情不好,不給你糖。
? ? ?刻意練習:檢查How中最小單元“字詞”是否夠防呆(比如全身心傾聽,就沒有安靜傾聽防呆)
4) When(什么時候能用)
? ? 具體內容:好Why+壞Why
? ? 內容闡述:想要發生好的Why發生,不想壞的Why發生
? ? 刻意練習:多用“我想……”句式思考When
2.3 ?將"復盤R片段"拆解成I
What:
場景:作者直接給出了復盤的具體的步驟(真正拆解時,這句話要省略,不滿足最最基本要求的“別廢話”)
目標:如何有條理的高效復盤?
why:
好處:按照這種步驟復盤,復盤操作會很簡單,亮點和不足也一眼能看到,助于下次提升。活動開始前,你在整個活動中都是有方向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收獲。
壞處:不這樣做,復盤變得復雜,復盤效果無法保證。
How:
防呆步驟+順序結構:
第一步:明確自己做這件事情的目標。
第二步:做事情的過程發生了什么?可以寫自己五感采集的事,自己參與的事情,自己的感受是什么等等。
第三步:將發生的事情分成:有助于目標類的事,和沒助于目標類的事;從有助于目標類的事情找出優點,下次繼續保持;從沒助于目標的事找出不足,下次改進。
第四步:反思做了這件事后,自己有哪些收獲,如:新的思想,新的能力,新的技術。
When:
好的WHY:我想培養自己復盤的習慣時,我想要在遇到同樣事時,能做得更好。
壞的WHY:我不想讓自己重蹈覆轍,同樣的事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錯。
最后要把What+Why+When+How合成連貫的I片段,刻意練習如下:
When+通過這種做法可以WHAT,并且WHY,具體步驟如How
舉例說明:
“復盤R片段”拆解為I的最終結果如下:
當你想培養復盤習慣時,通過這種做法可以高效有條理的完成復盤,并且能讓你在面對同樣的事情時不斷精進,避免重蹈覆轍,具體步驟如下:第一步:明確自己做這件事情的目標。第二步:做事情的過程發生了什么?可以寫自己五感采集的事,自己參與的事情,自己的感受是什么等等。第三步:將發生的事情分成:有助于目標類的事,和沒助于目標類的事;從有助于目標類的事情找出優點,下次繼續保持;從沒助于目標的事找出不足,下次改進。第四步:反思做了這件事后,自己有哪些收獲,如:新的思想,新的能力,新的技術。?
2.4 ?拆解A1的標準步驟提煉如下:
A1就是講述自己的或所知的經驗,并反思成敗。
通常是與I的How匹配時,成功;與I的How不匹配,沒有成功。
第一步:講故事
? ? 具體內容: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目標)+發展(行動)+結局(結果)
? ? 內容闡述:包含故事的6要素,發展(行動)與I的How有關的。
? ? ?刻意練習:用“結論先行”的手法直觀地講述故事
某天某地某人想要完成某個目標, 最后沒實現。當時他是這樣做的……現在想來,就是忽略了How中的某幾步(黑體字就是反思)
某天某地某人想要完成某個目標,最后實現了。當時他是這樣做的……現在想來,就是按照How的步驟來做的。(黑體字就是反思)
第二步:寫反思
? ? 具體內容:事件過程與I中的How進行匹配
? ? ?內容闡述:匹配成功,結果是好的。匹配不成功,結果是壞的(上文引用中的黑體字即反思內容)
舉例說明:
自己的A1片段:
我相信不斷輸出的人生才會有價值,常會對一些重要的學習進行復盤輸出。知道這種方法之前,我是用黃金思維圈復盤的。黃金思維圈的復盤和今天的復盤步驟真得是異曲同工之妙,黃金思維圈復盤的流程是這樣的:
(備注:時間:知道今天的方法之前; ?地點:面對重要的學習; ?人物:我; ?
? ? ?起因:相信輸出有價值,把復盤當做輸出的一種方式
? ? ?結果:用黃金思維圈進行復盤,和今天的步驟竟然是吻合的
? ? ?以上敘述是,結論先行)
黃金思維圈(從內環到外環是Why-How-What)復盤時我會問自己?:
我為什么要做這件事?當時我是怎么做這件事?我做的結果怎么樣?下次可以怎么做?
(備注: ? 故事的發展:我為什么要做這件事?當時我是怎么做這件事?我做的結果怎么樣?下次可以怎么做?)
現在想來,
我為什么要做這件事就是第一步:明確目標
當時我是怎么做這件事就是第二步:做事過程的回顧。
我做的結果怎么樣,就是第三步:做事亮點和不足的評判。
下次可以怎么做?就是第四步:將收獲再次利用。
(備注:反思:進行了對比)
黃金思維圈和今天學到的復盤思路是一致的,但今天步驟更具體直觀和有操作性,之后復盤時更高效
(備注:反思深化:雖然做到了,但是還能更好)
疑問點:這樣的A1是不是不夠具體直觀?如果我找一個片段用黃金思維圈復盤后,在將復盤的結果與I的How對比會更好點?
2.5 ?拆解A2的標準步驟提煉如下:
A2就是想像以后遇到同類的問題,要怎么按照I的How進行匹配。
第一步:What(做什么)
? ? 具體內容:場景(時間+地點)+smart目標
? ? 內容闡述:某時某地,我想解決什么問題,我想完成什么smart目標?
? ? ?刻意練習:事件smart目標:who+when+ how much+what(我想在何時完成什么程度的事,我想在9月5日讀50頁書
? ? ? ? ? ? ? ? ? ? ? ?習慣smart目標:Who+when+how ofen+how much+what,我想在9月份每周讀50頁書
? ? ? ? ? ? ? ? ? ? ? ?習慣smart目標+行為smart目標 ?Who+when+how ofen1+how much1+what1+how much2+what2(我想在9月30日前每周讀50頁書,到月底讀完200頁的書)
第二步:How(怎么做)
? ? 具體內容:片段I的how流程+具體+量化
? ? 內容闡述:我理解的具體的層次是無限的,當具體的層次能夠幫你解決問題就不用再引申了,如果不能解決問題,說明還不夠具體。量化從習慣smart和事件smart分別著著手
比如:
具體程度逐漸深入:
6點鬧鐘響了后我會起床
6點鬧鐘響了后,我會立刻起床。
6點鬧鐘響了后,我會立刻起床,并離開床。
6點鬧鐘《Here we are again》響了后,我會立刻起床,并離開床。
自己A2片段:
在未來參加拆書幫的線下活動時, ?我想把自己在拆書幫的每一次線下活動都進行這樣的復盤。按照I便簽的操作,應該會這樣:
第一步:我會問自己目的,每一次線下活動都是為讓自己對RIA便簽法有一些新的理解。
第二步:在活動中,我會留意,自己的參與的愉悅度,是想早些結束還是忘了時間?活動的組織形式,是小組形式或是個人積分形式?自己是一直專心的還是經常性拋錨?拆書家拆書的水平和引導方式能夠很快被大家理解?自己對RIA有了新的觀點了么?
第三步:我會評估自己在參與過程中,有沒有接受新的觀點。并評估在愉悅度,專心度,活躍度等做的好不好,好的繼續保持,壞得找到具體原因改正。
第四步,我會從是否接收到新思想,心態方面,是否能掌握了今天的拆書容評估自己的收獲。
每次線下活動,我都會按照這樣的思路寫成一篇復盤作為我的檢查節點。
3. 寫在最后,像拆書家進發
到2019年2月28日,晉身為拆書家TF3-3,與大家共勉!
未完,會持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