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正在進入一個分享的時代,人人都在享受分享所帶來的“紅利”。“認知盈余”是新時代網民賦予互聯網從業者最大的紅利之一,定義是收過教育,并擁有自由支配時間的人,他們有豐富的知識背景,同時有強烈的分享欲望,這些人的時間匯聚在一起,產生巨大的社會效應。
這將是一個鼓勵分享,平臺崛起的時代。如何鑄造一個供更多合作伙伴共同創造,供用戶自由選擇的平臺,才是互聯網新時代從業者需要思考的問題。
第一章 當自由時間累積成認知盈余
參與是一種行為,他讓你覺得自己的出席很重要,讓你在看到或聽到某些東西時覺得自己的回應也是活動的一部分。(運營要點-用戶參與感,產品要點-功能上的及時反饋)
人們喜歡消費,也喜歡創造和分享。
規模起了作用,盈余需要能夠被積累起來,人們必須同心協力貢獻自己的空余時間來創造認知盈余,而不是完成一系列微不足道而又彼此分離的個人行為。
群體足夠大時,不可預知的可以變得可預知,其實重點在于概率事件放大了基數之后,概率發生的絕對值會增大。
第二章 工具賦予的可能性
數字網絡不斷增加著所有媒體的流動性,原本只能在單向公共媒體(如書籍電影)和雙向個人媒體(如電話)間進行的選擇,如今擴展出第三個選項,從個人到公眾的可延展的雙向媒體操作。
并不是工具塑造了我們的行為,但是工具賦予了我們行為發生的可能性。(產品做到的是滿足需求激發需求,而不是創造需求,就像pmcaff能吸引互聯網從業者,并不能吸引一個攝影師上來回答問題)
第三章 無籌的動機
駕馭我們認知盈余的手段是我們獲得的一種新工具,他可以使得參與成為可能并給參與者帶來回報。
內在動機能讓行為本身就成為一種回報:自治,勝任感(可以延展為運營獎勵機制)
勝任感產生于當工作處于能力范圍邊緣時,自己創造的東西就算很普通,和消費別人創造的質量上乘的事物相比,它仍然會有一種與眾不同的吸引力。(想起小米的某款產品在郵寄給用戶之后,用戶需要自己進行組裝,而自己親自組裝好后的用戶,將成品分享到社交媒體的意愿往往更強)
外在動機經常為金錢,增加外在動機實際上可能降低內在動機。像得到報酬這樣的外在動機能驅逐像喜歡該事物本身這樣的內在動機--驅逐效應。
第四章 我們為我們創造機會
人人都懷有內在動機,希望能有所作為,因為做事情既有收獲,又有樂趣。
我們給彼此創造機會,否則人人都不會有機會,待人友好,營造良好的氛圍,讓團隊的力量大于個人。
技巧的推廣得益于激烈的競爭,對于一群相互認識,并且有共同愛好的人來說,競爭起了協同提高質量的作用。
團隊生產的機制:一、私人部分,只有在能夠組織起執行這項任務的團隊,并且其所獲報酬不低于市場價格的情況下,他才可能被完成(公司的存在);二、公共部分,在這里,即使不會得到經濟上的補償,雇員仍能胸懷責任感共同為具有高認知價值的事情工作(公共設施建設);三、社會生產依靠團隊成員完成其對價值的創造,以及相互間的工作協調,使用的既不是價格信號也不是監督(無償公益組織等)
第五章 這是一個創造慷慨文化的時代
一旦將某件之前在市場邏輯之外的東西標價,它就會徹底被改變。
知識是人類所擁有的最具兼容性的東西,但是要想利用它,就需具備以下條件:社區規模的大,共享知識的成本低,被共享知識的明晰度清晰,以及接收者們的文化規范
第六章 從公用價值到公民價值
一個追求共同目標的群體必須保證自己的高效率(否則他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同時必須保證其成員具有滿足感(否則其成員就失去了留在組織內的理由)。
分享形式可分為:個人分享,公用分享,公共分享,公民分享。個人分享是最簡單的分享形式,參與者與受益者都以個人身份參與分享活動,從彼此的分享中獲益,創造公用價值則更為復雜,未加協調的眾多貢獻集合起來可以創造個人的價值,而一個互相交流合作的群體則可以創造公用的價值,公用價值與公共價值一樣需要廣泛的交流,但要求參與者更為開放,并與新人和非參與者分享創造出來的價值,公民價值在開放性方面類似公共價值,但是對于致力于創造公民價值的團體來說,改良社會是他們顯著的目標。
第七章 尋找鼠標,時間是閑的
自由時間轉變為認知盈余所關乎的也不僅是新的社會工具,雖然支持公眾參與分享和討論的媒體很新鮮,但是只有分享的方法而缺少分享的動機也沒有多大意義。
方式,動機和機會三者的融合,從累計的自由時間這個原材料中,生產出了認知盈余。
要從一個工具中創造出最大的價值,靠的不是總體規劃或者跨越式發展,而是連續不斷的嘗試和錯誤。
創造新機會,應對早起的成長,以及根據用戶不斷帶來的意外做出調整
起步:
從小做起:社會化媒體中一條名副其實的自然法則是,為了擁有一個大型而優秀的系統,最好從一個小型而優秀的系統坐騎,并且努力使它變大變強;
問問為什么:每個人在做事情時都存在不同的動機,而這些動機進而創造出不同的參與邏輯;
行為追隨機會:行為即是被過濾之后的動機,即使你從用戶為何愿意參與你的新服務中得出了自己的結論,你依舊需要以他們能夠理解和關心的方式來提供這些機會;
默認的勝利:對默認值得小心使用可以塑造用戶的行為,因為用戶們相互交流了一個期望,例delicious.com網站可以為用戶提供保存網頁并管理的服務,并且默認允許所有的用戶查看他們的網頁收藏夾,其將社會價值設為默認值;
成長:
一百個用戶比一打用戶和一千個用戶都棘手:小規模用戶全都擁有決定權,大規模用戶可以分為高度活躍,完全小計,推動者,批評者,爭論者和調節者等;
人各不同,人越多差異越大:系統越大,核心與邊緣團隊之間的差異就會越彰顯;
親密度從不擴大:每一個希望大規模駕馭認知盈余的服務都會面臨這種此消彼長的關系,你可以擁有大量的用戶,你可以擁有活躍的用戶群,你也可以擁有志同道合的用戶群,但三者,你只能選擇其二,不可能三者同時擁有
不斷調整,不斷學習:
學得越快適應得越快,成功比失敗帶來更多的問題:真正的長期困難在于成功,因為成功的服務會提高人們的期待,吸引想要利用他人善意的人,比如垃圾郵件,或是想看著這個服務失敗的人,解決這個問題的可行方法之一,就是提前制定計劃,未雨綢繆;
明晰即暴力:任務的關鍵不是要完成某件事,而是要去創造一種讓人們愿意去做事的環境;
嘗試任何事,嘗試每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