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三觀我們都知道是啥,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我們通常會對一個自己不認可的人說他三觀不正,其實這是一種片面的,甚至偏激的說法,因為很多人很多事無所謂三觀好壞,畢竟人家沒有干傷天害理有悖人倫的事情,大多數情況下其實只是這個人跟你的三觀不匹配僅此而已,他們做出來的事情與我們預期的大相徑庭,這時我們會很惱火很生氣,開始吐槽、開始謾罵,甚至有一種想過去揍他一頓的沖動,但是如果你換一種角度以對方的思維去思考事情的話你雖然不會按照對方的思路去做事情但你至少會相對理解對方。
? ?? ?對于一個創業者來說,要干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找人、找錢、找方向,其中人排第一位,最終能把事情落地、把問題解決的不是錢也不是方向,而是人,那么找到適合自己的創業伙伴、創業團隊就顯得特別重要了。怎么找?上招聘網站上發布一個找創業合伙人的招聘信息嗎?那樣明顯不靠譜!很多情況下都是你介紹我,我介紹他,大家坐下來一聊天,發現都聊得來,對你想做的事情也很認可,最后一拍大腿,老子干了!!
? ?? ?別人家創業的路徑是什么樣我不清楚,但是這幾年至少我看到的創業的人基本上都是先找熟人,熟人再找熟人大家一起合伙開始干事業。這說明能跟你熟的人首先你們三觀是初步匹配的,你的熟人的熟人之間三觀也基本匹配,誰也不會找一個這輩子都不想見到的人一起干事業。
? ?? ?這些三觀初步匹配的人開始各盡其職、各顯神通,發揮自己的價值,起初一切都好,事情也有所進展,有的甚至已經開始實現盈利,這叫蜜月期,一群人你儂我儂,什么都好!但是蜜月期一過,矛盾就開始產生了,如果處理的好矛盾會慢慢化解,如果處理的不好矛盾開始逐漸升溫,互相謾罵、互相指責、互相猜疑,最后分道揚鑣。
? ?? ?這種起初都好最后分道揚鑣的劇情每天都有在上演,出現這種問題的情況有一部分確實是有人小肚雞腸、為自己謀私利的,也有一部分是因為三觀不匹配政見不合導致。三觀不正、損人利己的那種創業合伙人我們暫且不談,下面用幾個真實的小故事給大家描述一下三觀不匹配導致的災難。
1、 G先生剛開始創業的時候對自己要干的事情不是那么明確,只有一個大的方向,知道自己該往哪個方向走,但是具體怎么走心里一點底都沒有,很是迷茫,機緣巧合之下認識了L先生,倆人在暢聊了很久之后相見恨晚決定一起干一番事業,于是L先生就成了G先生創業的合伙人,L先生是產品經理出身,對于產品如何定位、產品框架如何設計以及各項實現細節都了如指掌,L先生是一個善良且單純的人,沒有任何壞心思,一心一意跟著G先生搞產品,把G先生的想法給落地,倆人關系也持續升溫,沒事你夸我一句我夸你一句,就這樣整個團隊從無到有,從產品框架,到實現產品的團隊都一一搭建成功,事情似乎都往著最好的方向發展。但是物極必反,G先生的產品思路一個接一個的涌現,L先生開始坐不住了,覺得事情得一件一件來,之前的產品還沒有完全得到市場的驗證,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你又開始讓我規劃下一個產品!G先生埋怨L先生格局太小世界觀太狹隘、L先生埋怨G先生不懂產品;G先生覺得公司的治理需要正規化、流程化、統一化,L先生覺得公司目前正處于創業期不適合走大公司的流程;L先生覺得兄弟們都這么拼命沒日沒夜的整,福利待遇需要提高一些,G先生覺得現在創業期需要開源節流。諸如此類的事情越來越多,他們之間的裂痕越來越大,發展成白熱化,最后兩人分道揚鑣老死不相往來。
? ?? ?在我看來,G先生和L先生的想法就屬于那種無關對錯的那種,都是為了公司好,為了公司發展,為了跟著自己的兄弟們能夠早日過上好日子,只不過方式方法不同,考慮問題的角度也不一樣,最終悲劇收場,老死不相往來。
2、 Y先生和F先生是相識十多年的好兄弟,雖然兩人出生于不同的地方,但因為工作兩人相識,兩人同在一家公司工作了十年,直到Y先生出來創業,第一個想到的就是F先生,多年的好兄弟,彼此無話不談,F先生的業務能力又很強,兩人又住一起(他們兩個性取向都沒問題只是合租的房子),這簡直就是創業的最佳拍檔,F先生比Y先生小很多歲,當年在公司的時候還很多東西都是Y先生教給F先生的,所以創業的時候F先生卯足了勁,Y先生只要一聲令下說往哪里沖F先生從沒失過手,市場十拿九穩,他倆相互配合一個定戰略一個定戰術,漸漸地公司盈利了,Y先生開始制定更大的更宏偉的戰略目標:國際市場、收并購、開疆擴土,F先生則繼續他的賺錢目標:來年流水3千萬、毛利點提高。漸漸的,F先生開始覺得Y先生不切實際了,我要賺錢你跟我扯將來那些不知道有的沒的的東西,再后來,F先生覺得自己的付出跟回報不成正比,Y先生的戰略目標與F先生的大把賺錢的目標在短期看來背道而馳,而F先生也覺得他辛辛苦苦賺來的錢沒落進自己的口袋反而還要為Y先生那些長遠的目標而買單,雖然嘴上不說但是心里早已是一萬只草泥馬奔騰而過。
? ?? ?這個故事的結局我想大家都能猜的到,價值觀不一致導致十幾年的兄弟就此揮手別過,令人惋惜。F先生起初跟著Y先生出來創業的初衷就是希望比之前在公司賺的多,Y先生的初衷則是大家一起干一番大的事業短期的利益他根本看不上,這些在F先生帶著他的核心團隊離開Y先生之后,Y先生才幡然醒悟原來從一開始他們的目標就不在一個維度上。
3、我的朋友S小姐去年新成立了一家公司,由于新的公司需要開疆擴土急需一位可靠的市場總監,于是S小姐找了自己的朋友L小姐來做市場總監,L小姐做市場做了很多年了,后來因為生了小孩為了照顧小孩就沒有上班,剛好最近也想開始復出,于是L小姐就很開心的來到了S小姐的公司干起了市場總監。新公司啥都沒有,L小姐從0開始面試招人,從一開始的一個人都沒有到公司座無虛席,業務員、團隊經理、培訓講師都一一到齊,大家都很開心,公司至少已經開始正常運轉了,可是三個月之后S小姐發現雖然大家每天上班都沒偷懶但是公司的業績依然沒有起來,她很是納悶,于是開始調查原因,原因很簡單,大家每天上班雖然都沒有偷懶都在聯系客戶但是并沒有緊迫感也沒有合適的統一的方法,L小姐作為市場總監并沒有對員工下達任何硬性指標,也沒有給出合適的市場拓戶方案,不僅如此,L小姐每天到點上班到點下班,輕輕松松、開開心心,完全沒有因為沒業績而產生壓力的感覺。將有必死之心,士無貪生之念,將如果天天悠哉悠哉士怎么會拼死作戰呢?
? ?? ?所幸的是后來L小姐因為需要照顧家里的小孩與老人自己主動離職,新總監頂住各方壓力“大開殺戒”,公司業績才開始逐漸好轉。
? ?? ?以上三觀不匹配最終導致的分道揚鑣的結果雖然給公司帶來了不少損失,但所幸都發生在創業初期,就像我朋友G先生所說,如果真的有問題,那么在我們什么都沒有的情況下暴露出來總好過在我們什么都有了的情況下暴露出來要好很多。所以三觀正只是做人的基礎,創業,三觀匹配才最重要。創業能走到最后的創業團隊必然是三觀基本統一的一群人,不存在誰最終統一了誰的三觀,而是從一開始大家的三觀就在一個頻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