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調休下午窩在被窩里,本來先找點樂子,看微博上一直推薦《今生是第一次》,說里面龜毛女婿第一次見老丈人的橋段都能笑出眼淚。于是沒看CUT直接上全集,結果我了個去。雖然有點扯的設定(我一直在懷疑真的會有人因為房子而假裝結婚嗎?)但,走心無比的劇情,對婚姻的反問,年齡對女人來說究竟有什么意義的討論,特別是第五集直接放大招——媽媽給未來女婿寫的信,讓我繼《屋塔房王世子》之后,再做一枚追劇汪!
作為一個北漂,會老家不數(shù)次地被追問什么時候回來呀?還能一直在北京待著嗎?我嘴上開玩笑說,看看吧,說不定明天就回來了。可是我給自己定的時間表是,30歲。
30歲,如果沒有混出頭,沒有立住腳,我就回老家。30歲,不管男和女,對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是分水嶺。在這個年紀,在社會上摸爬滾打后,不考慮家庭,單純想著自己的夢想,我想對于絕大多數(shù)的人來說,都不可能。
尹志浩,首爾大學畢業(yè),作為同學聚會那一桌唯一一個拿過全額獎學金的同學,卻成了那桌同學最不起眼的那一個。因為自己弟弟結婚,被典型重男輕女的父親趕出了拿自己錢買的房子里。暗戀了三年的朋友,最后發(fā)現(xiàn)他不僅有女朋友的情況下,跟自己玩曖昧,最后還想做出不齒的事情。
志浩在離開首爾時說,整個二十歲,為了成為被人需要的人而努力,想著這么大的首爾,應該會有一個地方需要我吧。“10年的時間里,你有過很多的磕磕碰碰啊,剛來的時候也是閃閃發(fā)光的。為什么那么努力的生活呢,最后明明什么都沒有做就回去了,這個地方,本來就沒有我的地方。”
這會不會是30歲的我?
不算名牌但也不錯的大學畢業(yè),也拿過獎學金,也拿過三好學生,可最后呢?和其他人一樣,那些證書就是一堆廢紙罷了。現(xiàn)在還算是做著自己初定的工作,抱著和志浩一樣的初衷在這里奮斗。只不過一想到在北京結婚買房生子,立馬分分鐘離開。
為什么不現(xiàn)在離開呢?大抵就是為了想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北京的機會更多一些罷了。但就像志浩無處可去,獨自一個人走隧道的時候說得一樣,當我下定決心為夢想奮斗的時候,我以為我的人生要獨自走過這黑暗的隧道,但也沒想到會這樣的黑暗,也沒想到會怎么的孤單,到底還要走多遠。
我剛來北京的時候,知道北漂會很難,但沒想到會這樣難。當時有十足的把握覺得自己可以成功,現(xiàn)在依舊相信我努力,我奮斗,我會成功,但終歸沒有當時的那份自信了。曾經想過這個問題,我的結論是,當時傻,無知者無畏。現(xiàn)在的生活一步步地走向正軌,可還是隧道里的正軌,不見天日。單靠夢想支撐,能撐多久,還要走多遠。
可以說,在《今生是一次》的前幾集里從女主身上,我看到整天忙忙碌碌,有意義的奮斗,可還是有小焦慮的我。
男主則告訴我,不必將自己框在一段段的年紀里。黑暗的隧道很長,但總會走到出口。
龜毛的南世熙,冷酷地對待世界的一切。他跟女主說,就把時間分成分秒,把自己關在里面的種族。在地球上,人類是唯一一個。唯有人類會利用年齡這個缺點去花錢,會讓人去消耗感情。這就是人類進化的代價,新皮質的災難。
新皮質的災難!!
我們4歲上幼兒園,6歲上小學,之后再上中學、高中和大學,我們管這叫“適齡”。我們按照年齡來生活,判斷自己的生活狀態(tài)。十五六歲談戀愛叫早戀,三十五六歲結婚叫晚婚。我們在年齡的安排下,做著有顛覆性的工作,期許自己成為有創(chuàng)作力的人。可回歸生活,老話題。怎么還不交朋友,怎么還不結婚。
雖然很多人明白“新皮質理論”,只不過經男主的嘴說出來罷了。最后還是沒有幾個人會按照這一理論生活。影視劇一直在給觀眾創(chuàng)造一個夢境,不管未來我是不是還是按照年級生活,但這一理論一定會成為我日后“瘋”起來的理由罷了。
我們剛出來闖蕩的時候,充滿自信、滿懷熱情,相信在這座孤獨的城市一定會有自己的容身之處,相信自己會成為對別人有意義的人。雖然過程會黑暗無比,漫長無比,傷痕累累。我們大多數(shù)還在這一過程中,相信自己吧!不要悲觀,希望還是有的,苦難總會過去。
就像正在處于的漫長無盡的黑暗隧道一樣,一直走下去,就一定會有亮光,就一定會有出口。(我也不知道為什么會在喪喪的男主身上找到希望)
我看《東京女子圖鑒》的時候,也差不多想過這樣的問題。可就在昨天,說要翻拍《上海女子圖鑒》,由戚薇主演……要不然我們拍了系列吧,《北京女子圖鑒》、《廣州女子圖鑒》。
至于媽媽給女婿的信,我還能說什么呢?看一回哭一回,簡直走心無比。
我是拼命給編劇大CALL的白毛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