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手機壞了,正好5月份又是各大廠商新手機發布的集中時間,而且近年來小米、一加、錘子等手機已經逐步趕上蘋果、三星等國外大廠商,而且各具特色,值得在購入時進行一番比較。
5月中旬看了錘子和一加手機的發布會,對手機從系統優化、硬件配置、工業設計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認識,算是從小白入了門。但是看完發布會給我的另一種感覺是:不管是錘子手機羅永浩的高調,還是一加手機劉作虎的沉穩踏實,任何一個手機發布會都能給人留下一種它的手機很完美的感覺。在沒有任何偏見的前提下,看完一場發布會,會非常堅定地想買他家的手機,但是看完第二場發布會后,就會覺得這款手機也不錯呀,兩個都想買了。相信和我一樣有這種感覺的人一定不在少數。
這個時候一般人就會開始比較各種手機參數的不同,以此來說服自己買哪款手機。好在,這個時候有各種的手機評測機構,他們會在發布會結束的第一時間內給出各種主觀或者客觀的評測,從上手體驗到各種細微功能的差別。往往他們會把新發布的手機和以前發布的一些手機進行一些對比,突出新手機的一些特點。通過這番上手體驗,觀眾心里會有一定數,他們會知道哪些內容發布會上夸夸其談的,哪些地方是該手機真正的優點。
但是,問題來了,那些看手機評測的人其實心里最想聽到的是:這款手機是不是完美,是不是能夠碾壓其他手機。從各類評測視頻的評論中,可以看出他們太希望聽到肯定的回答,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話,他們一定會自豪地買下這款手機。可惜,答案一直都是否定的。現如今同等價位的手機,所采用的硬件幾乎都差不多:頂尖的處理器、頂尖的攝像頭,幾乎不存在硬件能夠碾壓另一方的情況。各手機的風格也是各有特色,有的注重辦公效率,有的注重系統流暢程度,有的更加注重整體的性價比。幾乎每一款手機都有其他手機不具備的特點。被手機發布會迷惑的觀眾會問:請問哪一款手機值得購買的?各大評測機構基本也只能回復:請問你對于手機有什么需求嗎?觀眾一般會啞口不言,默默在心里說聲:我當然想要最好的手機。可是怎么定義每個人心中的“好”這個字?
我認為如果想要買一款還不錯的手機,并且不會后悔的話,有以下幾個小辦法:
1、如果你對于手機沒有什么了解的話,例如心里默認蘋果手機還不錯,但那時不清楚其他手機的特點,往往看兩場發布會是一個好的選擇。他們會讓你清楚原來這些手機做的也很好呀,并且你會知道一些基礎的手機配置,這會避免你花高價買了非常不值的手機(事實上,目前這些手機還不少。)
2、當今手機行業競爭很激烈,在排除掉一些特別坑的手機后,同等價位的手機一般差別不會太大,而且各有特色,但是沒有一款是完美的。博覽網上各大評測沒有太多意義,如果你的目的是挑對方手機的刺,或者僅僅是為了驗證這款手機是否是完美的,更加沒有意義。
如果你明確知道你的需求是什么,直接根據需求去買就行。如果你和大多數人一樣沒有什么明確的需求,那就直接挑選一個你覺得靠譜的人做的手機。一來這是你主觀情緒的選擇,買完可能會心因為價格高疼,但是絕對不會后悔;二來,他靠譜的話,不用去管網上的各種評論,做出的手機一定不會差。
其實這個方法真的挺好用,現在由于各種商業廣告的虛假宣傳,假的經常能被說成真的,去判斷一個東西好壞的難度遠遠比判斷一個人難得多。而一個靠譜的人做出的東西幾乎是有保證的,如果塔勒布出、赫拉利等作者新出了一本書,不需要多想,就知道大概率是本好書;如果諾蘭、斯皮爾伯格等導演新拍了個電影,不需要多想,就知道大概率是部好電影。屢試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