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中國新歌聲》(原中國好聲音)首播,你是不是被首位出場的新加坡人向洋給迷暈了暖化了?
好吧,今天說的不是《中國新歌聲》,我要說的是新謠——一個超過30年的本地音樂品牌,本地寶貴的文化遺產,文化沙漠中一片珍貴的綠洲。新謠是“新加坡民謠”的簡稱,早在1982年9月4日就鎖定了這個名字,以自創自彈自唱的方式在上世紀80年代風靡一時,大量原創的經典歌曲代表了那個年代年輕人最樸素的青春,是許多新加坡人美好的集體記憶。
新謠成就了巫啟賢,梁文福,黎沸揮,李偲菘李偉菘兄弟,許環良等一批知名音樂人,就連新加坡如今的年輕歌手,如孫燕姿、林俊杰、蔡健雅,也無一不與新謠的傳承相關。
前不久,新謠前輩黃宏墨在時隔三年后的7月9日,在加冷嘉龍戲院舉辦了一場讓觀眾聽出耳油的演唱會,三十首歌曲曲精彩,大部分是黃宏墨自己的創作,我因此差點錯過了地鐵末班車,可想而知這場演唱會有多么的精彩。
因為有許多歌還沒唱
因為有許多話還沒說
現在還不是告別的時候
-黃宏墨《揮墨放歌》2016
年輕的讀者可能對黃宏墨這個名字會覺得很陌生,但對于新加坡有一定年紀的華校生來說,這卻是一個熟悉的名字。除了平時的攝影和廣告工作,和在早報寫專欄以外,黃宏墨已經出版了三本書和五張專輯,其中較為著名的歌有《萬種風情》、《野人的夢》等等。2004年6月他曾代表新加坡電視臺以華族民謠代表身份參與中央電視臺主辦的第二屆[中新歌會](注:第一屆新加坡代表為巫啟賢),一曲《萬種風情》讓中國十三億同胞聆聽與分享這位走遍大山大水、至情至性的民謠歌手生命的另一番姿采。
在黃宏墨的歌聲里,你可以聽到反映本地生活的《結霜橋》;本地詩人的作品《朝花夕拾》(詩人伊嬋作詞)、《屋外》(詩人王潤華作詞);充滿情懷的《野人的夢》;為送溫暖活動所作的《請靠近些》;特別為2014世界書香日譜寫的《書香》;少見的海南語搖滾風《海南咖啡香》等等。
在演唱會上,黃宏墨請來了新謠老友鄭漢銘、鄧淑嫻、劉錦祥和周選禮聯袂演出多首作品,還邀請了本地作家吳韋材和臺灣民謠先鋒“鄉音四重唱”歌手鄧志浩作為神秘嘉賓。
我們平時總說新加坡是文化沙漠,但卻有像黃宏墨這樣的文化人一直默默耕耘著,他的歌飽含著他對生長地方人文氣息的關注與詮釋,是歲月中邊走邊唱的體悟。
從演唱會當天現場觀眾的反應來看,“新謠”目前在本地還是很有市場的,當我們聽多了“高音”轟炸后,“新謠”的小清新就如一股清泉洗刷著我們早已疲憊的耳朵。只不過,“新謠”這個品牌就算有李顯龍總理這樣的超級粉絲支持,還曾在2014年國慶群眾大會上唱過著名“新謠”作品《細水長流》,也改變不了“新謠”沒落的現實。
誰將來傳承“新謠”,延續著詩歌與遠方?
萬種風情
藍藍的天空是未知的神秘
清清涼涼的晨風有小小的夢境
日子過來都是滿臉的調皮
嘻哈的童年有的只是失敗的游戲
青青的草地是青春的園地
熙熙攘攘的人群還有年輕的聲音
日子過來都是玩樂的主意
笑鬧的年代有的只是氣人的戀情
直到了柴米油鹽的年齡
風花雪月就此悵悵的過去
經歷了酸甜苦辣的風雨
過去的種種已不須重提
淡淡的情懷是情感的過濾
忙忙碌碌的生活忘了那自己
日子過來依然萬種風情
只是歡唱的同時不再有往日的激情?
野人的夢
曾經做過這樣的夢歌夢中靜臥花草葉叢
穿過林野爬過山坡草原遼闊任我奔沖
曾經做過這樣的夢霧中觀賞晨露滴落
迎著山風攀上云層輕扶彩虹抱擁蒼穹
潮來潮去撿沙堆泥日出日落玩賞大地
管他風刮細雨世俗人情沒有春夏秋冬沒有年月世紀
(部分圖片來自于黃宏墨的Facebook page,野人的夢,https://www.facebook.com/search/top/?q=%E9%87%8E%E4%BA%BA%E7%9A%84%E6%A2%A6)
(寫于2016年7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