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蘇央
不知道有多少聽過“薛定諤的貓”這個詞呢?
你第一次聽到這個詞是因為網劇《薛定諤的貓》嗎?
還是對此一點都不了解?
今天要說的是思想實驗-薛定諤的貓,這可與網劇毫無關系,而網劇也只是借用薛定諤的貓中平行空間這一概念而已,但其實,薛定諤的貓思想實驗并不是講的平行空間,而是更為復雜的量子領域。
在聽到量子領域,你是都已經放棄看下去了呢?
別放棄,這其實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實驗,也許你一開始會有些懵,但是當你看完這篇文章,相信你應該能大致了解它了。
好了,現在正式開始。
在講述實驗之前,我想先把最后的現象告訴大家。
這個實驗的結果是,通過一個裝置,把貓變成存在獨立于生與死之外的另一種狀態,他們把這時的貓稱為既死又活。需要注意的是,這里的既死又活不是概率中有多少概率活著,多少概率死亡,而是生死同時存在,可以理解為一只貓中有一半是活的,另一半死亡,處于一種生死疊加態。
相信第一次接觸這個實驗的人,已經有些暈了,貓怎么能既生又死呢?下面我們就來看看薛定諤是怎么做到的。
實驗是這樣的:在一個盒子里有一只貓,以及少量放射性物質。之后,有50%的概率放射性物質將會衰變并釋放出毒氣殺死這只貓,同時有50%的概率放射性物質不會衰變而貓將活下來。
根據經典物理學,在盒子里必將發生這兩個結果之一,而外部觀測者只有打開盒子才能知道里面的結果。
但是在量子的世界里,當盒子處于關閉狀態,整個系統則一直保持不確定性的狀態,即貓生死疊加。貓到底是死是活必須在盒子打開后,外部觀測者觀測時,物質以粒子形式表現后才能確定。
這項實驗旨在論證量子力學對微觀粒子世界超乎常理的認識和理解,可這使微觀不確定原理變成了宏觀不確定原理,客觀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貓既活又死違背了邏輯思維。
以上,是百度百科給的實驗過程,相信還是有許多人沒有看懂這個實驗到底做了什么,怎么發生的。那我就來給大家詳細地解釋下。
首先,有一只貓,這只貓并不是你養的或者日常生活中簡單的實體貓,它只是一只存在于想象中概念的貓,你可以自己決定它是什么樣。當然這里不一定非要是一只貓,它也可以是一只狗,一直豬。當然,這里為了讓它具體化,讓它是一只貓,它的樣子就是下面那樣。
貓有了,現在就開始找箱子了。
有一個裝置,里面放著毒氣釋放裝置。這個裝置在一個密閉氧氣充足,完全不透明看不見里面的箱子里。毒氣釋放裝置由原子核衰變是放出來的粒子來控制,而且這個裝置是理想的,一旦出現衰變,立馬釋放毒死,立馬死亡,可以認為只要原子核衰變,貓立馬死亡。
還有一種放射性物質,它本身是穩定的,在放進箱子之后的一個小時里,它有一半的概率會衰變。
而且并不是過了一個小時才有一半的概率衰變,而是這一個小時里,這種放射性物質有一半的概率在任一時刻衰變。
現在可以實驗了,把貓呀,放射性物質都放進箱子里,密封好。
實驗開始。
想象你坐在箱子旁邊,焦急的等待,一分鐘,兩分鐘,三分鐘。
終于,一個小時過去了,你迫不及待地打開箱子。
現在打開箱子后,里面的現象情況分成兩種:
1'這只名叫卡特的貓一動不動,你用手戳了戳,它已經死了。
2'這只名叫卡特的貓一動不動,你用手戳了戳,它生了個懶腰,還活著。
看到這里,你大概會產生疑問了,貓的生死一直很明確,根本沒有出現什么生死疊加態呀,與開頭說的那么玄乎的既生又死毫無關連呀?
那是因為,實驗到這里,才剛剛開始,老薛要的不是打開箱子以后去看貓活不活,他在意的是箱子關上到打開的那一個小時的時間里,貓是死的還是活的。
有的人可能會覺得,箱子的貓,如果原子核衰變了,就死了,沒衰變就不能,因為不知道衰沒衰變,也就不知道死沒死。
這種觀念是錯的,這就用到一開頭說的,這時的貓,就是既死又活的生死疊加態。不能說這是不知道貓是不是死的,因為這時貓的狀態是確定的。
如果,把實驗的初始條件改成,毒氣裝置不由衰變放出的粒子控制,而是本身就有一般的可能隨機觸動的毒氣釋放裝置,那么貓的狀態就可以說是不知道了。
這樣比較起來看,就比較明顯了,問題出在了放射性物質的衰變上。
在說清楚這個問題之前,有必要先科普一下粒子的量子化問題。
電子具有波粒二象性。波粒二象性指的是它既能表現出波的特性,又能表現出粒子的特性,合在一起叫做波粒二象性。
量子化有個很奇怪的隨機性,表現在位置的隨機性,和速度的隨機性。
念過高中的人都知道,電子有一個軌道圖,電子繞原子核在軌道上運動。
其實這是不對的,軌道圖是根據電子分布的概率來繪制的,并不是說電子有一條確定的運動軌道,只是相對來說,出現在這條軌道上某個點的概率比較大。
除此之外,還有能量躍遷的問題。
高中知識告訴我們,每天軌道上的電子是具有一定能量的,如果電子要運動到另一條軌道上需要本身的能量大于勢壘。而如果能量小于勢壘,電子只能老老實實待在自己的軌道上。
在量子力學里,這條理論又被打破了,電子是有一定概率不用能量超過勢壘,就可以躍遷到所謂的另一條軌道上,只不過這里的概率很小。
量子的世界,可以說是受到概率支配的世界。
這里的概率不是理論上的概率,而是事實概率。也就是說,這里的概率不是經過一系列復雜得推論,得出來了的,而是通過觀察現象,統計出來的。
量子力學和經典力學的區別在于,一個試用于微觀世界,一個適用于宏觀世界。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劉慈欣的《球狀閃電》。球狀閃電的本質就是宏觀世界的電子。
劉慈欣做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想象,把電子放大到宏觀世界可觀測的大小,那樣電子的波粒二象性的體現會是什么樣的?有興趣的人,可以去讀讀那本小說。
在微觀世界里,電子并不是一個實體,它由多重狀態疊加,又可以具體表現為某一種狀態。當沒有人去觀測它時,它是一個概率波的疊加,根據概率分布在原子周圍。波是沒有實質的,但卻有波峰波谷,當多個波疊加起來,分布就比較復雜了,所以它不是均勻的,且是按照某種概率分布的。
當有人觀測它時,它會由多重態疊加坍縮成粒子,具有粒子的特性,具體地在一個位置上顯現。
也就是說,人的觀測,能決定粒子的特性。
回到實驗上來。在黑暗的箱子里,放射性物質對于箱子外面的我來說,我是沒有觀測它的,所以電子存在于箱子的任何地方,只是概率的不同。
而放射性物質是否衰變,有電子脫離軌道釋放出來,只是一個概率問題。因為即使能量不夠,電子也有一定幾率出現在電子軌道之外。因為它的波動性,所以它無處不在,也可以說是它有一部分在原子內,有一部分在原子外,只是因為沒有人去觀測,所以它沒有坍縮成一個粒子,無法知道它是否衰變。
它在原子內部的那一部分決定貓是活的,它在原子外部的那一部分決定貓是死的,之所以你不知道貓是死是活是因為你沒有觀測,但其實事實是當你沒有觀測的時候,原子既衰變又沒有衰變,貓既死又活。
不知道講到了這里,你是否能理解了一些。
如果還不明白也情有可原。因為即使是頂級的科學家,也沒有辦法完全理解量子世界。在十幾年之前,對于量子的概率分布還在被兩波世界上頂級物理學家所爭論,一直到量子的隨機排布被證明后,才逐漸接受這一理論,但并不是說就沒有爭論了。
當然作為一個懷疑論者,我也沒有完全相信以上的所有理論,始終認為,所有得推理都基于前提,但前提不一定都是對的,被普遍認為的也不一定正確,常理也不一定對,如古代的天圓地方,現在看起來是荒謬的,但古代從來沒有人產生過懷疑。
現在所有的理論,我認為,都是相對客觀的,就像一開始的原子模型是球形,然后是棗糕,到最后,才演變成現在的模型。
可看完這篇文章就知道,這種模型也是錯誤的,因為電子是多態疊加,原子核不是能用實體圓球結合而成的,只不過在原來的基礎上,更加接近客觀的相對客觀。
所以,我覺得,人類對量子世界的探尋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物理的規律還沒有完成統一,粒子的波粒二象性之間的應該有自己的內在聯系,而不是通過觀測才能轉換,多重狀態的疊加也應該更統一一些。
如果可以,你推翻前人所有的理論都行,只要你在已知得條件下能正確得出來即可,不要不敢想,哪怕是錯的也可以幫助更好的理解。
對于量子得隨機排布和觀察現象,也聽過一個很有意思的論調—多元宇宙論。
即這個粒子在所有地方都有分布,只不過分布在不同元的宇宙中,這些宇宙有無數個,故量子也有無數個,你觀測到的只是某一元宇宙的那一個。放到宏觀宇宙中也就是平行世界。
相信大家都看過小說,有一些小說里說,我們所在的世界和小說里的世界同為平行的宇宙,但是由于小說的世界是由作者創造的,所以從某種方面來說,小說的世界比我們的世界要低等。
作者將小說里主角的最終目標定成逃離小說的世界,進入到現實的世界中。當小說中主角意識到自己的世界之上有一個作者的存在時,他開始伙同一群人,將所謂的作者拖進小說的世界,其實也就是騙進來,而那個主角口中的作者為了成為主角世界的神,站在最頂點而打算在一個適合的時機進入到那個世界,但一旦進入到世界里,就不能在編寫這個世界,而淪為這個世界的一員。
書中的主角們為,要如何才能不被作者發現自己的意圖,又要怎么才能不被作者寫死,而想辦法。
這本小說的觀念就很有意思了,該怎么進入平行世界,我們是否也只在一本‘小說’中呢?如何才能逃避自己命運?這又是都算是平行宇宙?平行宇宙是否也存在嵌套?
劇透一下這本小說的結局,主角打敗了進入小說世界的作者,也逃出小說的世界,可是這卻不是終點,他感覺到在作者的世界之上還有作者,這似乎是一個無限的循環。
四元空間與平行空間又不同,平行世界與我們的世界里面的人物,概念,理論可以完全都不一樣,但是四元空間只是時間上的不同,本質上還是同一個宇宙。
例如,在平行世界里,你可能發現外星人一直在地球上生活,也可能遇到神話里的人,小說里的人,有任何可能性。
四元時空的話,你可能出現在幾百年前地球上,也可能在幾千年,幾萬年的地球上,也就是過去和未來。
很多學者認為,量子科學已經觸及到四維的空間,而人類作為三維生物,對四維的世界了解的太少,所以量子世界在人類面前始終掩蓋著一層厚紗,阻擋著人類的窺探。
如果人能回到過去,是否能改變歷史?宿命論認為,所有發生的一切都是注定的,你回到過去也會因為各種巧合而無法改變經歷過的歷史。如果你將歷史改變了,那個四維空間的那一個片段是不是就變成了一個平行世界呢?
回到那只貓身上去,貓的生死也分布在多元宇宙之中,我對它的觀察,是觀察眾多多元宇宙中的某一個,所以問題又來了,如果我們和貓一直處在同一個多元宇宙中,那么我們始終只能觀察到一種狀態,那么貓的狀態也始終確定,而這顯然與之前得出的結論相反。
那么是不是由于涉及到了粒子,所以我們就可以作用到不同的多元宇宙中的貓,簡單來說,我們可以通過某種方式,影響到另一個世界或者反過來被他們影響嗎?
文章快結束了,但是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在箱子里,并不是沒有觀察者,如果把那只貓當成觀察者,對于貓自身的影響。
由于貓的觀察,放射性物質的狀態可以被貓知道,是否放射物衰變已經確定了,貓是不是死了對于它自己是已知的。因為觀察者的不同而狀態不同,所以說,觀察者一直都是一個很重要的關鍵,在很多問題上,觀察者都扮演著一個決定性的因素,是實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好像這個世界是因為人的自我意識而存在的,但從宏觀上看,物質是客觀存在的,故你自己決定這個世界的言論聽起來是很荒謬的,可是從量子角度,所有物質都是由微小粒子組成,即概率波組成的,概率波又是必須要人來觀測,那么這個想法聽起來有不是那么不可思議了。
最后來總結下,薛定諤的貓實驗并不是一個真是存在容易驗證的實驗(目前已經有一些科學家做出來了薛定諤的貓的驗證實驗),當初薛定諤提出這個實驗并不是為了要說明量子的不確定性,可得出的結論讓他自己也大吃一驚和迷惑不解,經過可很長時間的爭論,才逐漸被那些物理學家們認可并奉為幾大思想實驗之一。薛定諤的貓,也成了世界上最著名的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