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只深沉的獅子)
董竹君,出身于寒門,因父母欠債,被迫淪為青樓賣唱女;遇到了喜歡的男人并嫁給他,結果又遇事業變故,頹廢,脾氣暴躁,還暴力她;為了改變慘狀,她被迫攜雙親和四個女兒離家出走,原以為日子可以柳暗花明,結果又遇淞滬會戰,人生陷入絕望。
那么她是如何起死回生,還創造了赫赫有名的錦江飯店呢?今天我們聊聊這個傳奇的女人。
1
董竹君出生于1900年的江蘇海門,父親是拉黃包車的,母親給別人當傭人。雖然家境貧困,父母親識字又不多,但是他們知道再苦再累也要讓女兒讀書。
董竹君從小就冰雪聰明,美貌過人。六歲的時候,被父母送到私塾去讀書。
上學第一天,父親就鄭重地告訴她:“你要好好讀書,家里才有前程“。對于父親的話,董竹君聽進去了,她暗自下定決心,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出人頭地。
可是天意弄人,13歲的時候,董竹君的父親得了嚴重的傷寒病,再也不能出去拉黃包車了。為了給父親治病,母親花光了所有的積蓄,無奈之下還借了很多的高利貸。
對于窮人來說,借高利貸相當于被逼上梁山,還高利貸也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可是又能怎么辦呢?萬般無奈之下,父母只能選擇將她送入青樓,做“清倌人”賣唱三年來抵債。在那里她度日如年。
青樓是個利欲熏心的地方,董竹君在那里唱的小有名氣,老鴇子見她長的漂亮又能掙錢,就想毀約,即使三年的時間到了也不想放她走,還逼她由賣唱改為賣身。性子剛烈的董竹君哪里會屈從,每次老鴇子要她接客,她就用刀懟著脖子,厲聲喊道,“要我從,我就去死”。
為了治她的剛烈,老鴇子把她關到西藏路的一條弄堂里,想要滅滅她的性子,直到她答應為止。
2
就在董竹君一邊跟老鴇子抗衡,一邊想要早點出去的時候,命運向她拋來了曙光,她生命中的第一個男人夏之時出現了。
夏之時出身于四川合江,是當地的的名門望族,17歲的時候被送去日本留學軍事,期間他跟隨黃興和孫中山一起參與建立了中國第一個革命組織同盟會。回國之后,他又投身辛亥革命,24歲就當上了四川省總督。
民國的青樓除了是一個風月場,還是很多進步人士掩人耳目,秘密會面的地方。在這里,夏之時和董竹君相識了,董竹君認識夏之時的時候,他正好參加上海革命,經常到這里來開會。
夏之時被董竹君的美貌,端莊所吸引,同時也對這個弱女子的遭遇和處境感到同情;而董竹君被夏之時的真誠和正義所感動,就這樣一來二去,兩人互生了情愫。
但是董竹君不愿意做小的,她覺得小老婆很受氣,要做就做正妻,所以即使她很喜歡夏之時,她也克制著自己的感情。直到夏之時老婆得肺病去世,她才同意跟他交往。
夏之時要為董竹君贖身,把她帶出苦海,可是她卻斷然拒絕了。這是為什么呢?
董竹君作為弱女子,覺得在當時的社會,女人的地位本身就很低,如果再讓夏之時把她贖出去,那她豈不是像商品一樣,可以任意買賣,隨意丟棄,就更談不上平等和尊重了。
所以董竹君跟夏之時約法三章:第一,必須明媒正娶,堅決不做小老婆,第二,婚后要送她到日本留學;第三,成家之后,男主外女主內,夫妻雙方共同經營家庭。夏之時對于這三個要求不僅沒有生氣,相反卻對眼前的這個弱女子刮目相看,更加傾慕。
她說到做到,為了逃出去,在弄堂里,她請兩個看門的人喝酒,吃花生米,還邀他們一起玩牌。從要求他們在門口幫忙買雞蛋糕放松警惕,到完全放松,穿過兩三條街去給她買水果。乘著天黑,她脫掉了身上所有的綾羅綢緞和首飾,并對著它們磕了幾個頭,拿了兩個銀元,穿著一套白色的內衣褲,干干凈凈地離開了這個地方,奔向了她心愛的男人夏之時。
3?
此時的夏之時正被袁世凱出價3萬元懸賞人頭,為了盡早逃離,他和其他革命同志們正在打包收拾行李,準備流亡日本。看到董竹君站在面前,他欣喜若狂,緊緊地把她擁入懷中,在旁人的催促下才著急的離開。
一如當初承諾的那樣,夏之時在上海法租界明媒正娶了她,雖然婚禮辦的很簡單,也很倉促,但董竹君不在乎,婚后他們生活的很幸福。之后夏之時帶她去了日本。
在日本,夏之時為她請了老師補課,之后董竹君就讀于東京女子高等示范學校,憑著自己的聰明和努力,她用三年的時間學完了學校五年的課程。
就在這個時候,夏之時的父親突然病重,丈夫希望她回四川老家去盡孝,但是董竹君很忐忑,因為此時的她正打算去法國進修,但如果不回去,作為兒媳她就不孝,經過數日糾結,最終她還是選擇了回國。
可是問題來了,她和夏之時是在上海法租界結的婚,他們的婚姻并未得到夏家父母的認可,如果回去又是問題重重。可是她必須要回去面對這個遲早要面對的問題。
回家后,夏家人上上下下沒有一個人瞧得起她。婆婆說她是青樓出身,讓夏之時再娶一個正房,為此母子倆不知吵了多少回。而小姑子,就如電視劇《世紀人生》所展現的那樣,給她臉色看,對她冷嘲熱諷,下人們也在背后對她說三道四,讓她很不是滋味。
可是又能怎么樣呢?除了想辦法跟她們搞好關系,她沒有別的選擇。
對于夏家的人,她任勞任怨,忍受艱辛。在夏家,她從0開始學起,學規矩,學刺繡,幫總管上賬,照顧孩子,只要她能做好的,她都要做好。對于下人們,她把買來的洋貨分給大家,無論老的,小的,伙計,丫頭,每人都有份,結果還真管用。
她的努力和能干終于讓大家都看到了,為此夏家人還在四川單獨給他們又補辦了一場婚禮。
4
董竹君非常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生活,可就算她拼盡全力將一手爛牌打出彩的時候,夏之時又出事了。
夏之時因為站錯了隊,從將軍都督一下子降為無權無勢的平民百姓,內心受挫的他心情很是郁悶,他開始抽鴉片,吸大麻,賭博,每天換著花樣地玩。有時候賭博賭輸了,心情不好了,回家就對董竹君一頓痛罵,罵她是青樓彈唱女,真是哪疼就往她哪戳。
還有一次,大女兒得了尋麻疹,快要沒命了,夏之時重男輕女就像沒事人似的,抽著大煙,這下把董竹君急的抱起女兒就往醫院奔。為了照顧女兒,她暫時放下了家里所有的事情,沒日沒夜地熬了40多天,終于把女兒從鬼門關給拉回來了。
原本就心力交瘁的董竹君,回來后不僅沒有得到丈夫的關心和撫慰,相反卻怪她不應該為了照顧女兒而耽誤家事,為此兩人大吵了一架。之后夏之時變本加厲,從辱罵變成了毆打,更過分的是他居然沖進廚房掄起菜刀就往董竹君的身上砍去。
這一刻,董竹君徹底心涼了,她不想再跟眼前這個“陌生”的男人生活在一起了,他太讓她沒有安全感了,她向他提出了離婚,但遭到了他的拒絕。看到幾次談判下來都沒有結果,悲憤交加的董竹君最后心一橫,帶著雙親和四個女兒離開夏家,去了上海。
都督夫人離家出走的消息,不僅震驚了夏家,還轟動了整個四川,媒體給她取了個外號叫“中國版出走的娜拉”。
5
每個人對于自己的選擇,都是要承擔后果的。
剛入上海,董竹君的日子并不好過。沒有工作,既要照顧年邁的雙親,還要供四個女兒上學,積蓄花完了,她就變賣首飾。找不著工作就去擺地攤,可大上海的地攤不是那么好擺的,經常會遇到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最后左思右想,她決定開工廠。
在親戚的鼓勵下,她咬牙變賣了父母的家產,剩下的錢再東拼西湊的借點,小紗管廠終于被她開起來了。眼瞅著工廠剛剛有點起色,1932年淞滬會戰爆發,她的工廠在日本飛機的狂轟濫炸之下,被夷為了平地,所有的努力都付之一炬了。
俗話說:“屋漏偏遭連夜雨, 行船正遇打頭風"。也在這一年,董竹君的母親去世了,父親為此感到孤寂,再加窮困,憂慮成疾,最終病重臥床。因為沒錢治病,再加債主們天天上門催債,這時的董竹君可謂是走到了崩潰的邊緣,日子過不下去了,好幾次她都想要自殺。可是看看女兒們,再看看臥病在床的父親,她沒有權利選擇自殺。
其實在她陷入絕境的時候,夏之時來找過她幾次,軟硬兼施地要她跟他回四川,還說她只要愿意回四川,他就拿錢出來給她父親治病,可是她已經看透了他,說什么她都不會再回去了,因為回去就是懦弱和無能的表現,結果無非就是從這個深坑跳到另外一個深淵,所以這回她鐵了心,說什么都不會回去,而且還一定要把婚給離了。
當她和夏之時辦完離婚手續,走出律師所大門的時候,她說”仰望長空,蔚藍天色分外晴爽宜人,不覺伸伸腰嘆口大氣。啊!此情此景記憶猶新!”
6
婚離了,可是生活的困局又該如何破呢?
就在董竹君身處絕境的時候,她遇到了生命中的第二個男人,四川地方軍隊的一個軍火采購員李嵩高。
李嵩高曾經留學法國,投筆從戎后在四川領導土隊伍,這次來上海是為了去日本添買槍支。因為欽佩董竹君的勇氣,所以想來看看她。知道她父親病重后,就借給了她2000塊錢,并勸她經商,把生活的問題先解決。
拿著2000塊錢,董竹君思量了好幾天,因為這是她最后的機會,她只能成功不許失敗。因為之前開工廠失敗,自己會做川菜,所以最后她決定開一家川菜館。
四川成都是她最熟悉的地方,那里有個望江樓,前面有一條錦江,是為了紀念唐代女詩人薛濤的。薛濤與董竹君都曾淪落青樓,但薛濤卻以才華流芳百世,這和董竹君兩心相契,所以董竹君將川菜館命名為錦江川菜館,這樣不僅川味兒十足,同時寓意深刻。
上海是個大都市,人來人往,什么地方的人都有,而四川是以麻辣為主,如果按照四川的口味大家肯定都吃不慣,所以為了適應各種食客的口味,她將口味分成了重辣,輕辣,微辣甜辣,麻辣,咸辣,苦辣。而對于上海本土的食客來說,輕辣,微辣是比較合適的。
名字和口味都定好了,那現在就是選地方了。董竹君的眼光很獨到,她把飯店開在了上海法租界大世界附近的華格臬路,這是上海市中心最繁華的路段之一。這條馬路不僅寬闊,旁邊還有一大塊空地,方便車輛往來,有利于吸引高端消費者。
再說室內設計她也是十分的講究。餐館總共是1底3樓。底樓董竹君把它做成了專賣大眾飯菜的店堂,2樓和3樓則分別隔成大小間作為雅座,雅座非常有格調。
董竹君不僅裝了紅木雕刻的宮燈,意大利樣式的雕塑,還掛上了張大千畫的叢竹,郎靜山拍的照片郭沫若寫的條幅等等,甚至在過道上,都點綴著色彩協調的,盆栽花草等等,可以說非常的用心。而頂樓,因為考慮到空氣污染,以及油煙會影響顧客的胃口,所以她把廚房放在了這層。
錦江川菜館開業,生意好的不得了,經常訂不到位置,連杜月笙過去都要排隊。
有一次,杜月笙等了好久都沒排到號,就生氣的讓伙計告訴董竹君趕緊擴充個店,以他的名義跟房東租房子,弄的房東以為杜月笙是董竹君的靠山,一點也不敢怠慢。
據說擴充的這個店就是如今錦江飯店的前身。當時因為搭天橋,杜月笙還親自出面去幫董竹君搞定。
董竹君最喜愛匈牙利詩人裴多菲的一首詩“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
她說“人生幾十年,酸甜苦辣,什么樣的事情,大大小小都會遇到的,看你怎么去對付它。隨心所欲做不到,隨遇而安不會做不到的。”
人生有很多的選擇,董竹君堅持到底的勇氣是無可取代的,但“智慧沒有版權,行動也沒有專利權”,她的人生經歷值得我們每一個想要成功的人借鑒。(End)
作者介紹:一只深沉的獅子,喜歡讀書,寫作,愛好思考。(注:本文原創首發,抄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