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瑯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
“狀諸葛亮之智而近于妖”這是著名作家魯迅對諸葛亮的評價,也是筆者心目中最喜歡的評價,在我看來,諸葛亮比起妖,更像神人,又或者說這應該是算無遺策。
從其躬耕隴畝之時便對天下大事進行了解,熟知,了如指掌,熟知于心,提前做好規劃,待到劉備劉皇叔三顧茅廬之時,隆中對策可謂是千古佳話,這也為劉備制定好了三份天下的創業目標,劉備把策劃書打開一看,哇呀呀,這么詳細的一份策劃書啊,何愁我公司不成?
諸葛孔明的出現,讓劉備興復漢室這個本來只有目標沒有計劃的空想有了實現的可能。就好似劉備那句,“我得孔明,如魚之得水也”可誰為水,誰又為魚呢?劉備的復漢大計本是一潭死水,是諸葛孔明讓著死水有了生機。
諸葛亮207年跟隨劉備出征,那年26歲,虛歲27歲,所以說27歲出山,享年54歲也是一個道理,這個54歲,也是虛歲,不過他確實征戰了27年。
27年間,諸葛亮出山首戰是新野之戰于博望坡戰曹操大將夏侯惇,一戰使得驕傲如關羽,傲慢如張飛兩員大將對軍師言聽計從,那個時候的諸葛孔明不過虛歲27歲,而當時劉備劉皇叔46歲,關羽45,張飛39歲,試想,哪個將軍又能對一個沒有帶過兵打過仗的文人服氣,可27歲的諸葛亮卻能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這讓這些雖勇猛無比而無力可用的將軍有了用力點,這如何不讓人佩服。
當然要說舌辯,還有諸葛亮對陣王司徒,那可被稱為最早的饒舌rap,您還是否記得那一句“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徒”,而可憐的王司徒卻應聲吐血,落馬而亡?。?
之后就是諸葛初入江東,舌戰群儒,在周瑜周公瑾的連環設計與謀劃之中保全自己,此等謀略與才智讓人怎么不欽佩,就像朋友說的“我若有諸葛一半聰明,還怕找不到漂亮的女朋友?”筆者送去了一個鄙視的眼神。當然這要在另外一個人物中去說這有趣的故事。
赤壁之戰才是妖化的存在,識破周瑜黃蓋的苦肉計,鳳雛龐統的連環計,再到后來定下火攻之計,草船借箭,以及向天借來東風,在曹兵赤壁之戰兵敗之后,更是將曹操的心理猜的清清楚楚。
他當真是一個心理方面的大師,曹操一次大笑,譏諷周瑜無知,諸葛年幼,隨后,便招來了武神趙子龍,二次大笑招來了燕人張翼德,第三次,在兵法實則虛之,虛則實之的基礎之上,走向了華容道,可不巧再次遇到了簽下軍令狀的忠義關云長,這是諸葛刻意為之,包括之后關羽回來請死,諸公求恕,全然在諸葛亮的掌握之中,你說這人得是多聰明啊?
筆者認為諸葛亮在此之前讓關羽簽下軍令狀,有一些原因,
一、讓關羽還清曹操的人情,使得讓關羽對曹操不再有虧欠感;
二、再給劉備一個表現的機會,讓關羽覺得自己的大哥還是大哥;
三、天下三分是由天命而定,所以諸葛亮還挺像一個天命論者,這之后也有表現。
赤壁之戰之后幫助劉備入川,奪得益州打下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在曹操死后,曹丕即位做了魏王,隨后劉備做了蜀王,而孫權做了吳王,可那之后,蜀國便走向滑坡,劉備,關羽,諸葛亮分開,奠定了其失敗的基礎,關羽,張飛,劉備相繼死后,白帝城劉備將漢室復興以及劉阿斗托福給諸葛亮,諸葛亮做了丞相,也稱相父,既要顧國,又要顧子,還有報復尚未實現,這何其難也?也就成為諸葛先生之后若干年來的心病。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這是《出師表》的精髓,也是諸葛先生的心病。
劉阿斗即位之后,對諸葛亮即依賴又害怕,沒人知道,劉阿斗對諸葛亮的懼怕是怕其奪其皇位而故意顯得無能,還是真就軟弱,這也是之后要說的。不過好在阿斗有些事還是沒有糊涂的,不管是對趙云還是對諸葛亮,諸葛亮逝世之后蜀國國葬,蜀民皆哀,悼念之?。
不管劉禪的目標是什么,但諸葛亮的目標平復中原,興復漢室,所以其六出祁山,七擒孟獲,收姜維,戰司馬。
最后諸葛丞相也因操勞過度病喪五丈原,其中有一段神乎其神的故事,那就是七星燈續命,若果七星燈七日不滅,則可延壽十二年,可在最后一天,被逆臣魏延刻意破壞,姜維要殺魏延,諸葛亮則說,這就是天命,這是其第三次天命論。
第二次,則是與司馬大戰之時,火燒司馬大軍,可天不饒人,一場大雨,救了司馬懿,諸葛亮吐出“天亡我亦”。這是其幾次吐露自己是位天命論者的表現,當然也是因為,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他賺得東風,卻也失得大雨,不知道該說是天命如此,還是上天是公平的這一說。
不過這逝去的諸葛亮仍然嚇走了活著的司馬仲達,司馬仲達逃離之后,第一句話是“吾頭在否?”可見司馬懿心里諸葛亮的陰影面積……
總有人說,諸葛亮的智謀不及周公瑾和司馬仲達,但在《三國演義》中,活諸葛氣死活周瑜,死諸葛嚇走活司馬,還來才智不及一說?
可周公瑾和司馬懿也是諸葛亮求而不得的知己,在江東之時,諸葛亮如何不欣賞周公瑾?諸葛亮使用空城計使得司馬懿退兵,如何不知此人對自己的了解?可立場不同,終究難以成為朋友,只能隔空相嘆,此不為我友也。
至于后記:還要說一說,諸葛亮之妻,黃月英,當然沒人知道,黃月英是不是黃月英,為什么這么說呢?黃月英是后世賦予的其的名字。
黃承彥是與高爽并列的沔南名士,他對尚居隆中的諸葛亮說:"我聽說你正在挑選老婆。我有一位相貌丑陋的女兒,生得黃頭發黑皮膚,但是才能和你相匹配。"結果諸葛亮答應了,馬上把黃氏迎娶過來。
當時的人把這件事當作笑話,鄉間有句諺語說:"莫學諸葛亮娶妻,正中了阿承的丑女兒 。
不過黃月英,確實是個奇女子,黃月英是東漢末年沔名士黃承彥的獨生女兒,受其父親及其父輩們的耳濡目染,自幼熟讀經史,多才多藝,是巾幗少有的奇女子,是世界上發明機器人的奠基者、創始人,還可以說是發明創造機器人的開山鼻祖。黃月英發明創造的木狗、木虎、木人,曾使諸葛亮驚羨不已,連連稱奇。諸葛亮對黃月英發明創造的木狗、木虎、木人,更是端詳良久,細細揣摩,默記于心。這也為諸葛后來造出運糧機器木牛流馬提供了一定靈感。
還有一個著名的故事是羽扇傳說
諸葛亮第一次上門求親時,黃頭發、黑皮膚的阿丑姑娘送他一把羽扇,并問諸葛亮:"諸葛先生,可知道送你羽扇的用意?"諸葛亮說:"是禮輕情義重吧。"阿丑說:"可知還有其二?"諸葛亮百思不得其解。阿丑便說:"諸葛先生,你剛才跟家父暢談天下大事,講到你的胸懷大計,氣宇軒昂、眉飛色舞;但是,我發現你講到曹操、孫權時,眉頭深鎖、憂心于中,我送你的這把扇子是用來給你遮面的。"聰明的阿丑姑娘知道,大丈夫做事要沉得住氣,不能情緒波動,感情用事,更不能讓人家發現,被輕視、被鄙視,而成不了大事。
還有一種說法是:黃承彥的千金小姐黃月英并不丑陋,而是一個非常聰明美麗、才華出眾的姑娘。黃承彥怕有為的青年有眼不識荊山玉,故稱千金為"阿丑"。阿丑黃月英不僅筆下不絕,而且武藝超群,她曾就學于名師。藝成下山時,師傅贈送她鵝毛扇一把,上書"明"、"亮"二字。二字中還密密麻麻地藏著攻城略地、治國安邦的計策。并囑咐她,姓名中有明亮二字者,即是你的如意郎君。后來黃承彥的乘龍快婿,就是吟嘯待時、未出隆中便知天下三分的名字中有"明"、"亮"二字的未來蜀國丞相諸葛亮。結婚時,黃月英便將鵝毛扇作為禮物贈給諸葛亮。
諸葛亮娶了阿丑后,羽扇從不離手。無論是六出祁山,還是草船借箭,空城計等生死存亡之際,他總是輕搖羽扇,波瀾不興,胸有成竹,勝算在握。他這樣作不僅表達了他們夫妻間真摯不渝的愛情,更主要的是熟練并運用羽扇上的謀略。所以不管春夏秋冬,總是手不離扇。諸葛亮功績顯赫,阿丑的功勞卓著。
各種說法,還由諸公心意來定,當然不管黃月英是美是丑,筆者還是更仰慕其才華,筆者也更為信服諸葛先生不為美貌所糾結,而是更傾向于才發與能力這方面,這也是當代男性所需要的優秀品質,黃月英可做當代女性之典范,諸葛先生同樣是當代男性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