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大學里,最痛苦的事莫過于學了一門自己不喜歡的專業。由于不喜歡而又沒有辦法拒絕,導致對于學習沒有一絲絲的熱情與激情,抱著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態度,在自己所學專業里“濫竽充數”。
到畢業了,發現自己的簡歷乏善可陳,面試四處碰壁,找不到心儀的工作。最后只能一聲長嘆:“所有不好,都是自己選專業的錯。”
然而大學里的專業真的有那么重要嗎?選錯了專業真會毀了你的一生嗎?以我的親身經歷而言,那是言之過及的。
大學里,我曾讀了一門很差的專業——新聞學。由于自身的閱讀數并不是很多,處理文字的能力并不是很強,并不能做到“妙筆著文章”,更遑論有“鐵肩擔道義”的機會了。而且,但凡讀過大學的人都知道,在每年就業最差的專業排行榜上,新聞學專業都是榜上有名的。那時的我幾乎遇測到自己大學畢業后的命運了——畢業就失業。
有這樣悲觀情緒的不止我一人,班級里大有人在。很多人選擇了逃避與墮落,天天打籃球,消耗自己旺盛的精力;瘋狂地戀愛,釋放自己的荷爾蒙;熬夜打游戲,忘卻所有的煩惱與憂愁.....很多人希望大學四年過得快些,好拿到自己的畢業證,去社會上謀生。然而,大家又都知道,這樣的畢業證,在社會上又能有什么競爭力呢?
我也曾一度地彷徨郁悶過,然而自己天性好強,并不想這么早就在人生的道路上認輸。經過苦苦的思索,我決定自學一門專業——法律。將法律與新聞學結合起來學,這樣在畢業后既能在法制新聞報道領域里有自己的競爭優勢,又能拓展自己的就業面。
下定這個決心后,接下來就剩下努力了。只要一沒課,就去法學院的課堂旁聽,甚至比法學院的學生更認真地做課堂筆記。天天泡自習室、圖書館,研讀法律專業的書籍。遇到不懂的,就去向法學院的學生以及老師請教,他們也總會熱心地指導我。感覺我的生活從此變得忙碌而有意義,人生沒有了抱怨,有的只是對于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
大四畢業那年,我不僅順利地拿到了新聞學專業的畢業證書,而且得到了幾家報社與電視臺法制欄目組的offer、一所重點大學法律研究生專業錄取通知書。那時同班同學都驚呆了,新聞專業里出了一個法律專業的研究性人才。然而他們永遠不會知道,在這背后我付出了多少。
據我所知,我們那屆新聞班里,也有人也像我一樣進行了跨界學習。有酷愛網頁設計,畢業后進入了一家網業設計公司工作的;有酷愛法語,畢業后進入一家外貿公司工作的;有酷愛英語,畢業后進入新東方工作的......傳說中的“畢業就失業”,并沒有降臨在我們的身上,就業市場還是熱情地向我們敝開了大門。
那時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大學里固然有專業學科的分類,然而大學的學習是沒有圍墻的。大學里的專業有熱門與冷門之分,然而我們對待學習是不能有冷熱之分的,只能有甘之如殆的態度。其實,在大學里最主要的分類就是:差學生與好學生。那些差學生,為自己的不愛學習、不想努力尋找了一個專業差的借口;那些好學生,不管專業如何,總在不斷地汲取新知識,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
2
大學以前的學習,是學校、家長給我們安排的,我們只要按照既定的好的節奏就可以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那時的學習模式是:要我學。而在大學里,學校、老師、家長,對我們學習的限制是很少的,大學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自由學習平臺,這時的學習模式是:我要學。
然而很多人并沒有意識到這點的轉變,不知道自己要往哪里走,變得茫然不知所措,在渾渾噩噩中度過了自己的大學四年。
大學里,每個人被設定在一個專業上學習,然而大學里的學習仍然是有很大彈性的,每個人還是有自己選擇的可能性的。如果你發現所學不是自己所愛,你仍是可以改的。
在大學里,學業課程并不是安排的那么滿的,有時一星期只有三節課、五節課或是十節課......你在叁加完既定的學習課程后,仍有大把的空閑時間可以利用,你可以用這些時間來學習自己所喜歡的知識,力爭成為其他領域的專家。
在大學里,學校的課堂是向所有學生開放的。如果你喜歡其他學科的知識,你是可以利用沒課的時間去旁聽的。對于一個熱愛學習的學生,大學的課堂是不會向你關閉的。只要你來,并認真地聽講,所有的老師都會歡迎你的,并且會認真解答你的困惑。
在大學里,我們可以和不同學科的學生接觸,去接觸他們所學的東西、他們所思的東西,然后不斷拓展自己的知識。
在大學里,有很多資源是可以利用的,例如圖書館、網絡公開課、選修課、第二專業等。只要你想學,肯下苦功。你都可以學到自己專業之外的東西,豐富自己的知識體系......
大學不是一個加工廠,而是一個創新工廠。大學不需要生產同質的產品,而是需要產生差異化的個體。
如果你抱怨自己的專業差,而停止自己探索的腳步,你永遠不會取得進步。如果你的目光僅局限于自己的專業,而不懂得多學科的融合與運用,你也無法成為一個具有創造性、競爭性的大學生。在自己的專業之外,存在大量廣闊的天地,你想學什么,以后成為什么樣的人,從事什么樣的工作,都是由你自己決定的。
例如魯迅可以棄醫從文,最后成為文學界的巨擘;何炅,畢業于北京外國語大學阿拉伯語系,卻成為了湖南衛視的主持“一哥”;比爾.蓋茨學的是法律,卻創辦了世界級電腦公司微軟......
從這些專業與成就不對口的人士身上我們可以知道,你所學的專業并不能決定你的一生,你真正所需要的是培養你的學習能力,不斷地開闊自己的視野,這些“無用之用”,終于有一天會“斯為大用”。
3
其實出來工作后,我們也會發現,很多工作是需要有多重知識做輔助的。一名成功的律師,如果懂得醫學知識,他會在醫療糾紛領域做得得心應手;一名成熟的軟件開發員,如果有管理企業的知識,他會成為軟件界的創業巨子;一名政府工作人員,如果文章寫得很好,他的晉升速度會非常之快......
社會更加注重的是這個學生再學習的能力,知識體系的豐富性,不斷適應新崗位的能力,而不是你的專業好壞。
大學有時只是一個敲門磚,大學文憑有時只是一張紙,大學專業有時只代表你有學習過這個專業,大學校園有時只是一個學習的平臺而己。
真正能讓你走向成功的,不是你的專業,而是你在大學里讀了多少書,儲存了多少知識,培養的自我學習、繼續學習的能力。所以在大學里,無論你讀的專業再差,都不要過于悲觀、不要失望。沉下心來,不斷地完善、充實自己,不斷地去探索未知的知識,打破專業的圍墻,將自己連接上更廣闊的天地。你的努力,終會遇到一個更好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