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輩練功學武,所為何事?行俠仗義、濟人困厄固然乃是本份,但這只是俠之小者。江湖上所以尊稱我一聲『郭大俠』,實因敬我為國為民、奮不顧身的助守襄陽。然我才力有限,不能為民解困,實在愧當『大俠』兩字。你聰明智慧過我十倍,將來成就定然遠勝于我,這是不消說的。只盼你心頭牢牢記著『為國為民,俠之大者』這八個字,日后名揚天下,成為受萬民敬仰的真正大俠。”
這是郭靖曾經的話語,按照金庸先生的作品排序發生的事件年代郭靖應該晚于喬峰。而蕭峰和郭靖都是金庸先生所喜歡的男子漢。但兩者的命運卻全不相同,二人雖都有絕世武功,可出身的命運卻注定蕭(喬)峰的一生悲劇。而在歷史上也卻有蕭峰其人,位居南院大王。只不過是最終病死而不像《天龍八部》作品中那樣自縊而亡。
《天龍八部》中的蕭峰(因他本性蕭,所以下文中多以蕭峰出現。)智勇雙全、膽略過人、豪邁颯爽、不怒自威,曾任江湖第一大幫丐幫幫主,期間掌管丐幫八年,一直率領丐幫以幫助北宋抗擊外敵為己任,其間吒叱風云,是領導武林群雄的泰山北斗,在身世揭秘后被迫退位。
蕭峰在尋求身世期間結識了段譽和虛竹,并與之義結金蘭,又得遇紅顏知己阿朱,后為救被他誤至重傷的阿朱之妹阿紫來到遼國,途中結識了女真族英雄完顏阿骨打,并在遼國助義兄遼帝耶律洪基平息叛亂,官拜南院大王,受封楚王。然為兩國和平,不愿百姓生靈涂炭,蕭峰拒任平南大元帥一職并阻止遼帝攻宋,脅迫耶律洪基下令,終生不許遼軍一兵一卒越過宋遼疆界,換回兩國數十年和平,之后以斷箭自盡于雁門關外,享年三十三歲[1]。
假設我們來自時空穿梭,武俠論壇給諸位讀者一次暢想無邊的機會,假設你成為了《天龍八部》中的主角蕭峰,面對以下的情況你會做出如何的選擇呢?甚至是改變自己人生的選擇?設身處地的想一想,很多情況下你都可以為了一點私欲改變命運,而最后再看看蕭峰的選擇也許我們就可以明白何為俠之大者。
第一次,杏子林事變:
那時的喬峰在杏子林遇見了平生第一次最大的危機,并不是遇見什么難敵高手,而是丐幫幫眾的巨變,眾人對他的身世懷疑。
當時丐幫中的“任、信、勇、禮”四位舵主被全冠清煽動發生叛亂,喬峰派人請執法傳功長老后,卻發現一部分長老被全冠清囚禁于太湖床上,喬峰追問原因才知曉大家要廢除其幫主之位。喬峰依照幫規“自流鮮血,洗人之罪”赦免了四位舵主長老,全冠清卻依舊不服認為喬峰必將叛亂禍害丐幫甚至認為大宋江山將淪亡于異族之手。可喬峰卻在當時也放過了全冠清。
假設如果你是喬峰是否會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而殺掉全冠清?殺掉全冠清后自己在今后(至少很長一段時間)至少將不會再有身世的懷疑可以坐穩丐幫幫主之位而且依舊活的武林各門派和眾人的尊重。你會怎么選擇?
喬峰當時選擇了放過全冠清。
二:情侶選擇
在《天龍八部》書中,最受女性喜歡的應該還是大理段氏一族,段正淳風流成性,到了段譽也更是處處留情,還受文中多名女子青睞喜歡。不過與段譽那種英俊風流形成強烈對比的恰恰是蕭峰,他或許不及段譽那般英俊文雅卻另有一番男人氣概,在書中也獲得眾多女性的愛慕。如曾經陷害他的“馬夫人”,阿朱的妹妹“阿紫”都曾想與蕭峰在一起。
大家都知道蕭峰選擇了阿朱而在未喜歡她人,直至阿朱死后蕭峰也未移情別戀,這份忠貞不渝的愛情在世間少見,而阿紫對蕭峰的愛也從始至終從未改變,直至最后得不到蕭峰情愿去死。
試問一下自己,如果你是蕭(喬)峰你是否會接受多名女子愛戴,而對阿朱移情別戀,甚至阿朱死后另選她人?(這在當今社會可非常普遍啊。)一個當世的英雄豪杰身邊美女如云,夜夜笙歌豈不也是快活無邊……
三:聚賢莊之戰
如果你在上邊問題中在阿朱還活著的時候一直選擇陪伴阿朱那么你也同樣會為救阿朱而奔赴聚賢莊。這應該是蕭(喬)峰第一次與各路高手的大戰。當時聚賢莊匯集了中原多路高手,雖沒有絕對超一流高手(如慕容復、鳩摩智、丁春秋等)但也匯集了不少自稱名門正派的不少高手,而且人數眾多。
蕭峰為救阿朱孤身獨闖聚賢莊。當時聚賢莊人數足有三百余人且基本都是武林中人,眾人齊聲吶喊要聲討蕭峰令其伏法。蕭峰雖立誓不殺漢人,但情況所迫不得不大開殺戒。獨戰群雄,最后幸被黑衣人救走,才得以脫身。
試問如果你是蕭峰你會不會為救阿朱而獨闖聚賢莊,在面對聚賢莊眾人對自己聲討的時候是出手與他們交戰還是放棄阿朱獨自逃亡保全性命?或是自己武功蓋世,既然已開殺戒索性就大殺特殺對任何人都不留余地,多殺一些自己曾經幫過卻忘恩負義的人們?
四:兄弟結拜
喬峰在松鶴樓與當時自己并不認識且沒什么江湖名聲的段譽結拜兄弟,又在少林加入了虛竹共同結拜成為弟兄三人。雖然當時喬峰江湖上名聲顯赫但其他兩人當時江湖中并無名號,也許很多人未必會與之結拜,但本著多個朋友多條路的想法,這二人其實在今后并未給蕭峰增添什么麻煩,而且家世地位也都顯赫。所以說此次與兩人的結拜也并無什么不可,很多人為之也是常情。
但蕭峰還曾結拜過一次并和這二人沒有什么關系。那就是和當時他游蕩塞北的時候救下了被女真族所擒的遼國皇帝耶律洪基。當時他并不知道耶律基的真正身份,而是看其器宇軒昂便勸說剛剛相識結拜的女真族頭領完顏阿骨施放了耶律洪基。在得知了遼國內部發生叛亂后又之身闖入千軍萬馬中擒殺當時叛亂的“南院大王”。
試問一下讀者,首先你會不會為了不相識的耶律洪基勸說已經相識的完顏阿骨打施放其人?再次當你知道耶律洪基是遼人后是否會與其結拜?(因為自己畢竟受漢人多年養育,對遼人并無好感。)而且又會為了耶律洪基只身闖入叛亂的軍隊助其平亂?畢竟對方指揮成千上萬的軍隊,孤身闖入也難免有去無回為了一個相識并不久的人是否值得?
五:協遼攻宋
蕭峰在“聚賢莊”獨戰群雄算得上最兇險的一次,還有一次惡戰那就是在少林。當阿紫獨自離開遼國后蕭峰甚是掛念,帶著“燕云十八騎”踏入中原尋找,趕上少林的群雄大會,在少林寺,阿紫被“星宿老仙”丁春秋所擒,丐幫也被“莊聚賢”所統領。蕭峰與結拜兄弟段譽和虛竹對莊聚賢、慕容復和丁春秋。最后三人完敗敵手,先不說你是否會在少林會再次與中原群雄為敵(畢竟帶著遼人闖入中原,就如同當年他父親一樣。)可以不去少林寺或者只身離開。
但后來遇見自己生父及大仇人慕容博后,慕容博曾提出寧愿一死要蕭峰出遼國兵伐宋,鳩摩智從吐蕃出兵協助,然后與慕容家族共同瓜分大宋。蕭峰當時拒絕,按照當時情況,蕭峰的生父蕭遠山應該還是同意的畢竟他非常痛恨漢人害死了他的夫人,而且他又本身是遼人,大仇人慕容博有斃命當場,應該不會完全反對。段譽身為大理皇族,虛竹也為西夏駙馬,但相對宋國還是有比較深厚的感情的,可二人與蕭峰結拜也不會輕易拔刀相向,最多兩不相幫。可還有就是遼國當時皇帝也就是蕭峰所救的耶律洪基當時曾多次暗示蕭峰伐宋,絕對是會出兵的。如果你是當時的蕭峰你是否會即完成自己生父心愿也完成自己族人心愿帶兵伐宋呢?而且對面還有多次侵害你名譽的人,害死你最心愛的女人的仇人,還有如果自己帶兵侵宋也有一定勝率未來即可擴張自己領土還可加官進爵何樂而不為呢?
六:雁門關終曲
由于蕭峰的多次拒絕南侵,導致遼帝擔心其謀反而設計將其囚禁,會有段譽、虛竹率領中原群雄前去搭救。救出蕭峰后卻也被遼兵追殺再次退至雁門關。而雁門關的守城宋兵卻擔心有奸細混入拒絕開門放他們進入,不得已蕭峰只能再次摔眾人殺回。
蕭峰獨找耶律洪基對話,段譽和虛竹借機擒住。蕭峰提議放回,條件是要律洪基許諾立即退兵,并答應終其一生不許遼軍一兵一卒越過宋遼疆界,否則同歸于盡,玉石俱焚。耶律洪基權衡輕重,折箭為誓,選擇退兵。
退敵遼兵后,蕭峰念及自己身為契丹人,威迫遼帝,成為契丹的大罪人,再無面目立于天地之間,選擇自戕而亡。雁門關終成葬身之地……
且不論在前幾次選擇中你會做出何種選擇,即使不助遼攻宋但我認為實在沒有喪失性命的必有。諸位讀者和網友如果是你們在當時肯定也是思緒萬千,百感交集可你是否覺得對不起所生所養之人愧對兩族和眾多人民又對不起大情大義和自己內心而選擇自戕而亡呢?(我估計我是不會自盡,留著命比什么都強……)
蕭峰一生有情有義,對愛情堅貞,對國家和民族忠誠,人生經歷坎坷悲壯,其胸襟氣吞山河,他提倡人道和平,選擇為拯救世人而自我毀滅,是一個心系蒼生、悲天憫人、思想境界超越國界和民族的悲劇英雄。
試問諸位武俠愛好者讀者網迷如果你就是當時武功蓋世又受多人敬仰還有兩位身份武功都是顯赫卓越的兄弟,面對這六次俠義選擇你會做出什么樣的決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