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考生數量的激增,考場分布的過于集中,使考點周圍店家紛紛報團妄圖大撈一筆,然而,物價飛漲傷害的還是寒窗學子。
? ? 考場的集中,交通的復雜導致周邊酒店供不應求,也使店家獲得了更多的議價權,房間的價值也被無限提高,因為店家相信消費者愿意付出更高成本來降低考試期間的外在顧慮,如交通擁堵帶來的遲到風險。出于利己考慮,在消費者可接受的范圍內充分提高價格是最有利的選擇。
? ? 況且,考生與酒店雙方大多是一次博弈,店家為了利益最大化當然會狠敲一筆。而且部分學校周邊的酒店盈利是存在周期的,考期收益會占有其50%甚至更高的營業額,怎樣在有限的時間實現收益最大化,一靠增加供給,二靠提高價格。大多數酒店規模一定,房間有限,提高價格是其最優選擇,價格瘋漲或許存在必然性。
? ? 超高物價雖說極其不合理,可是租賃雙方達成了一種默契,即默認此種高溢價行為是合理的。當慣例成為衡量行為的準則時,規則又該由誰來維護?一味用慣例思維包庇的結果就是“鉆空子的人”無限受益,“沉默的大多數”首先受害,“受原則的店家”無利可圖。承租方雖然討厭漲價,但是大多會以慣例的思維安慰自己,即“考點周圍就是應該貴一些”,標榜著原則卻縱容原則下的事發生,用“應該”詮釋規則,難道不是自欺欺人嗎?
? 考生租房大多抱有為考研投資的心態,認為高花費無傷大雅。可何謂投資?租賃行為本身又能帶來多少收益,難道租貴的房子可以獲得滿足感嗎,投資房子就一定能考好嗎?解決考研后顧之憂方法多樣,作為理性人是不是應該多考慮成本收益。總是為商家的行為找到種種解釋是善解人意還是被賣數錢?若消費者自身都在幫操控物價者開脫,將變相漲價披上合理的外衣,又將公平置之何地。
? ? 想要平穩價格僅僅依靠市場的調節恐怕徒勞無益,甚至大多數人并不覺得對自己有多大傷害,反對者有時竟會被批天真幼稚,不懂“門道”。可是懂了又如何呢不還是助人害己。由此可見,只有明確法度、從嚴監管,關緊制度的籠子,商家追求利益的行為才不會跑偏。此外,如果受害者還不去發聲難道要等待違法者自覺醒悟嘛?高功利化的社會損害的就是標榜慣例不愿對抗的人,維護自己的利益才是最大的負責,將有限的資金投入真正利于考研的教育才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