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向我抱怨:我都工作五六年了,領導還是經常讓我寫會議紀要、歸檔合同、復印報表......這些雜活誰不會干?這些工作不僅對我能力提升毫無幫助,還浪費了我的工作時間。同學越說越覺得委屈,感慨自己懷才不遇,領導有眼無珠,埋沒了自己的才能。
很多人在職場中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進入一家鼎鼎大名的公司,本以為能在這里發光發熱,施展才能。誰知道每天的工作就是復印報表、打印文件、做工作匯報......無聊又無趣。在這種情況下應該怎么辦?
其實每個公司除了核心業務,都會產生很多低價值的工作,也就是雜活,它們通常也是公司正常運轉不可缺少的環節,通常也蘊含著重要的機遇。
美國著名的石油大王約翰·洛克菲勒,年輕時在工廠擔任油罐巡檢員,每天的工作就是檢查油罐的蓋子有沒有焊接好,這個工作相當乏味無聊,也沒有什么技術含量,更不會有什么晉升通道。大多時候,他對著一滴滴流下的焊油發呆。有一天他發現,每個油罐都需要39滴焊油才能焊好。“那么能不能使用更少的焊油呢? ”帶著這個問題,他立馬開始研究和實驗,最終發現38滴焊油就能滿足焊接需求。而這一滴焊油的節省每年可以為公司增加5億美元的利潤。這么不起眼的一個小崗位卻為石油行業帶來了開創性的改變。
對待同樣一樣機械重復的工作,有的人一邊抱怨一邊偷懶,而有的人不僅態度認真還會積極思考改進方法。毫無疑問,對于第一種人,雜活將永遠是雜活,對于第二種人則可能變成晉升的加分項。
最近讀的一本書《細節的力量》就講述了如何通過職場中的小事,如做會議紀要,來展示自己的工作能力,獲得職業發展機會,這本書的副標題叫做:51件你必須知道的職場小事。書中列舉的這些職場小事都是最容易被我們忽略和低估的,那些你認為沒有任何價值的工作很可能是因為你工作的方式不對。
這本書的作者裕美子擁有20多年的秘書生涯,曾在 5 個日企和外資公司工作,負責 8 個國家的行政工作。多年的秘書工作讓她對工作中的細節特別敏感,也正是因為對工作中細節的注重,讓她才得以在行政崗位上嶄露頭角,成為一名國際交流咨詢師。
根據裕美子在書中的建議,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改善工作中的細節,爭取在普通的崗位上得到“咸魚翻身”的機會。
一、會說話
在工作中,很大一部分時間都要花費在溝通上。領導為了及時傳達公司戰略,要定時召開例會。團隊成員為了信息共享和上傳下達也需要及時的溝通。而溝通的效率則會嚴重影響工作的效果。
學會說話,就是高效準確的向別人傳達信息,減少工作中的失誤并提高工作效率。
裕美子認為,在職場中說話有一個原則:確保自己說的話,讓5歲小孩也能聽懂。為了達到這一標準,我們要注意幾個要點:
盡量避開專業詞匯
專業的詞匯雖然能彰顯出個人的專業性,但是在團隊溝通時,因為每個人熟悉的領域不同,反而會成為正確理解的障礙。
加上解釋說明
尤其是當傳達一個概念時,要盡量進行詳細的解釋并舉例說明。舉例子有助于讓概念更形象更具體。
用數據說話
數據和圖表是最直觀形象的表達,也具有最好的說服力。
人們通常認為,自己理解的東西別人也一定能理解。就是這種思維定式會造成雙方信息的不對等。就像有趣的傳話游戲一樣,原來的話經過口口相傳結果相差千里。
二、會做事
裕美子在《細節的力量》中寫道:“有的時候不是你工作能力不行,而是沒有找到運用能力的方法。 ” 職場中不能盲目比拼實力,還要懂得如何將能力展現出來。比如做會議記錄,這樣的活似乎人人都能做,但卻最能體現出一個人的工作能力。經驗豐富的領導翻閱一下會議紀要就能明白下屬的能力水平。
做會議紀要要注意哪些點呢?
首先確保羅列會議中所有的重要信息,記錄的信息越全面說明你在會上聽得越用心。其次不要把會議紀要寫成流水賬,要提煉要點和關鍵,確保信息簡單明了,必要的時候可以采用表格和圖表的格式。最后在會議紀要提交之前要至少檢查三遍,確保沒有錯別字、標點符號錯誤等,不要讓自己的辛苦勞作成果因為一個小錯誤而成為敗筆。
裕美子提到了好的會議紀要標準:達到能夠直接用來做PPT演講的程度。只有完美不缺的報告才不會減分,哪怕只是一個錯別字也許就會徹底失去上司和同事的信任。因為在領導看來“不會基本工作的人就等同于不會工作的人 ”。
三、會做人
遇到一個好老板是上輩子修來的福分,只不過大多數時候,我們都會在心里對老板恨之入骨。有多少人像我這樣,無數次在心里幻想去老板辦公室拍桌子,大吼一聲:“老娘不干啦!”但是表面上對老板的苛刻還是唯唯諾諾。畢竟,保住自己的飯碗比較重要。面對苛刻又難纏的上司,有沒有更好的應對方法呢?裕美子在《細節的力量》中提出了一些建議。
1、捧殺技
誰都愛聽漂亮話,那些愛吹毛求疵的老板也不例外。當老板發表意見時,經常用十分誠懇的語氣夸贊老板“老板你的想法太棒了。”、“老板,你的這個創意真了不起。”不僅能加深老板對你的好印象,也能有效減少老板發飆的頻率。
贊美別人不是虛偽,是一種高情商的表現。作家馬克·吐溫說:“只憑一句贊美的話我就可以充實地活上兩個月。 ”讓老板感到充實和開心,你的職場之路自然就會少一些波折。
2、準備多個備用方案
有的老板創意無限,今天一個想法,明天一個創意。你的工作計劃永遠趕不上老板想法的變化,也許你好不容易完成的方案,在老板眼里早已過時。在這樣的老板手下工作,通常又累又辛苦,工作又很難得到認可。應對這樣的老板就要留意觀察他的思維方式和思考習慣,盡量總結一些規律。根據這些規律,準備多個備用方案,總有一款適合他。
3、保持撲克臉
還有一些老板喜歡給員工施壓,以“虐”員工為主要職責。遇到這樣的老板,心態不好的員工很容易精神崩潰,受不了打壓而走人。但是逃避并不是最好的解決方法,誰能保證在職場中不再遇到這樣的上司呢?
裕美子建議針對這樣的老板,最好在老板面前永遠保持一副撲克臉,不輕易顯露自己的態度和表情。對于老板的提問,永遠不要用含糊不清的詞匯,如“我覺得應該是”,或者“我認為“等。還有一點,對于緊急材料,要在5分鐘之內交一稿,做不好也不要拖,不要讓自以為的完美降低了工作效率。總得原則就是不讓老板有機可趁,抓住你的把柄。
很多人在職場失意的主要原因不是因為工作能力,而是輸在了細節上。《細節的力量》這本書告訴我們“ 工作中并不是做顯眼的事情才會得到上司的認可,從日常工作的態度和細節中也能獲得上下級的信賴。”即使那些零碎的小事也是公司運轉不可缺少的一環,只要成為這個環節不可替代的人,讓工作離開你就難以推進,自然就會得到領導和同事的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