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聽了紫雨老師的愿力解構第一課。關于感覺源點。起心動念是匱乏的,還是積極的,如果是積極的,那就是正能量的。而匱乏的的就是屬于逃離型的。
想想自己。為什么對于孩子的行為日夜掛在心上,從不放心,自以為是,很多事情加入了自己的評判,沒有顧及到孩子的感受,孩子看到我就煩。如果不是孩子進入叛逆期。對我進行對抗,如果不是我看到孩子的日記,發現他在日記中哭泣。我一直以為自己都是個大神,可以給孩子遮風擋雨。痛定思痛,回憶起自己的種種,加上老公也說我,我在家都是大呼小叫的,老公也是那種比較懦弱的性格,他大部分時間是讓著我,而我在單位上也是雷厲風行,做事風風火火,再加上那種高節奏的工作狀態,我整個人都是顯得浮躁,暴躁。多年養成的性格,沒辦法說改就改。
加入環境不久后,我開始還有點質疑,不知道老師的理論和,微信群是否能夠帶給我什么,在猶猶豫豫中,學習也不積極。發言也不夠多。在進入環境后第三個月,寫了第一篇表揚孩子的日志。有一段時間也堅持的蠻好的。等到孩子稍微好了一點的時候,我又放松了對自己的學習,然后多年形成了慣性,又把我拉到原來。導致孩子是時好時不好的。我的學習也沒有跟上老師的步驟。只聽不去沉淀,每天也總在焦慮中度過。
我的愿望就是孩子能夠遠離手機,我想只要他,離開了手機,那么他就會把所有的心思用到學習上,那他就可以考到一個好的學校,那我就可以放心了。當時我的起心動念就是,我周圍的同事,孩子們都非常努力,都非常優秀,在班上都是前幾名,我不想我的孩子拉在后面。當聽到別人夸自己的孩子的時候,我心里就翻江倒海,難受死了。其次我的家庭條件,還允許我在陪讀,比那些,寄宿的學生條件要好的多,我就想,難道孩子就一點也不在意父母的辛勤付出嗎。還有就是,我鄉下的親戚,他們的父母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那他們的孩子卻非常爭氣,我這個有單位的父母還比不過農民。抱著這樣的想法,去面對孩子,但孩子并沒有完全改正過來的時候,我就不停的焦慮,不停的,去質疑。有時候我會去停止我的學習,甚至是我對生活都覺得沒有什么意思了。他的一舉一動都牽動了我的神經。
我的內觀都不行,感覺孩子回到家就有,兩雙眼睛在盯著他,有時不停的噓寒問暖,有時會不停提醒,有時候總問學習,有時候又總去對一些細枝末節過多的說家。
總之這些都是匱乏的感覺源點,曾經讓我真的無所適從,焦慮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