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朋友談到墓志銘的問題
“你想過自己的墓志銘嗎?”
“墓志銘?你才多大啊,這個是現在想的問題嗎?”
“你想給后人留下什么,正所謂夫銘志之于世,義近于史,而亦有與史異者。”
“前人人這事必將由后人評說,不過我們的墓志銘是不是要先要過一短時間在想比較好。”
“你聽說過普希金嗎?”
“知道啊,俄國的文學家詩人小說家,可以說是俄國文學之父,高爾基曾經評價他為一切開端的開端,不過我還是喜歡的他詩歌。”
“很了解嘛,不過他也寫過墓志銘,而且還是在16歲的時候。”
“真的,這個倒是沒注意。什么內容”
“這里埋葬著普希金,他和年輕的繆斯,
愛情與懶惰,共同消磨了愉快的一生;
他沒有做過什么善事———可在心靈上,
卻實實在在是個好人。”
“不愧是詩人啊,普希金這小子寫的不錯。”
“那看來我們也要先想想我自己的墓志銘了。”
“沒錯,一個墓志銘確實可以總結一下我們的人生了,雖然我感覺我們的人生還沒有過半。”
“人生路很長也很短,不早做打算怎么行。”
“想想后人怎么評價我們就知道了。這個人真懶連墓志銘都沒有留下來,哈哈哈。”
我們相視一陣大笑。有嚴肅了起來,這個墓志銘該怎么寫,我們該怎么評價我們的人生呢。
“這樣開始評價自己的人生,用在墓志銘上會不同吧。這種悼念和贊頌的文體適合現在的我們嗎?”
我開始質疑我們的想法了。
“當然適合了,對自己的贊頌就是對自己最大的褒獎,是自信的表現啊!”
他開始反駁我了。
“怎么才能贊頌自己,我感覺沒有什么可炫耀的。”
“我們每一個生命來到這個世界就是一次幸運的旅行,我們每時每刻都在經歷著幸運,當然可以炫耀了。”
“不一定是炫耀,任何的想法都可以留給后人,讓他們知道我們過著一個什么樣的生活。”
“我想到是不是應該有個座右銘,你的座右銘呢?拿出來分享一下。”
我問朋友
“我的座右銘是:人生最大的動力來自不務正業。”
又是一陣大笑。
“有創意,解釋一下”
“我們都在一個有壓力的工作環境下,有很多的機會,你就沒有想過用任何一個我們的正業是不是已經穩定下來了,不管是壓力多大,都感覺動力不足呢?”
我點點頭,“確實如此, 感覺本職工作已經只是一個壓力而已,解決它無法感覺到動力的來源。”
“如果你自己想要充滿力量,是不是要脫離這個穩定的正業,找到一個其他方面自己能提供動力的副業干干,自己的興趣也好,上班以外的活動也好是不是都可以成為我們的副業,不務正業才是我們的動力來源。”
“所以我的座右銘就是人生最大的動力來自不務正業,當然這將來也當我的墓志銘。”
“墓志銘也是這個?”
“這多方便,一詞兩用。”
“哈哈哈……,好吧,我也想想我的。”
“怎么樣?你的應該很特別吧。感覺你這個人就是比我還不務正業。”
“當然,工作的穩定會把自己變遲鈍的,要想想自己的墓志銘什么才好。”
“應該好好考慮考慮。”
“有了,我的墓志銘就兩個字:你行。”
“就這么簡單。”
“對,就這么簡單。”
“煩勞老兄解釋一下,此意?”
“看見我墓志銘的人會說:你行,嗯,我也行,我們都還行。”
“不錯,不錯,你真行。”
“是啊!這事行。”
“哈哈哈……”笑聲回蕩屋子……
我們并沒有什么豐功偉績,只是來到這個世界上,度過一個又一個不平凡的日子,充滿了驚喜,充滿了幸運,也有歡笑,也有痛苦,這就是我的墓志銘:永遠都是幸運者的符號,我行,你行嗎?
【無戒365天極限挑戰日更營 寫作訓練第十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