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美好在于不確定會收獲多少明天的驚喜。
? ? ? ? ? ? ? ? ? ? ? ? ? ? ? ? ? —愛生活,愛自己
? ? ? ? ? ? ? ? ? ? ? ? ? ? ? ? ? ? ?
各位奇跡二連的老鐵們,大家好!我是活動排1班1號的愛生活,愛自己。很高興能有這樣的機會與你們分享這些天我在行動營收獲的成長和感動!
而這一切其實源于一個不經意的決定,但竟讓我有了這樣一段妙不可言的經歷。不得不說,有時候,人生真的就是這樣的夢幻和神奇。
2018年4月20號,像往常一樣刷著微信的我,突然間看到了一則打著“干掉懶慫拖延混日子,你也可以”的招募,因已經歷了無數類似的社群,我心想這作者竟然這種大話都敢說,本想自然跳過,但最終還是被好奇心驅動的點了進去。
這不看不要緊,一看嚇一跳。這說的簡直就是我啊!
“上班是為了混到下班,下班后就是熬夜追劇打游戲,也許是因為每個人天生都有一些上進心,不甘落于人后,所以過后的自己會十分后悔,暗暗發誓:第二天要“洗心革面,重新開始”,然而,現實是第二天又重復著前一天的生活,就是這樣“混—后悔—焦慮—又混—更后悔—更焦慮。”陷入自我折磨的無限惡性循環中。
所以,沖著這些戳中痛點的文字,抱著“死馬當作活馬醫”的心態,就試試唄!于是就投了申請簡歷。
我們的相遇就是這樣一場毫無計劃的意外。
但相遇雖意外,相處卻驚喜不斷。現在回想行動營到底帶給了我什么,其實有很多很多。
若非要總結最精華一句話就是:踐行才是硬道理,以及如何真正做到去踐行。
相信大家都聽過“讀了那么多的書,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這句話,曾經的我就是這句話最標配的對象,沒有之一。
我時常在想,我到底應該如何避免成為這類人呢?我到底應該怎么過“從知道到做到″這道坎呢?
行動營身體力行的告訴了我答案。
行動不是一句簡簡單單的口號,而是精神,環境,方法,物質等全方位的相互配合。
精神方面:
首先,我們應該建立起真正的自信,相信自己有選擇的權利,可以把握自己的人生。
要做到真正自信,不只是一句簡簡單單的口號,而是需要落到實地的踐行。在行動營中,管理員們不是每天都在空談大道理:你要自信,你要相信你自己。而是每天實實在在的任務,每天實實在在的監督和鼓勵。讓我們每天都能看到自己的作品,感受自己的無窮潛力。
讓作品幫我們建立起真正的自信,讓我們發現:原來我也可以。
其次,我們要克服自身對事情的恐懼。有時候打敗我們的往往不是事情的本身,而是我們對事情的恐懼。
以前的我在做事之前,會想象在做事時可能會遇到的所有困難,即便有些困難也許根本就不存在,只是自己的臆想。但出于害怕自己的付出得不到收獲,反而浪費了自己的時間,所以常常只把想法停留在想的階段,從未敢真正的去嘗試。
而在行動營中,允許你天馬行空,高談闊論。但該完成的任務還是要完成,沒有任何的理由。反正無論完不完美,先完成才是硬道理。
正如笑來老師說的:快速成功肯定不可能,但快速入門一定可以。
現在的我不能說自己已經做的很好了,但至少現在的自己不會再以“我要做到完美為由,而害怕開始了。”
再則,想要改變從慢下來開始。
在如今快節奏的生活中,人人都在比快,感覺若比別人慢一些,就會錯過一個億一般。故常常用忙碌來緩解自己那顆早已焦躁不安的心。日復一日的干著同樣的事,卻從不肯花時間停下來思考復盤,反思改進。日子一天天過去,而能力卻一層不變。最后陷入了焦慮—忙碌—更焦慮的這樣一個死循環,痛苦不堪卻不知從何改變。
曾經的自己就是這樣一個自認為無比勤奮的人,甚至恨不得自己的每分每秒都在工作。卻不知自己只是用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了戰略上的懶惰。
然而在行動營的每日打卡當中,從材料的輸入到要求主動的輸出,都需要我們靜下來去思考,去領悟,去輸出。這樣的模式使得我們不得不停下來主動的思考,而非由慣性帶著去行動。
在這過程中,我們可以感受到自己思考的每一個瞬間,甚至可以對自己的思考細節做出評價。
這種慢下來的節奏給予大腦充足的思考,也能改變了我以往很多由慣性帶動的壞習慣。
關于精神方面,我學到了以上這些。當然更妙的是以下科學可行的行動方法了。
所謂方法用對,事半功倍。行動營的行動不僅僅只是開始行動那么簡單。而且還是完美的刻意行動。相信它的方式對我們今后進行某一方面技能的自學也有很大的幫助。
第一招:定時定量的目標任務。
有時候,我們知道但沒有付出行動,很多情況是我們不知道如何去開始?思緒萬千,但無一條清晰系統的想法。
但在行動營,每天有定時定量的任務導向,且目標任務沒有遠超我們的能力,只要求完成而后才追求完美。這大大增加了我們的信心,也讓我們有了目標和方向,不再迷茫中度過。
第二招:建立了我們的心理表征:重復,重復,再重復。
行動營時長22天,每天都要打卡,寫晨讀感悟,每日一問。日復一日的學習任務不是偶然間的心血來潮,而是需要我們每天的努力輸出。大量的輸出也給我們的大腦留下了深刻的心理表征,進一步精進了我們的能力。
第三招:強大的評審團隊。
沒有反饋的行動是孤立無援,極易放棄且容易原地踏步的。行動營中有強大的評審團隊,對于每一次的行動結果,都有科學客觀的評價,讓我們的每一次行動變的更加精進,而非簡單重復。
第四招:內外兼有的監督系統。
人很容易有三分鐘熱度的現象,想想自己的每一次開始,都是熱情的驅動,但每次似乎都會在中途選擇放棄。在行動營的我,也常常有想要放棄的想法,但每次想要放棄時都有團隊的鼓勵和團隊氛圍的帶動。使自己在內外兼有的監督下堅持下去。
就是這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科學行動指導,讓我圓滿的完成了這22天的行動計劃,完成的當天,興奮之心溢于言表。
這段圓滿的旅途讓我明白了:原來我也可以。經歷了這22天的旅程,讓我看到了很多生命的不同和不易,也讓我明白了人生其實可以有很多種可能,別輕易給自己的人生設下限,你相信什么,那你看到的就會是什么。當然最最重要的還是要去踐行,踐行,再踐行。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你會看到另一個全新的自己。
最后,我想說:人生最遺憾的事是我本可以,只是不愿開始罷了。
其實奮斗的路上,我們并不孤獨。所以在今后的人生中,希望我們都能遇見那個更真實更美好的自己,然后瀟灑的對她說:終于,我等到了這樣的你。
謝謝大家,感恩能與你們相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