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鳳凰財經? ? ? ? 作者:葫蘆娃
從年初開始,我們用了大半年的時間,將中國三大都市圈走了一遍。
站在當下這個時間節點,站在960萬平方公里上,俯瞰我泱泱中華,我們最大的感受就是:
深圳,將是中國下一個10年的風口,也將是打破現有一線城市階層固化的窗口,而且還可能是唯一窗口。
1
深圳可能是全中國,最健康、最良性的經濟增長模型,包括北上廣在內。
我們先來看經濟總量。
從2006年開始,深圳帶著龐大的經濟總量,其增速已經連續10年跑贏全國平均增速,并且能長期保持8%以上。
尤其在全國經濟增速放緩的前兩年,深圳的經濟仍然能保持加速增長。
深圳與全國GDP增速比較圖
有人說,整天就會談GDP,有毛用?
我們多換個角度去看看深圳的經濟。
1
深圳可能是中國創新研發強度最大的城市之一。
這張圖是中國的北上深一線城市和世界發達國家的研發強度對比。
我們很容易能夠發現,深圳不僅絲毫不慫,而且從排名上講,要超過絕大多數的世界發達國家,僅次于以色列。
雖然從國內來講,深圳和北京還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我們要清楚:
北京作為首都,擁有一大票的國家級高校和國字頭科研企業,當仁不讓的第一位是城市地位的必然,更是國家主體的必然。
深圳的創新主體背靠的華為、大疆、華大基因等一大票的民營企業,就這么一票民字頭企業,扛起了深圳科研創新的大旗。
2
深圳是大陸擁有PCT專利最多的城市,而且占了全國總額的近1/2。
一般評判一個城市科研創新能力的強弱,PCT專利擁有數往往是最顯性的指標,擁有PCT專利多的城市,起碼能夠說明這個城市的科研創新發明能力是相對較強的。
在2016年,深圳PCT國際專利受理數遙遙領先全國所有城市,并且這已經是深圳連續14年領跑全國。全國擁有PCT國際專利最多的TOP企業中,5家位于深圳,而且深圳這5家無一例外,全是民營企業。而剩余的絕大多數都是央企或國字頭企業。
深圳如今全國總額1/2的PCT國際專利,由此可見,這是一個擁有何等科研創新爆發力的城市。
3
深圳擁有A股上市企業232家,常年穩居前三位。
關于A股上市企業這個指標已經不需多說,這已經成為直接反應城市經濟實力的一個顯性指標。
在這些城市中,北京的半數都是國。國字頭或者央字頭企業,甚至上海也擁有為數不少的國字頭企業。
深圳是民營上市企業最多的城市,從側面也能反映出深圳的經濟活力足以稱雄全國絕大多數城市。
4
除此之外,深圳還是中國三大都市圈中,產業聚合能力最強的城市。
我們在珠三角的考察過程中發現,在深圳周邊的城際高速公路上跑的最多、流動最密集的就是集裝箱貨柜車,這些流量密集的貨柜車背后是巨量生產資料和成品產品的跨區域調配。
更難能可貴的是,深圳的產業轉移早已遠遠地甩開環京,甚至是環滬都市圈。我們在東莞的松山湖發現,這里聚集了大量的來自深圳企業的科研機構。比如萬科的建筑研究中心、華為的松山湖科研中心、VIVO和OPPO的科研中心、大疆的研發……
深圳的朋友告訴我們,深圳有很多的企業大都是,總部在深圳,研發在東莞,組裝制造在東莞或惠州,最后,在周邊港口出港。
當下的上海剛剛完成制造業的轉移、北京的產業遷移剛剛啟動。
而深圳不僅形成了區域產業鏈、甚至是產業網,還跨過了制造業轉移的階段,邁入了研發產業的跨區域轉移。
其實,上述這些都只是深圳魔力的很小一部分,但是足以能夠說明深圳這個城市——
是全國經濟增速最快的城市之一,是全國創新科研能力最強的城市之一,是全國民營經濟活力最強的城市之一,是全國產業聚合能力最強的城市之一。
深圳曾提前10年出發,如今已經遙遙領先20年!
2
深圳中國目前最好落戶的一線城市,也是絕大多數人進入一線城市的最后窗口。
我們便覽北上深這三個一線城市的一系列政策,我們很容易發現兩個特征。
?其一,北京、上海在控制人口。
關于北京和上海的落戶難度,應該已經不需要多說了。在這倆地兒買套房的難度要遠遠低于落戶的難度,你可以輕易買套價值幾千萬的房子,但卻很難搞定一張薄薄的戶籍表。
想想,連李亞鵬都沒拿到北京戶口,離個婚還得跑到新疆,胡軍、湯唯都被逼的將目標轉向了香港的“優才計劃”……
接著通過限制開發,控制人口規模、嚴禁商住等等種種形式,將中低層級人口逼出外溢,最終以篩人和選人的方式留下高學歷的技術型人才。
?其二,深圳還在搶人,即便已經搶了幾十年。
請允許我再次放出這張大圖
來了,就是深圳人。
這個口號深圳已經喊了幾十年,即便是所有一線城市都在趕人的今天,深圳仍然以足夠寬松的政策,吸納來自全國各地的奮斗者。
我有個學長,剛剛落戶深圳,他很簡單的概括了一下:
大學畢業,并且有正常社保,基本三個月就可以落戶完成。如果你是本科及以上學歷,那么恭喜你,還有一筆相對不錯的安家費。
用他的話講,這是中國最容易落戶,并且融入的一線城市,只要你主觀意愿入戶深圳,并且適當付出一些時間和努力,入戶深圳的大門永遠是為你敞開。
值得提醒的是這種開放性的落戶政策能持續多久,誰都無法保證,這個躋身一線城市的最后窗口,可能因為承載力的原因,也會隨時關閉。
3
一線城市中,深圳是唯一一個能基本全年保證空氣質量優良的城市。
中國經濟發展的矛盾是什么?
我想其中必定會有這么一條,經濟增長和生態環境之間的矛盾。
今年的大北京九月已經見霾,于是,我們在各大媒體上又再次看到了這樣一句話:
“今年的霧霾為何來的這么早?”
這句話每年都會出現,之后就是各種專家的原因解析,氣候、機動車、工地施工、炒菜油煙、供暖燒的、燒烤熏的……再然后,限號、停工、燒烤撤攤兒,連門口的肉夾饃都改成了天然氣。
接著第二年——“今年的霧霾為何來的這么早?”
當我們看到,上海這個南方城市如今都陷入霧霾的籠罩時,頓時釋然了,原來不是供暖燒的,而是今年沒有風吹。
有人說短期內,也許經濟發展和生態宜居我們只能扔一個、留一個;也許你既然選了都市繁華,就得放棄生態牧歌;魚和熊掌必然不能兼得,啥好事兒不能都讓你這貨撈了……
但是,我們看到了深圳這個奇葩的存在。
深圳,2016年全國空氣質量指數排名中,唯一的一個一線城市。
深圳,全國重點城市中,公園密度最大的城市。
深圳,生態宜居指數常年排在全國前列的城市。
2016年,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5.1%、建成區綠地率39.2%、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6.45平方米,森林覆蓋率40.92%。
深圳這個奇葩貨的存在,就是在告訴我們,我不僅經濟搞得好,生態環境也能玩兒的666。
4
有人說深圳是教育戈壁、文化沙漠,我想那應該是以前吧。
一直以來,深圳最受人詬病的就是高等教育,也就是大學的缺失。
因為這貨,畢竟是從一個小漁村跌跌撞撞一路走來,也就剛剛走了30多年。而大學教育拼的是時間的積淀,從這個角度上說,深圳差的太多太多。
但,你無法料到的是,這個你眼中財大氣粗的土豪,玩兒起了彎道超車。
深圳一直在嘗試另一種高等教育的進化路徑,就是名校合作辦校。
比如,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分校,已經落成,并開始招生。
未來還有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吉大昆士蘭大學、墨爾本生命健康學院、哈工大國際設計學院、湖大羅切斯特設計學院、清華伯克利分院……
說到這里,也許會有人說,這種合作辦校不靠譜,收費高貴族學校,分校師資無法保證、混文憑的野雞大學。
也許吧,這種新路徑的嘗試,究竟結果如何,誰都無法保證,但起碼深圳在嘗試,在摸索,做點什么總比什么都不做、仰臉看天要飯吃要強。
但我們要知道,拼創新、拼新路徑,拼摸石頭過河的能力,深圳是有充足經驗的,而且深圳能走到現在,憑借的就是這種能力。說實話,我愿意相信。
5
關鍵的來了,深圳房價不貴。
講到這里有人會說,真TM能扯淡,深圳這房價還敢說不貴!
嗯,對,就是不貴。
我們一定要明白,房價的高低是比較概念,不是固定概念。貴和不貴,得看跟誰比。
如果你站在鄭州、武漢、長沙看深圳,你會覺得這破地兒,簡直要了親命了。
就好像,我們這群來自鄭州的“山炮”初到深圳,站在華潤悅府,遠眺深圳灣,知道我們腳下踏著的這個項目,每平米12萬時,我們帶著鄙視的目光說:
真球貴,不值!
但是,當我們把三大都市圈看了一遍:
當我們看到了,北京五環內均價基本已經突破6萬+,城六區的老破小動則都是8-9萬/㎡的房價,甚至6環內都很難找到5萬以下的新房;
當我們看到了,上海黃浦江邊的瞰江豪宅基本都在15萬以上;
當我們看到了,連天津的內六區都很難找到4.5萬以內的新房,中心城區樓面價都達到了4萬/㎡,環外的熱門區域都已經突破3萬/㎡;
當我們看到了廈門的島內基本都找不到5.5萬/㎡以內的房子……
此時,我們再回過頭去看深圳:
在南山認真的淘一淘,我們還能找到7萬左右的二手房;
在福田和羅湖,6萬/㎡左右的二手房隨便找找還會有;
龍崗還能找到贈送率高達30%,均價在5萬/㎡左右的新房;
而龍華和光明就更便宜了,3-4萬/㎡的房子還算能挑能撿……
地段堪稱錯過再無、品質堪稱極致土豪、純進口品牌裝修、可俯瞰整個深圳灣的華潤深圳灣一號,也就賣12萬/㎡,而這個價格也就在北京買個老破小……
我們發現,深圳的房價真的不貴。
要知道深圳,是全國經濟增速最快的城市、是經濟總量排名前三的城市、是創新能力最強的城市、是唯一一個沒有污染、空氣質量優良的一線城市、是唯一一個可以落戶的一線城市!
而深圳的房價也就略高于廈門一點點而已!
為什么?為什么深圳的城市經濟和房價表現是倒掛的,是不匹配的?
原因更簡單,深圳也是最早陷入政策調控泥潭的城市,政策沒給深圳充足的上漲空間,深圳還未完成一個周期的房價上漲,就被政策摁住了!
我們要知道,調控能摁住的只是房價,摁不住的卻是,深圳的產業基礎、科研能力、經濟總量、生態環境和人口流入。
6
總結
不如,讓我們站在未來10年看深圳:
短視、并且膚淺的建議:
房產類的資產配置,首選深圳。原因很簡單,政策能摁住的只是表象房價,摁不住的是整個城市基礎,深圳一定會是下一個周期行情的率先啟動城市。
長線,略帶賭性的建議:
人生的軌跡選擇,如果你沒有任何背景,但就想留在一線城市拼一拼,我個人推薦深圳。
北京和上海太講資歷、背景,階層相對更加固化。反正一無所有,還不如找個活力更強、可能性更多、包容性更強、落戶更有可能的城市。
著眼未來的建議:
看完北京和上海,我所遭受最大的沖擊來自逐步固化的階層,而深圳,是現有的一線城市中,最有可能擊碎階層固化的城市。
如果想賭一個家族未來,我推薦深圳,拼一拼,總有希望,畢竟這個城市,給你拼下去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