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墻
王家村世代靠耕地為生,村里的人不多,能種的地就那些,挨家挨戶地分下來,也就勉勉強強能夠吃飽飯。種一些其他的作物,任誰都是沒想過的。就這樣,大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很有規律,祖祖輩輩都是如此。
村東頭有一堵矮墻,比成年人高點有限,從很多很多年前就已經存在了。相傳墻那邊是李家村,兩個村子祖上有矛盾,所以蓋了堵矮墻,劃清了界限,老死不相往來。可這具體是什么矛盾,那就沒人還能記得起來了。
那天,村里又有一個小孩出生了,村里的姑姑嬸嬸都來看望他。可誰也沒想到,沒過幾年,這孩子就開始越長越高,越長越高。于是大家給他起了個外號,叫二柱子。村里從來沒出現過這么高的人,二柱子的名聲也在村子里火了起來。村民們勞作了一天,回到家里吃口飯,一家人聚在一起,總要聊點什么話題,可這村子就這么大,哪有那么多新鮮事,所以二柱子到底能長多高,成了大家最喜歡討論的話題。
隨著年齡的增長,二柱子的身高也不負眾望地越來越高。不過等到了要下地干活的年紀,大家才發現,原來這二柱子,是個傻子。不會干活,笨手笨腳,被人說了還笑呵呵的,滿腦子不知道在想些什么。于是大家又議論起來——這長得高,是會變成傻子的。不過村里有些小孩子卻不同意,他們說,二柱子不僅心地善良,還心靈手巧,隨手從地上撿起些什么樹枝土塊,都能做成有趣的小玩意,還會免費送給他們。可小孩子的話嘛,聽聽就好了,一個傻子,怎么會“心靈手巧”呢,難不成跟傻子在一起久了也會變成傻子?久而久之,小孩子也不去找二柱子玩了。
又過了幾年,也不知誰最先提起來的,反正最后村里都傳遍了,說二柱子已經長得比村東頭的矮墻還高了。不過這話是真是假,誰也沒驗證過。最后終于傳到了二柱子耳朵里,他趕緊從房子里出來,直奔村東頭。
等他再回來的時候,笑得更開心了,見誰都會說:“墻那頭,是片荒地!”
于是,沒有人再懷疑了——這長得高,是會變成傻子的。
鏡子
阿英是個早產兒,還沒足月,就鬧騰著要出來,可到了醫院,又死活賴在里面不出來,硬是拉著媽媽從鬼門關門口兜了一大圈,才終于母子平安。等護士抱著出來,爸爸看了一眼,轉身就走,一個人坐在醫院大門口的臺階上抽悶煙。
等阿英長大一些,稍微懂一些事情,就知道自己并不被家里的人喜歡。家里的人,都是左撇子,只有阿英自己,吃飯寫字都用的右手。母親最開始看不慣眼,后來說得多了,也就煩了,懶得再提了。
阿英上學后,老師也看不過眼,只要阿英一拿起筆,老師就揪耳朵,阿英只好將筆換到左手來。可這左手,就像是不聽大腦控制一樣,寫出來的字是七扭八歪,怎么樣也正不過來。不過好在阿英自己爭氣,腦子既聰明又靈光,一學就會,一考就對,學習成績非常好,在全班乃至全校學生面前被表揚都成了家常便飯。這一次,阿英又以滿分的成績拿了個全年級第一名,阿英拿著卷子高高興興回到家中,想請媽媽去開家長會。誰成想媽媽就看了一眼,不耐煩地把卷子塞回到阿英手中。沒辦法,阿英只好去找爸爸,爸爸嘆了口氣,勉為其難地帶著卷子去了學校。
等回來的時候,爸爸坐在門口,沒有進來,將阿英叫了出去,語重心長地說:
“這學習好,將來又不能當飯吃,還是要學一門手藝啊。”
后來媽媽托朋友找關系,讓阿英去給一個木匠老師傅當學徒。阿英很聰明,學得很快,只是阿英天生瘦小,力氣差人一大截。老木匠很善良,處處照顧著阿英,盡量讓阿英做一些精雕細琢的活,避免那些靠一膀子蠻力的工作。阿英的手藝,令同期的學徒十分羨慕,幾年下來,也算是小有成就。
可好景不長,阿英長到了該談婚論嫁的年紀。媽媽很是積極,到處張羅,終于找到了個好人家。那家人方方面面條件都很好,也不嫌棄阿英,就是覺得木匠這工作不太好,凈是蠻力,掙得也不多,不如辭了工作在家就好。阿英的爸爸不同意,可又拗不過媽媽。等辦了事,阿英就搬到那家人的家中生活了,可這生活在一起,那家人才知道,原來阿英吃飯寫字都用的是右手。
“這不會遺傳吧?”那家人對此頗具微詞。
在他們的房間中有個梳妝臺,上面散落了一大堆不認識的瓶瓶罐罐,阿英也只是見人用過。那天家里沒人,阿英坐在那,對著鏡子,驚喜的發現,原來鏡子中的自己,是左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