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曾有一個相當暴戾、完全家長制的父親,我所經受的所謂家庭教育,太多心理精神,毫無人格尊嚴的打擊諷刺謾罵,更不必說,一次次身體上的棍棒、桌椅、皮帶、皮鞋等,劈頭蓋臉、暴風驟雨般拳打腳踢,我與父親的戰爭,從小學中學至今,內心深處,幾欲斷絕父子關系,其慘痛難以任何語言敘說。我知道,父親其實非常疼愛我這個最小的兒子,但過于武斷簡單粗暴,極端,甚至反面。這種極端,與其說愛,不如是害。太多負面結果就是,年紀輕輕,過于自卑或自負,極端叛逆。走向社會,在人面前始終沒有精神,抬不起頭。而更可悲的是,這個對我從來沒有,哪怕一次笑容的父親,根本不自知,實為無明之人,根本無法溝通,且常常以父親威名,權利無邊,指責他人可以,但不可對他說半個不字,依然“棍棒出孝子”、“打是親,罵是愛”,“最好的教育是批評”,以為孩子是父母私有品,思想性格極其狹隘。也就是經歷慘痛,從父親這個反面教材上,一天天格外關注思考家庭教育,自覺不自覺閱讀不少心理學教育學書籍,不是哲學家,卻每天日記哲學形而思考,自我反思教育。如今自己也當了父親,不再走父親老路,做一個合格乃至優秀父親,就是一個極其嚴肅與光榮的課題。
小女1歲8個月,我們購買近3000冊各類繪本,夫妻二人輪流每晚睡前陪伴讀書,至今依然,且少了2本,小女根本不答應。也不必說,只要在家,我都是一卷好書在手,潛心哲學思考教育深思,或投稿寫作;孩子閱讀繪本,妻子熱心美食專著,一家人朗朗讀書,其樂融融。家長進課堂,我第一位上臺,還是家長委員會長。也不必說,只要孩子郊游、游泳、跳舞,親子運動會等,我都是全程陪伴,時間最多的父親。為此,犧牲大量個人時間與個人興趣愛好,有時,也很煩,但值得,只能自我克服。無非希望與孩子打成一片,建立更深厚的感情基礎,身教重于言教,人格心理的健康實在太重要。長期性格叛逆起伏波動的原生態家庭悲劇,真切希望不再發生在孩子身上。我們家矩:不大聲說話,有事好說好商量,孩子自己拿主意,力爭獨立自由民主,父母做不到的,堅決不要求孩子,不能無故亂發脾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承擔責任。不盲目攀比,注重美食和優良的精神資源培育熏陶等。例如孩子磨蹭不按時起床,我們反復強調每天早晨起床:首先方便、喝水、洗臉、刷牙、換衣服,吃飯,檢查書包準備上學,如果耽誤時間遲到或根本無法上學,自己承擔責任。實際提醒說得太多而效果不大,后來反思,真抓實干,一次必要懲罰不可少,結果,磨蹭大為改觀。每晚作業后自己整理書包,準備好第二天上課課本,看完的繪本圖書,從哪里拿的,再放回原處。家中必須整潔干凈,從生活細節入手培養好習慣。與此同時,我連續購買黃玉峰《我只想站得更直一些》等教育專著,關注微信教育家等諸多教育公眾號,以期多多充電自我提高,同時,7年來,帶隊新浪揚帆計劃山東志愿者團隊,組織農村偏遠學校“大型閱讀會”、“童夢行動”等多場公益活動,當仁不讓,連續3年揚帆計劃優秀志愿者,2017年2月,我們家,有幸評為淄博市第一屆“文明家庭”稱號,樹立了良好的正面形象——讀書愛好,熱心公益,儼然個人品牌。
心理學家弗洛姆說:“父親代表人類生存的另一個極端:即代表思想的世界,人所創造的法律、規則和紀律。父親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一個好父親,勝過100個校長。
浙江瑞安市蔡笑晚說:“把父親角色當事業來經營”,實在精辟之言。
蔡笑晚的成功證明了一點:從某種程度上說,真正的教育就是拼爹。
真正的父教,從來不是點石成金的技巧,而是一段春風化雨、自然無為的過程。
就像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
成為好父親,從做好一些小事做起:
1,? ? ? 做個善解人意的父親。
2,? ? ? 做好好玩的父親。
3,? ? ? 做個學習型的父親。
4,? ? ? 做個蹲下來的父親。至少教會孩子下一種棋。
5,與孩子一起“異想天開”。
6,帶孩子一起鍛煉身體。
7,和孩子一起享受讀書的樂趣。
8,? ? ? 帶孩子長途旅行,開闊視野。
9,? ? ? 帶孩子參觀博物館。
10,? 和孩子一起去感受奇妙的藝術世界。
11,? 帶孩子去參觀著名大學。
12,? 帶孩子一起去獻愛心。
13,? 帶孩子商討他的月度零花錢數目。
14,? 和孩子一起欣賞音樂。
15,? 帶孩子做客,教孩子禮儀。
16,? 和孩子談理想。
17,? 與孩子一起面對挫折。
18,? 答應孩子的一定兌現承諾。
19,? ]和孩子一起動腦筋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