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每個人身邊都有這樣一個朋友,每當談到國家大事,他們都會來一句“治大國若烹小鮮”,然后還堂而皇之地解釋一番:不要看美國總統整天忙忙碌碌地飛來飛去,其實治理一個國家并不是什么難事,就跟炒菜一樣,拿捏好了火候,掌握好了油鹽醬醋的比例,就OK了,跟做好一個廚師一樣的道理~
真是這樣嗎?
我們且不說這些說大話的人比總統少了什么,無論是知識還是膽略,就單單老子的“治大國若烹小鮮”這句話,他們理解的就不對!什么是“小鮮”?是菜嗎?“烹小鮮”就是指炒菜嗎?小鮮,在老子的時代,指的是小魚,烹小鮮,指的是烹制小魚。烹制小魚,重要的不是火候,也不是油鹽醬醋的比例~魚本身就是鮮美的,不用調料照樣可以很美味。這里的“烹小鮮”,講究的是方法。
烹小魚,不能去頭去尾,因為魚太小了,一處理,就剩不下什么了~而且,一旦你把小魚切上幾刀,那么放在鍋里煮的時候,是很容易散開的,到時候就只是一鍋看不見魚,甚至吃不到鮮味的“魚湯”了;換個做法,即使是拿來煎炸,也不能隨意翻動,當你翻上兩次后,也只剩一團爛泥了~
所以,“治大國若烹小鮮”這句話,講的是治國的方法,而不是治國的簡易。主要闡述的是老子的“無為而治”,即治理國家不要過多的干預,盡量原汁原味,要順從自然,即順應天道!我們從老子其他的言論也能看出來。老子說: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那么,老子的“無為而治”究竟可不可行呢?可行在哪里呢?如果不可行,他為什么又能流傳至今呢?筆者的觀點是,無為而治,是可行的,但是要從不同的格局來看~
在老子的時代,人們的思想是相對狹隘的,他們以為這個世界上只有華夏這么一個大陸,其他地方就是四海,然后上面是天,所以華夏就叫做中國。在整個世界只有一個國家的情況下,加之連年的戰亂,無為而治是可行的,甚至非常順應自然,能保持整個社會環境更加和諧自然地發展。在這個環境下,東西沒有價格差異,所以人們不會奇貨可居;不搞個人崇拜,所以人們一視同仁,不勾心斗角;沒有勾心斗角,整個社會就和諧了。這有點類似于現代環境保護的概念,無論濫砍濫伐或過度開發,都會加劇環境惡化,而無為而治,則是不過度干預,不肆意破壞,這樣的地球,壽命才會更長,整個生態環境才會更和諧。從這個格局來看,無為而治是合理的,甚至是最佳的。
但是,這個世界并非一個中國,而是有許多國家,你這個國家無為而治,對人民“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一旦別國來找你了,你怎么辦?你的社會不發展,順應自然了,你這個生態能存活百年,他國過渡發展,50年就完蛋了!但是他們強大啊,他們來侵略你,你怎么辦?這不就像一群狼進了羊圈嗎?從這個格局看,無為之治又不可行了。
但是,我們再開一下腦洞,如果整個地球世界都變成一個大家庭呢?我們大家都實行無為而治,我們一起無為,一起益壽延年,不用擔心別的國家變成狼,因為我們都是羊~這樣一來,無為而治又能行得通了!只是,如果這個世界還有別的地球呢?萬一外星人打我們怎么辦?
所以,無為而治可行,但有格局的限制。他適合對內,而不適合對外。比如:我們修心可以講究無為,但是對外,要做一個有為青年;一個公司內部要團結,要讓員工沒有階級感,不好勝斗勇,但對外,卻要保持整體的競爭力;一個國家,內部要和諧穩定,人民和睦相處,沒有爭斗,但是對外,要同仇敵愾!如同一家人在一起,要無為,跟別家比,要有為;一村人,要無為,但跟鄰村比,要有為。這樣一直延伸到一個鎮,一個市,一個省,一個國!
這就是道家的的無為而治,籠統而玄妙,有儒家的仁愛,也有墨家的兼愛,在不同格局下,以無為求有為,即個體是無為,群體是有為,即“為無為,則無不治”~
當然,本文也不是非得糾正“治大國若烹小鮮”的意思,畢竟隨著社會發展,有些話也引申出了許多不同于原文的意思。本文主要為了闡述老子無為而治的思想~
本文作者:齊風? ? 文章已授權,轉載請聯系本文編輯~
搜索關注公號 貓書歷史觀(w u w e i x i a p i n g)有配圖,隨時看,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