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蘇軾是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其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亦善書,為“宋四家”之一;工于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傳世。
蘇軾是世所罕見的全才,是當之無愧的天之驕子。由于性格使然,他在很多領(lǐng)域標新立異、積極探索。甚至在飲食方面,都創(chuàng)造了流傳后世的東坡肉這樣的杰作。如此才華橫溢之人,必然在與文學息息相關(guān)的書法領(lǐng)域上大顯身手。
蘇軾雖然有天縱之才,但和其他天才一樣,他的一生充滿了坎坷和磨難。而他的書法藝術(shù),也在“尚意”的大旗之下,展現(xiàn)了他豪邁、豁達的人生理念。
蘇軾的書法世稱“蘇體”,他的學生黃庭堅曾對其發(fā)展過程有過系統(tǒng)的闡述。
東坡少時規(guī)摹徐會稽,筆圓而姿媚有馀,中年喜臨顏尚書,真行造次為之,便欲窮本,晚乃喜李北海書,其豪勁多似之。
東坡道人,少日學蘭亭,故其書姿媚似徐季海。至酒酣放浪,意忘工拙,字特瘦勁,乃似柳誠懸。中歲喜學顏魯公、楊風子書,其合處不減李北海。至于筆圓而韻勝,挾以文章妙天下,忠義貫日月之氣,本朝善書,自當推為第一。
蘇軾在書法日間衰落的宋朝另辟蹊徑,在盛唐顏柳歐虞褚等名家之外,總結(jié)并實踐出屬于自己的書法之路。
他推崇顏書,選其中最適合自己性情的《東方朔畫贊》和《爭座位帖》兩種模式來學習。
《東方朔畫贊》的特點是“清雄”,而《爭座位帖》中流露出了顏真卿“忠義憤發(fā)、頓挫郁屈”的性情,頗符合“尚意”之意。
而最能體現(xiàn)蘇軾“尚意”精神的,正是他的行書。
蘇軾政治生涯最大的轉(zhuǎn)折,是受“烏臺詩案”牽連,受貶黃州之時。
在黃州,蘇軾雖仍任黃州團練副使,但實際上卻是淪為了毫無實權(quán)、受人管制的欽犯。即使困頓如斯,他也并未消沉于此。在這里,蘇軾躬耕農(nóng)田,學佛參禪,把儒道釋思想逐漸融合了起來,這讓他的思想和人生態(tài)度發(fā)生了巨大的改變。
他在《定風波》中寫到: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如此豪邁之意,在詞序中也得到了抒發(fā):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豁達的蘇軾放言,政治的驚濤駭浪都已經(jīng)受,自然的風雨又何足道哉!
在黃州期間,蘇軾最精彩的作品是《杜甫榿木詩》和大名鼎鼎的天下第三行書《黃州寒食詩》。
《杜甫榿木詩》
《黃州寒食詩》
與《榿木詩》的沖淡融合不同的是,《寒食帖》真正和蘇軾的情感融為一體,寫出了被放逐的切膚之痛。
蘇軾看到烏鴉銜紙,依稀想起是到了介子推的忌日。而介子推無辜被殺的遭遇,和自己無端受猜忌的經(jīng)歷十分相近。于是悲從中來,寫出來古來忠義之士共同的悲哀。
《寒食帖》是蘇軾書法的最精彩、最杰出的作品,它是出世和入世、尚法和尚意碰撞下的電光火石,可謂“五合交臻”的精品。
黃州也是蘇軾書法的風水嶺和轉(zhuǎn)捩點。黃州之后,蘇軾的書法正式轉(zhuǎn)向“尚意”。
“晉尚韻,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態(tài)”是清人的歸納。
“尚意”是基于蘇軾的詩句總結(jié)而來:
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
“意”是內(nèi)心感受和豐富聯(lián)想,“尚意”就要注重作者的主觀情感,追求創(chuàng)作心態(tài)的自由。蘇軾以來,“尚意”逐漸形成比較完善的理論體系,特點主要有幾個方面。
1、蔑視成法,提倡入神
蘇軾從“法”入,而又反“法”,也經(jīng)歷的曲折的思想過程。這其中“禪”的“破執(zhí)”之說對蘇軾發(fā)生了巨大的影響。“破執(zhí)”就是破除實法和實我的執(zhí)見。
蘇軾曾對日臨《蘭亭》的章惇、蔡卞表示譏笑,他認為“工臨摹者非自得”,被“法”所束縛將不能有大成就。
書和靖林處士詩后
2、鼓吹創(chuàng)新,張揚個性
蘇軾在書法創(chuàng)作中一反世風的嘩眾取寵和只圖快駿。他運筆遲緩,結(jié)構(gòu)扁肥,偃臥行筆,用墨濃稠,單勾執(zhí)筆,好用散卓,創(chuàng)造出一種別開生面的書法形象 。而他書體的“扁肥”受到了甚至包括他的學生黃庭堅在內(nèi)的嘲諷,被嘲笑為“石壓蛤蟆”。對此,蘇軾充滿自信地豪言道:
此紙可裁錢祭鬼,東坡試筆,偶書其上,后五百年,當成百金之直,物固有遇不遇也!
3、崇尚自然,抒寫襟懷
蘇軾選取顏真卿的《爭座位帖》為自己的書法榜樣,主要是鐘意它“信手自然,動有姿態(tài)”,這正是他一生追求的目標。
赤壁賦
4、重視學問,意隨文生
宋文人喜歡做隨筆,而蘇軾更是雜錄和隨筆的大作手。他把學問對書法的滋養(yǎng)看成至高無上,可謂“學問文章之氣郁郁芊芊發(fā)于筆墨之間”,形成了后世所推崇的“士氣”或“書卷氣”。蘇軾告誡子侄:
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
這正是詩文、書法互為表里的寫照。
蘇軾,作為宋朝璀璨群星中最為閃耀的那顆主星,人生經(jīng)歷和文藝天分同樣豐富多彩。他是宋代書法這出大戲中絕對的主角,他讓書法中任情適性由分支成為主流,他的人格魅力和他的作品流傳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