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是什么?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縮寫為AI。它是研究、開發用于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的一門新的技術科學。
AI時代我們已經不陌生了。目前我們生活中很多的地方都是有人工智能服務了。比如智能機器人,刷臉支付,做飯機器人,無人駕駛等等。
當人工智能還沒發展太成熟時,大多數人都認為文化思想,創作力方向的領域,機器人做不到,可是目前人工智能的發展已經很快了,AI藝術時代已經來了。藝術家被認為是最不可能被機器替代的職業之一,但這個觀念的根基已經開始松動了。
小冰是微軟設計的一個機器人可以寫詩。
早在2016年,谷歌就在舊金山舉行了一場義賣,29幅人工智能作品總共籌得9.8萬美元。其依靠的是2014年開發的DeepDream繪畫系統。
此次創作《愛德蒙·貝拉米肖像》的人工智能,叫做Obvious,是有來自巴黎的3名25歲的青年聯手設計,該團隊的座右銘同樣有趣——藝術創造不只是人類的專屬品。
隨著人工智能融入我們日常生活的更多方面,從寫作到駕駛,藝術家們也開始嘗試人工智能是很自然的。
事實上,佳士得將于本月晚些時候出售其首部AI藝術作品 - 一張名為“Edmond Belamy肖像”的模糊面孔。
《埃德蒙·貝拉米像》(Edmond Belamy)的油畫以43.25萬美元的價格成交,與同場拍賣的一副畢加索畫作的價格相當。
而在3個月前,佳士得決定拍賣該畫作時,估值最高不過1萬美元。更惹人注意的是畫作上的落款是一串難以解讀的符號。
在佳士得拍賣的這件作品是通過機器學習創造的新一波AI藝術的一部分。總部位于巴黎的藝術家Hugo Caselles-Dupré,Pierre Fautrel和Gauthier Vernier將成千上萬的肖像畫成了算法,“教導”了過去肖像畫的美學。然后算法創建了“Edmond Belamy的肖像”。
這幅畫“不是人類思維的產物”,克里斯蒂在其預覽中指出。“它是由人工智能創建的,這是一種由[代數]公式定義的算法。”
這個團隊收集了15000幅橫跨十四世紀世紀到十九世紀的肖像畫,并將它們輸入到一個名為GAN算法中,然后人工智能學習這些畫像的“規則”,并根據這些規則創作新的圖像。
這里還有一個前提,即在這個算法里,除了生成畫作的部分,還有一個鑒定畫作的部分。
生成的畫作必須騙過鑒定器,讓其判斷為人類創作,而非機器。通過一次又一次挑戰失敗,逐步“成長”,最終騙過鑒定器,以及人類組成的鑒定團。
通過對1920年以來519位中國現代詩人的作品進行分析,經過100個小時,10000次的迭代學習,小冰獲得了現代詩的創造力,并且形成了自己的創作風格、偏好和技巧。
除了詩歌外,在藝術領域,微軟小冰還具備了歌曲創作與演唱能力。
面對AI藝術的到來,你們有什么看法?它們真的能讓人人都可以成為藝術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