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企業的現狀可能是資源的不合理配置。
商業企業不是自然現象,而是社會現象。然而在社會環境中,事件的分布不符合自然世界的“正態分布”理論。在社會環境中,非常少量的事件屬于一個極端(最初的10%或最多20%),它們擁有90%的結果;而絕大多數事件擁有的結果占10%。(少數產品占有銷售量的大多數、少數大客戶占有絕大多數的訂單、少數銷售人員占有大多數的銷售業務。。。)
幾乎所有人事問題也是如此:在所有不滿情緒中,少數部門或一批雇員發泄的不滿情緒總是占絕大多數。(曠工、人員流動、病假等也是如此)
這句有關正態分布的簡單敘述的含意是顯而易見的。
第一個含意是,雖然90%的成果是有最初的10%的事件創造出來的,但剩下的90%的事件產生的成本卻占90%,而這些事件是創造不出成效的。換句話說,成果和成本成反比例關系。
第二個含意是,資源和企業付出的努力通常會被分配給90%的事件,而這些事件實際上創造不出成果。它們會根據事件的數量自行進行分配,而不是根據成果進行分配。事實上,最寶貴和生產力可能最大的資源(即訓練有素的人)存在的配置不合理的問題將是最糟糕的。
第三個含意非常重要,即作為收入的資金與作為成本的資金很少屬于同一個資金流。大多數企業家憑空想象地認為,收入流會回流到成本流,然后,成本流反過來會回流到收入流,而且大多數會計報表也是以這樣的假設為基礎。但是,這種循環不是一個閉合的回路。收入顯而易見地產生用于成本支出的資金。但是,除非管理層堅持不懈地做工作,引導企業付出的努力轉變為創造收入的活動,否則成本往往會自行分配,不由自主地分配給什么也創造不出來的活動,分配給完全碌碌無為的活動。
因此,在企業付出的努力、成本、資源和成果上,企業傾向于不由自主地擴散能量。
因此,企業需要不斷地重新評估和校正方向;在最想不到的方面,企業最需要重新評估和校正的方向:讓現在的企業有效地經營。現在,企業的首要任務是必須有效地履行其職責。現在,企業要求最敏銳的分析和最大的能量。然而,不注重明天的款式,而不斷地修補昨天的衣服是非常危險的傾向。
縫縫補補的方法是不夠的。要真正地了解企業,管理者必須能夠全面地考察企業。他必須能夠把資源和企業付出的努力視為一個整體,必須了解企業分配給產品和服務、市場、顧客、最終用戶和分銷渠道的資源和努力。他必須能夠搞清企業在問題和機會的處理上付出多少努力。他必須能夠權衡可供選擇的方向和分配關系。片面的分析很可能會傳達錯誤的信息和指引錯誤的方向。只有全面地考察整個企業,將其視為一個經濟系統,管理者才能真正地了解企業。
——摘編于德魯克《成果管理》第一章企業的現狀
“我不完美,同時,我很好!”這是心理學中的重要概念,正如薩提亞模式(成長模式)四大總目目標之一:做更好的決策者。企業也是一樣!德魯克的話非常直接——“企業的現狀很可能資源的不合理配置”,這是一種實事求是的、謙虛的、有成長意愿的語言。我的老師貝曼一直在問我們一個問題:“你是如何使用你的時間的?”時間是個體的資源,我們經常會不合理使用自己的時間,或者說是沒有把時間用在自己真正重要的事情上。而企業也經常會不合理使用它們的資金、人力、時間等資源,所以,經常反思會有利于我更好地提升組織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