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曉? 餓了么副總裁
分享主題:產品的成長往往是最簡單的路徑
在文章開始前,我想先分享段內容給大家,同時也分享給我自己。
為什么我們越努力卻越焦慮
不知道什么時候,焦慮成為了我們生活當中的一部分。
我們越來越關注每件事給我們帶來的結果和成就感,往往忽視每件事情本身給我們帶來的快樂,以致于我們想要努力的過程越短越好,最好可以直接跳過。
但是,這個過程不僅永遠存在,而且也成為了我們每天焦慮的原因,越想去擺脫,越深陷其中,從而越發的焦慮,惶惶不可終日。
努力,其實是一個不斷設立目標不斷實現的過程。
當我們難以企及時,會感到痛苦;不斷努力卻得不到收獲時,就會焦慮。
進而,我們會開始懷疑,懷疑自己的能力,懷疑前進的方向。
越來越懷疑,越來越焦慮,結果是越來越努力,只不過此時的努力只是為了掩蓋內心的焦慮,而不是實現心中的目標。
努力也需要方向,真正的努力是確切地知曉當下的行動是為了什么,而不是掩飾在努力之下的焦躁不安。
勉強自己做枯燥無味的事情,難免心浮氣躁。若是對所做之事充滿信心,內心的焦慮感自然會煙消云散。
有多少人的努力,都只不過是在表演?
讓自己看上去很忙碌,只為了心里好受一些。
越努力越焦慮的人,通常會默認一個原則的絕對正確性:
努力就一定會成功。
單從這句話來說,其實已經包含了很大的壓力,越是把這句話放在心上,壓力就越大。因為他們堅信努力過后一定會有好的結果等在那兒。
努力與成功并不是必然的因果關系,該來的總會來,不必強求。越是想要努力,就越要學會與焦慮相處。所以,努力之前請先問問自己:
你的努力是為了什么?
不要在擺脫焦慮的過程中迷失了原來的自己。向前奔跑的時候,別忘了自己為什么出發。
一、擁有改變的勇氣
人之所以言之鑿鑿,是因為知道的太少。——F.Guizot
1、改變自己
清楚的知道自己要什么,即清晰的知道自己的目標,并且能在當下的環境中正確的發揮自己的優勢。
當一個環境已經無法讓你發揮你的優勢,或者這個環境下,你已經無法清晰的定義自己的目標,這時可能就需要你做出相應的改變,改變自己或者改變環境,而不是隨波逐流。
如果一個人呆在一家毫無前景,沒有任何發展前途的公司,不走,肯定這家公司給了他對某種恐懼的安慰,不想去改變。
改變自己需要勇氣,就像是改變自己的習慣的是不容易的,只有走出原本自己的舒適區,才能獲得新生,獲得認知上的迭代和升級。
2、改變的方法
學而有術,實踐而悟道。
書+人+事,形成一個學習的閉環。有的人喜歡學習,但很少的實踐,有些人喜歡去做,但很少的去學習。這兩種情況會遇到什么問題,一是空有一番論述,卻只是在空談;二是前進的道路會有瓶頸。孔子道: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正是在提醒人們學習是要有個閉環的。
書,多讀書,會讀書。現在有很多的信息流App,一片片論述分析文章,目不暇接。人也很容易會給自己一個誤導,看了很多文章,感覺自己學習了好多,但是當別人去問起,你從看過的文章的學習到了什么,一知半解,還有很多在各個App里收藏了好多精選文章,請問你看過了多少。所以不要被自己的眼睛給欺騙了,同時也推薦多去讀書,書會給你一個系統性的思考,這是一篇篇獨立的文章而無法做到的。
人,多與人交流,碰撞出新的火花。不僅要看而且要去和別人交流,尤其是產品人,不能悶頭自想,而是要走出去多去和別人進行交流和溝通。別人給不了可實施的方案,至少可以對你的想法給出建議,若連建議也沒有,至少你在和別人溝通過程中,會讓你的思路更加的開闊和清晰。知識要多分享,只有分享才能讓你的知識倍數的增長和產生新的知識。
事,多實踐,多總結。在實踐中不斷磨練自己,讓知識得到運用。這已經不需要太多的言論,每個人都知道,關鍵是去執行。idea是世界上最不值錢的東西,執行永遠是最重要的。
讓自己的學習和思考形成一個閉環。
3、不斷的變化
我們一直在變的就是一直在變化,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今天的你和昨天的你是不一樣的,不斷求進,不斷突破。
在變化中,我們不僅要求變,而且在變化中要有悟性和韌性。悟性,能去理解和分析事件背后的本質,而不僅僅停留在知其表,而不知其內,停留在表面上的認知,永遠是膚淺的。韌性,就是在求變的過程中,越挫越勇,具有《亮劍》般的狼的精神。
二、擁有選擇的眼光
從選擇中看視野、認知和品味
1、學會選擇的方法
決定一個人的高度,可能不是他有多么多么的努力,而是他有選擇的眼光視野。
這一點可以借鑒梁寧老師的點、線、面、體的論述。我們先來看一個例子。
有一對雙胞胎,在2010年一起大學畢業,一個加入騰訊,一個進入報社。
7年之后,去騰訊的那位已經是年薪百萬,而且滿街都是挖他的獵頭。投資人也在挖他,只要出來創業就給錢。去報社的那位,因為報社沉淪了,他曾經寄托理想的整個產業都沒有了,一切都需要重來。
這里不是說雙胞胎的素質或者能力有多大差異,也不是說他們分別跟隨的領導的能力或者個人操守有問題。核心問題是這兩個單位所附著的經濟體,一個在快速崛起,一個在快速崩潰。
有時選擇大于努力。
當你選擇做一個產品,你不但要投入你的時間、精力和資源,還要看你切入的點在一條什么線上,這條線在一個什么面上,這個面在一個什么體上。對手是可以打的贏的,但趨勢是萬萬打不贏的。
不管你創不創業,做不做產品,這是生活在這個時代的人最重要的一種認知能力,看到自己在哪一層結構里,以及結構和結構之間的消長變動的關系。
2、記住指點幫助過自己的人
樂善好施,知恩圖報。懂得感恩的人,更懂得珍惜,就容易得到幸福。懂得感恩的,運氣一般都不差。
感謝在你生命當中幫助過你的人;感謝敢于批評你的人,讓你學會了思考人生;感謝給你制造麻煩的人,強化了你堅韌的意志。
懂得感恩,我們并非要獲取才去給予,更要主動的給予。帶去的是你滿身的正能量。
三、擁有專注的堅持
從堅持中看本質,螺旋式成長
1、專注堅持
從變化中突破自己的原有的認知舒適區,并且在不斷的變化中,擁有更高的眼光視野,選擇勢能更快的發展。
串起這一個過程的就是你的堅持。堅持一天、一月很容易,難的是堅持一年、五年、十年。大部分的事不是考驗你的智商,專注的堅持著就夠了,只要想著這件事的本身就可以了,那樣的成功是別人企及不了的。【給大家推薦一部電影《阿甘正傳》】
堅持是一種信仰,專注是一種態度。在堅持中不斷看清事物的本質,促進成長螺旋式的上升。
2、專注知識
在這個科技極速發展的時代,知識的更新速度也在不斷加快,而且知識的總量在成幾何級的上升。所以我們只有不斷的專注知識,才能讓我們不被快速發展的時代所淘汰。
但是今天的知識和我們這些學習者的關系已經發生了變化。
以前知識是固化的,我們只需要不斷的往自己的大腦的灌輸就好了,你灌輸的越多,你的知識就富有。但是今天的知識多到了你根本灌輸不完。
威廉·龐德斯通在他的《知識大遷移》一書中告訴了我們現今時代的學習方法:除了專長之外,你要盡可能多地、碎片化地掌握一些知識的皮毛。一知半解就好,不用系統,不用深入。這就是未來最好的學習方法。
專注知識,也要專注學習的方法。通過這些知識不斷的形成你自己認知網絡的協同效應。
四、復盤總結
提煉精華,親身實踐,提升認知
在成長的道路上,通過不斷的復盤和總結,總結每一個過程中的得與失,才能讓自己更好的認清自己。提煉每一個過程當中積累的精華,以及對失的反思,然后再次投入一個新的進程中,以獲取新的認知,就這樣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螺旋式的成長。
愿我們每一位產品人,都能在不斷的變化中,具有卓越的眼光,專注的堅持和三省吾身的心態。
非常感謝秋曉姐的分享,最后奉上腦圖:
本文內容是基于嘉賓王秋曉分享內容的基礎上進行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