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河畔草,末兩句堪稱淫鄙之尤,實則道盡人性的軟弱
在《古詩十九首》中有這樣一首詩,它的最后幾句被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稱為“淫鄙之尤”。這首詩就是《古詩十九首》中的第二首《青青河畔草》,全詩如下:
青青河畔草,郁郁園中柳。
盈盈樓上女,皎皎當窗牖。
娥娥紅粉妝,纖纖出素手。
昔為倡家女,今為蕩子婦。
蕩子行不歸,空床難獨守。
正是這最后四句“昔為倡家女,今為蕩子婦。蕩子行不歸,空床難獨守”,被王國維評價為“淫鄙之尤”。因為這四句抒發了一位嫁為“蕩子婦”的“倡家女”,獨守空房、寂寞難耐的感情。這在重視禮法的古人看來,簡直就是不守婦道,所以是絕對不容于世的。但是王國維又說“然無視為淫詞鄙詞者,為其真也”,就是說這幾句話雖然淫鄙至極,但卻不被認為是淫詞和鄙詞,因為它很真誠。為什么會這么說呢?我們來看看整首詩就知道了。
“青青河畔草,郁郁園中柳”,這兩句話十分容易理解,河畔綠草如茵,園中楊柳依依,這是典型的春天景象。作者借此起興,由這美麗的風景引發出人物內心的感情。類似的手法在詩歌中十分常見,比如王昌齡的《閨怨》:“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一名不識愁滋味的閨中少婦,在春天里登樓遠望,看到路邊楊柳的顏色,情不自禁地思念起遠在他鄉做官的丈夫。這種思念之情,正是由“楊柳色”所引發。“青青河畔草,郁郁園中柳”,也正是如此。作者要引發什么樣的感情呢?我們看下面幾句。
“盈盈樓上女,皎皎當窗牖。娥娥紅粉妝,纖纖出素手”,這四句形容樓中女子的美貌。“盈盈”是形容體態之美,“皎皎”是形容容貌之美,“娥娥”是形容妝飾之美,“纖纖”是形容手指之美。一連四個疊詞,極力夸贊女子之光彩照人。樓外之景春光正好,樓內之人也青春靚麗,春色與美人相映成趣。樓中的女子從一出場就散發出絢麗的光彩,可惜的是,春色有人賞,美人無人憐,在這光彩之下隱含的是某種暗示,暗示什么呢?
俗話說“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古人所追求的人生價值十分簡單。男子的人生價值就在于學而優則仕,能得到朝廷的賞識和重用,一展胸中抱負,所以許多仕途坎坷的詩人都在詩中發出懷才不遇、有志難伸的悲鳴和慨嘆,李白如此,蘇軾如此,辛棄疾也是如此。女子的人生價值則在于得到男子的欣賞和憐愛,因此她的化妝修飾都是為賞愛自己的人而做的。樓中的女子把自己妝扮得如此靚麗,便是暗示了一種對感情的追求和一顆不甘寂寞的心。
“昔為倡家女,今為蕩子婦。蕩子行不歸,空床難獨守”,“倡家女”是指歌妓舞女,“蕩子”則是指經常在外游蕩的人。原來這女子曾經是舞女,現在嫁了一位長期游蕩不歸的丈夫。讀到這里,也許我們就會明白前面的那種種暗示。她原本就是見慣了燈紅酒綠生活的,原本就是耐不住寂寞的,更何況現在嫁了一位“行不歸”的“蕩子”。“難獨守”三字,說的是這名女子現在還在“守”,但是內心的那種艱難卻不足與外人道。
這首詩前兩句描寫春光的美好,中間四句寫女子的光彩照人,后四句則寫出了女子內心的矛盾與掙扎。這種矛盾與掙扎不是她獨有的,其實是人性共同的弱點,是每個人都可能會經受的考驗。在我們的人生道路上,不管是事業還是愛情,都可能會遭遇艱難的時刻,都可能會面臨兩難的選擇,一面是欲望的誘惑,一面則是內心的底線。是選擇堅守底線,還是選擇屈服于欲望?是我們人生道路上必須作出的抉擇。這種抉擇沒有人可以幫你,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成佛還是成魔全在于自己的一念之間。這也是人性最為艱難和軟弱的時刻,所以王國維才說“然無視為淫詞鄙詞者,為其真也”,這首詩不僅是真誠地道出了女子內心的軟弱,實在是道出了我們所有人的軟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