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悄然來臨,春天的氣息也已經覆蓋大地。無論北方的寒氣漸遠,還是春天的料峭春風,都是美妙的春天四月。
古人的四月又是怎樣的?
那些氤氳在四月的古詩詞又有哪些唯美意境?
一起走入古人詩意的四月。
1.花中四月
若說世上哪種事物最能體現不同季節的獨特性,想必非花莫屬了。
四月的草綠花紅,不同花色散發的清香,都是四月的獨特美麗。
張惠言的《風流子·出關見桃花》中的桃花笑語盈盈:
柳柔搖不定,草短綠應難。一樹桃花,向人獨笑;頹垣短短,曲水灣灣。
鄧深《即事六絕》中的楝花在杜鵑聲中飛舞:
昏煙漠漠雨霏霏,四月輕寒浸裌衣。葉滿筠籃桑徑晚,杜鵑聲急楝花飛。
陳宓《四月中浣流惠亭見蓮》中的荷花不甘等到盛夏而提前開放:
誰言紅艷占春多,風雨真成一擲梭。何似水花秋更好,才逢四月已開荷。
文征明《初夏次韻答石田先生》中殷紅開放的石榴花嬌羞鮮嫩:
腥紅簇簇試榴花,四月江南恰破瓜。山鳥初聞脫布褲,美人能唱《浣溪沙》。
王镃《初夏三首》筆下的四月是葛花偷偷趁著濕氣開上了石床:
竹雞啼雨隔林塘,四月山深梅未黃。水近洞門云氣濕,葛花開上石眠床。
2.鄉間四月
春天綠滿大地,霧氣氤氳,杜鵑啼鳴,倒是一派閑雅。
翁卷眼里,農人的四月無關風月,只有忙不過來的插秧播種,卻是興致盎然,播撒新一年的豐收希望。
《鄉村四月》/翁卷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無獨有偶,陸游眼里的四月也滿滿是農家對豐收和耕耘的喜悅:
《夏四月渴雨恐害布種代鄉鄰作插秧歌》/陸游
浸種二月初,插秧四月中,小舟載秧把,往來疾於鴻
除了田地收獲,桑蠶養殖也是一種重要日程。
《繅車》/邵定
繅作繅車急急作,東家煮繭玉滿鑊,西家捲絲雪滿籰。
3.梅子四月
四月梅子尚未成熟,還帶著青澀。民間有句歇后語:“四月的梅子——多少帶點親(青)”,但四月的梅子,青澀卻別有一番特別。
歐陽修《漁家傲·四月芳林何悄悄》中的梅子還小:
四月芳林何悄悄。綠陰滿地青梅小。南陌采桑何窈窕。爭語笑。亂絲滿腹吳蠶老。
還是歐陽修,《漁家傲·其四》同樣的梅子不僅青綠,還如豆子般大小:
四月園林春去后。深深密幄陰初茂。折得花枝猶在手。香滿袖。葉間梅子青如豆。
詩人王镃筆下的梅子還沒變黃:
竹雞啼雨隔林塘,四月山深梅未黃。
宋人趙蕃眼中的梅子已經變黃,還和雨聯系在了一起:
四月梅黃雨易成,夜來猶是十分晴。吳山越嶺渾遮盡,惟見江流面面平。
4.山上四月
山上的四月,許和山下又有不同。
最出名的山上四月莫過于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中的場景:桃花夭夭,春意尚存。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陳宗遠筆下的《寺深》卻寫出了秋意涼涼,不同于尋常的四月。
寺深幽寂寂,四月似秋天。夜久聽山雨,晚來添石泉。
同樣的四月,陸游在深山卻慵懶自在,伴著鶯啼下酒。
百花過盡綠陰成,漠漠爐香睡晚晴。病起兼旬疏把酒,山深四月始聞鶯。
春意處處可尋,詩人筆下迷人又充滿詩意的四月就在我們的身邊,等待我們去探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