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一個很溫暖的詞語。往往,一個擁抱可以化解一些委屈,一些不好的情緒。擁抱,就像一股暖暖的溫泉,從腳底冒出來,流遍全身。
擁抱是一個親密的詞語。有時候,無需說愛,一個擁抱足以表達所有。
然而,我們認識擁抱,卻不會使用它,或者說,羞于去擁抱你身邊的人。我們的教育里,灌入了太多的思想禁忌!
有人說,每天需要5個擁抱。
我想說,哪怕只要一個擁抱,一天的暖意都有了。
所以,在和孩子相處的日子里,我告訴自己,任何時候,都要給她一個大大的擁抱。
從出生到現在,從她不會說話,只會伸手要抱抱時,到開口要抱抱時,我都會給她大大的擁抱。因此,這樣的抱抱多了,助長了她對于擁抱的“貪婪”,不管生氣時還是高興時,她都會說:“抱抱我。”也不論我開心時還是不高興時,也不會忘記給她擁抱。
擁抱,讓我們變得更加親密。擁抱,也化解了我們之間的很多沖突。
說到擁抱,有很多與之有關的繪本。我記得,我曾給女兒講過一個公主的故事,叫《無法入睡的公主》。公主睡不著覺,無論仆人怎么哄她,她毫無半點睡意。仆人無奈只好把王后叫過來。王后問公主:“你想要什么?”公主說:“我想要……”,還沒等公主說完,王后就打斷了公主的話說:“你想要講故事。”便馬上安排講故事的人來給公主講故事,可是公主仍然毫無睡意,王后再問公主:”你想要什么?“公主又說”我想要……“王后仍然打斷了公主的話,依次喊醒了喂牛奶的人,唱歌的人,還有司機……可這些統統不能讓公主睡覺。王后很無奈,她不知道公主到底要什么。最后,公主輕輕的對王后說:”我想要擁抱。“原來只是這么一個簡單的要求,王后沒有真正了解到公主的需求,而給她安排了很多她并不需要的節目,結果把自己被逼抓狂之后,才聽到公主說出了心聲。
孩子的想法很簡單,而我們大人總自以為是!
有好幾次,我在她對面寫書法,她會突然從桌子上爬過來,我會阻攔她過來打擾我寫書法“媽媽在練書法,現在不可以過來。“然后,她只是說:”我想讓你抱抱我。“眼神是那么的渴望,我站起來,把她抱過來,狠狠的親她。她得到了滿足后,又從桌子上爬到我的對面,開始玩她的游戲。
我們發生沖突的時候,最后她都會邊哭邊跟我說:“媽媽,你抱抱我。“每次在這種情況下抱她后,她都會在我懷里放聲大哭,似乎把所有的委屈和不好的情緒都統統哭出來。我任她哭,直到她平靜下來。
擁抱,在她脆弱的時候,給了她力量。給了她愛的溫暖。
晚上睡前,她也會跟我說:“媽媽,你轉過來,抱著我。“我有時候因為習慣一個睡覺姿勢,就不想轉過去,會對她說:你把腳放我身上,我抱住你的腳。她也會欣然同意。但多數時候,我會抱著她入睡,尤其是冬天的時候,這么暖暖的小棉襖,摟著她多舒服呀。
擁抱,是我和女兒之間最溫暖的語言。
我們這一代人,缺少擁抱,缺少愛的表達。在我的印象里,成長過程中不記得有過擁抱。這不是怨責,而是一個時代的詬病。當我們成為父母,逐漸發現擁抱和說愛的重要性,于是,會不吝嗇也不羞澀的把這些用在和孩子的相處上,日常生活中。不論早晨還是睡前,分別與重逢,開心與不高興,擁抱都已成為常態,尤其是睡前一句“我愛你,晚安”,然后擁抱著入睡,我想夢里應該會是甜的。
給孩子和身邊人多些擁抱,彼此的內心就會充盈許多,彼此的愛也會升級會更濃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