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有太多地變數,而人生永遠只有現場直播,所以人生軌跡總會有出現偏差的時候。這時候,我們是埋怨生活的不公,從此將錯就錯的消沉下去,還是將錯誤抹去,重整旗鼓,從頭再來呢?
答案顯而易見:只有過不去的人,沒有過不去的事。只要我們時常從思想意識上給自已“歸零”,從頭再來,我們的人生還是可以精彩的。所以,一切歸零是我們人生的第二次起跑線。
歸零心態,也可以稱為“空杯心態”,其含義富有哲理,即一個裝滿水的杯子很難接納新東西。如果想獲得某方面的進步,需要先把自己想象成“一個空著的杯子”,而不是一個裝滿水的杯子。
提到空杯心態,還有一個小故事:
很久以前,一個小有成就,但心氣頗高的年輕人,去一個寺廟拜訪一位德高望重的老禪師。當老禪師接待他時,年輕人自認為各方面的造詣很深,言談之間自然流露出對大師的傲慢無禮。
老禪師輕輕地笑了笑,但還是殷切地給年輕人倒茶水喝。可是在倒水時,杯子明明已經滿了,老禪師依然不停地往里面倒水,結果水灑了一地。年輕人在一旁喊道:“大師,杯子里的水已經滿了,您為什么還要往里倒呢?”
老禪師由此說出禪機。“是啊,既然杯子已經滿了,水怎么還能倒得進去呢?”禪師的言外之意是,既然你已經很有學問了,為什么還要到我這里來求教呢?
聽罷,年輕人大悟,深刻認識到,大圓滿還需要“空杯心態”。
歸“零”看似一無所有,實際上是一種更廣闊的擁有。因為它贏得了可以無阻發展的空間。正如一張白紙的最大優勢,就是空白。可以讓人自由地去描繪最新、最美的圖畫。
太過沉浸以往的成功、榮譽、輝煌、掌聲和成績,必定會使人迷失自我。反之,太過牽涉昔日的失敗、無能、平庸或污點,也會讓人裹足不前。只有抱著歸零的心態,才能夠接受新的思想,開始新的生活。
曾經讀過一個小故事,讓人醍醐灌頂、豁然開朗。
禪師經過河邊,看到一個哭泣要跳河的婦女,便問道:“你年紀輕輕,為什么要跳河?”
“我,我被丈夫遺棄了。”婦文抽噎著回答。
“哦”,禪師繼續問道,“你什么時候認識你丈夫的?”
“我是三年前認識他的,我們剛結婚一年,但是他找了別的女人,不要我了,我是那么地愛他,可他卻說不愛我了。你說,我活著還有什么意思?”婦人傷心地哭訴道,說完就要跳河。
“等等。”禪師趕忙拉住婦女,問道,“那三年前沒有遇他的時候,你是怎么活的?”
婦女想了一下,回答道:“沒有認識他的時候,說實話,我生活得很好,很快樂。”
禪師輕輕一笑:“是啊,三年前你活得很快樂,現在只是被命運之船運回了認識你男友前。你瞧,現在你又可以自由自在、無憂無慮了,為什么要讓自已不快樂甚至舍棄生命呢?”
“是啊。”婦人終于笑了,輕松地離開了。
“歸零”是一種積極的心態,是一次重新定位,查找自己的不足,不斷完善自我,思想變得更加自信,思維變得更加活躍,行動變再更加謹慎,時刻保持以一種樂觀的態度應對新一輪的機遇和挑戰。
正如每逢冬天到來的時候,許多樹木脫掉茂盛的“裝束”,變得光禿禿的,讓人不免有些惋惜。然而,細想之后,你就會發現,它們是將自已暫時“歸零”,是在積蓄能量,等待擁抱下一個燦爛的春天。
只有常給自己“歸零”,暫時放下患得患失的浮躁,在吐故納新之后輕裝上陣,把昨天的失敗和憂郁刪除,將今天的成功和欣喜隱藏,才能煥發出蓬勃向上的朝氣,迸發出勇往直前的拼勁,打造出無所不能的人生。
貝利是20世紀最偉大的足球明星之一,被尊稱為“球王”。在二十多年的足球生涯中,他總共參加過1364場比賽,踢進1282個球,創造了一個隊員在一場比賽中射進8個球的紀錄。
貝利超凡的球技,不僅令億萬觀眾如癡如醉,而且常常使球場上的對手拍手稱絕。在他個人進球記錄滿1000個時,有記者采訪他,問道:“在這1000個進球中,您認為自己哪個球踢得最好?”
貝利的回答耐人尋味,就像他的球藝一樣精彩絕倫,他淡淡地回答道:“下一個。”
正是用這種“歸零”的辦法,貝利一次次站在新的起跑線上,對未來充滿憧憬和希望,創造了足球場上一個又一個的奇跡。我們都應該向貝利學習,時常給自己“歸零”!
學會讓自己時時歸零的人,是時時與命運正面抗爭的人。
當“歸零”成為一種延續的常態,一個時刻要做的事情時,我們也就讓生命具備了源源不斷的生命力,在成功的道路上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