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閱讀需要儀式感。讓孩子閱讀紙質書而非電子版。紙質書更有儀式感,更容易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另外,可以給孩子一個專門的讀書角,沒有條件,可以給他一個專門的讀書小沙發。
2,選擇孩子愛讀的書,有必要時讓他自己選。很多人買衣服就是優衣庫,給孩子買書就是世界名著,這也太不走心了。關鍵是很多孩子也不一定喜歡讀,這些名著都是有時代特色的,如果不了解當時的時代,讀起來就會覺得不接地氣。
選書要選擇適合孩子的讀物,還要考慮孩子自己的意愿。不然就都成了擺設,朋友家給孩子買的四大名著、除了西游記,其他三本都是擺設。
3,總結、吸收的過程可以多樣化。有的家長覺得讀了一本書,總得有點收獲,這是對的,如果孩子讀完就完,沒有反芻,收獲就會少很多,但很多就會一招:寫讀后感。這就有點為難孩子了。
出去玩一圈要寫游后感,看個電影要寫觀后感,看本書要寫讀后感,家長自己煩不煩?
明明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就拿讀書來說,可以和孩子聊一聊,可以和孩子演一演,可以讓孩子畫一畫,可以讓孩子編一編,給故事一個新的結局……
4,家長教育孩子讀書,不如和孩子一起讀書。有愛讀書的家長,孩子才會覺得閱讀是一項趣味的、可以持續一生的好習慣。如果家長每天打牌、追劇,孩子也不會太喜歡讀書的。
簡單推薦幾本身邊孩子比較喜歡的書:
名著:雖然是很多年的作品,但非常經典。
校園小說:這套也是很多孩子超級喜歡的,比較接地氣,就是校園里的一些小事,但又講得比較有意思,也比較正能量。
動物小說:沈石溪的動物小說也非常經典,如果是女孩,可以看看《萬物有靈且美》。
國學:小古文系列,和日有所誦系列,都不錯。難易適中,選得文章都挺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