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點亮前行之路~
~情境,應變~
~卓越的人能夠自我管理,自我激勵~
開篇的言論讓我想起曾經看到聽到過:卓越的人都不需要被管理的,因為他們可以自我管理。這句話引起我的反思:我屬于卓越的人嗎?
我需要被別人管理嗎?如果需要,這些人可能是誰呢?
思考之后,我得出目前的答案:自我管理和被管理同時存在。
自我管理:我做到了小部分,還有很多方面需要從被管理的層面走向自我管理的修煉;
被管理:基于作為人的特點,比如 惰性還存在,管理我的人,可能是我的領導、我的客戶、我的學生、我的家人、我的使命、我的責任......根據情境來應變,選擇。
今天,我對管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領悟。
關于完整
我們每個人都是“完整”的,同時又都是“不完整”的,所以我們終生都在追求更好的自己。
在追求完整的路上,有荊棘叢生也有鮮花坦途,人生也就豐富多彩起來。
完整的人與教練的原則:每個人都是智慧具足的,人們擁有充分的資源,每個行為的背后都有正向的意圖,每個人都會做出當下最好的選擇,改變必然發生。
是什么讓管理成為必需?
這個問題的前提:已經承認管理存在的必要性。
管理:通過他人來完成工作。其中包含了自己和他人,并且標識出兩者的區別。
值得思考的是:如何使得他人自驅自燃的完成工作、學習呢?而不是費力地像趕鴨子一樣呢?恐怕管理者、家長、老師們都想知道答案。
教練就是一項很好用的思維和技術,幫助人們能夠做到這一點。我們這些人就在這條路上踐行。
昨天與一位大學老師探討高校輔導員們的出路,當了幾年輔導員之后容易干不下去了,心累。從他的描述中,我發現輔導員們在消耗自己成全學生的需求。
從學生入學開始,輔導員就開始操心幫助他們解決這個、解決那個,仿佛父母角色的延伸,責任歸于老師們很多,學生自己仿佛無需操心那么多事。待畢業之后,他們仍然迷茫,不知方向在哪里。這是老師和家長樂見的嗎?當挑戰來臨之際,已經成年的他們,還要依賴老師、家長嗎?
我看到高校對教練技術的渴望,它能幫助學生們快速成長起來,逐漸不再依賴輔導員和家長幫自己尋找未來的方向,解決日常的煩惱和瑣事,學會自我管理。
教練思維和技術會幫助輔導員們從“救火員”的角色解脫出來,回歸他們的使命:在學生從青澀走向成熟的路上扶一把、送一程;支持和陪伴學生成長,而不僅僅是學生的保姆和保安。輔導員們也在這個過程中同時成長,獲得成就感和價值感。
說服、傾聽、學習
這三項技能在領導力中的價值是什么?什么是有效的領導力和領導者?如何評估領導力的有效性?
每個人理解見仁見智,每家企業存在類似或區別的標準。市場上探討領導力的書籍文章很多很多,百家爭鳴。
我們需要從“對/錯”的二元論中抽離出來,站在更客觀、更廣闊的視野去思考和實踐,放在不同的情境中,這些技巧就派上了用途,看我們掌握了多少技能,以及如何靈活運用。
我把“說服”作為議題來教練,得出如下結論:
“說服”改為“影響”,影響力不是強迫、威脅、恐嚇,而是通過自身的實力,為他人、團隊、組織做出貢獻、呈現價值,自然贏得更多尊重和關注,影響力也就更容易實現。
— 馨玥教練的讀書筆記(ICF PCC)
2020.12.12發布于上海 四季花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