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作家博爾赫斯曾說:“我寫作,不是為了名聲,也不是為了特定的讀者,我寫作是為了光陰流逝使我心安。”
許多人想學寫作也是為了省察自身、安頓自己的內心,但就是對自己沒有信心,遲遲不敢踏出第一步。今天重翻克莉·梅杰斯的《寫作是什么:給愛寫作的你》一書,發現書中不少觀點挺適合寫作新手的。
1.撰寫草稿
作者克莉·梅杰斯開篇就提出她非常熱愛撰寫草稿,“‘初稿’或者說‘草稿’是創作中最重要的部分,它決定了修訂的價值所在。”
對于寫作新手而言,這是一個相當好用的方法,先寫出草稿,再修改潤色,避免了因為期待太高而無從下筆。
無數的大作家都很認可這一舉措,安·拉莫特就曾在其著作《關于寫作:一只鳥接著一只鳥》中寫道:
“我能寫出東西的唯一途徑就是先寫糟糕得不能再糟糕的草稿……而寫草稿時就應該像孩子作畫一樣盡情釋放和馳騁,因為你要知道沒人會去關注它,而且你也可以日后再去做那些修飾工作?!?/b>
寫出來的草稿又不一定非要給別人看,所以完全可以自由發揮。
一次就把事情做好,是一種美德,也是一種重要的能力。但是,開始階段,還是細分任務,別給自己那么大壓力吧。
前幾天要改一篇文章,我當時的想法是要一次改好。
結果……我翻了N本書,最后寫了一個自己都看不下去的稿子。
今天又要改一篇文章,我的想法是“就改成一稿,明天再在一稿的基礎上改二稿”。
結果你能猜到,對,我很快改完了一稿,也對如何改第二稿也有了思路。
當下次你又不自信不敢寫的時候,不妨告訴自己:“嘿,我就寫個草稿?!?/b>
要知道,等草稿完成,你還有大把的機會修改打磨。
2.聽取以及給出反饋
幾乎所有人在發出文章后,都希望能得到反饋。這是一種正常的心理,就如同你扔了一塊石頭進池塘,總要濺起一點水花。
克莉·梅杰斯在書中講到,她總是鼓勵學生,尤其是害怕開始寫作的學生,將文章拿給任何容易發現文章中優點的人去看。
原因呢?
作者在書中是這么解釋的:因為寫作是艱難的,你對自己的寫作總是會不自信。你甚至可能發現寫作很討厭。但是,如果你還是要迎難而上的話,你需要被告知你做得很好以及為什么你做得好。
在寫作初期,得到積極的反饋,會激發巨大的能量,也會讓寫作變得有價值。想想羅森塔爾效應,當教師對學生懷抱積極期待時,學生也會給老師以積極的反饋,變得自信上進。
反饋很重要,可是,如何獲得呢?
坐等他人給出反饋,不如主動給予反饋。正如作者在書中所說:“如果你給他人作品的評價夠深刻,他們也很有可能會反饋給你同樣深刻的評價。”
不僅如此,評論他人的文章還能提高自己的文章鑒賞能力,學人所長避免掉坑,何樂而不為呢。
無論是新手還是名家,都會很樂意得到反饋。所以,不要吝嗇自己看完文章后的感受。
當然,作者也在書中提出:不要覺得所有的反饋同等重要,也不要盲目接受所有的反饋。
至于如何得到長期靠譜的反饋,請看第三點。
3.寫作伙伴
什么是寫作伙伴呢?
很喜歡克莉·梅杰斯在書中的解釋:
寫作伙伴是指在你寫作的過程中與你一起寫作、一起討論、修改作品、認可并鼓勵你創作的人。
在開始寫作階段,或者說在整個寫作階段,找到一位或幾位寫作伙伴意義非凡。想想看,你不知道自己寫得好不好,也不確定該如何修改,踽踽獨行時,身邊能有人鼓舞士氣并討論作品,該是何等的珍貴。
作者在書中寫道:你的寫作伙伴會為你提供一些精神上的庇護,即使她告訴你,有些部分你寫得不好,但也會以一種積極樂觀的方式告訴你——你可以突破的!我相信你的能力!你很有天賦!你很用功,會找出這部書稿中的瑕疵!
這樣的寫作伙伴上哪尋找呢?
至少可以找到兩種人,一種是身邊支持自己而且能給出有建設性評價的密友,另一種是優質社群的小伙伴。
寫作是一件孤獨的事情,大多數時候是一個人的旅程,但誰說不能抱團成長呢。
如果能在旅程中找到寫作伙伴,互相鼓舞激發動力,分擔彼此的快樂與憂愁,這段旅程不僅會走得快也能走得遠……
《寫作是什么》不是一本傳統上教人寫作的書籍,它更傾向于一種心理療愈。作者在前言分享了寫這本書的原因:
闡述年輕時的自己(這也是許多年輕作家感興趣的)為什么能堅持寫作,是什么讓我能忍受寫作的折磨并經受各種打擊最終證明寫作是適合自己的。
初學寫作,往往需要解決的不是寫得好不好的問題,而是能不能鼓起勇氣開始寫。如果你也處在這個階段,不妨降低期待從撰寫草稿開始,聽取并主動給出反饋,尋找一位寫作伙伴扶持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