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可能是第一天開始在簡書記錄生活記錄過往的一些故事吧。
就先分享前段時間寫的關于外公年輕時候的故事吧
在我們現在的記憶中鐵路就是高鐵動車代表著速度
但是在以前,鐵路是很慢的,而且鐵路是國家的重要交通運輸方式。正是老一輩們的辛苦付出換來了祖國的發展。
說到著,其實讓我自豪的是我家里面也有這么一位參與國家建設的老人。那就是我的外公。
他可是那個時代的一份子,還是一名鐵道兵軍人,在記憶里面他應該也是一名老黨員了吧。
好幾年前的夏天,家里面的一群小孩子圍著他聽他講以前的故事,他的那個年代,沒有現在這么和平,是一個非常動亂的年代,社會動蕩不安,百姓流離失所,家破人亡。
正因為時代的原因,以及后來的新中國的發展改變了那個時代很多人的命運。
因為外公經歷過抗戰到新中國的成立,以及初期的發展建設,他說:那個時代物質條件極度匱乏,我們家里面很多人也沒飯吃,后來呀,趕上了部隊招募士兵,我就去應征入伍,也改善了家里面的經濟情況。
后來呀,我們幾個小孩子聽他開始講當鐵道兵的經歷。早期外公他只是想能給家里面多一些經濟收入,因為當兵每個月可以有對應的油糧票,可以緩解家里吃飯的問題。
因為有在私塾讀過一些書,懂一些知識
也因為那時候鐵路發展建設的需要,他被調入鐵道部,開啟了他大半個中國的鐵路建設故事。
因為外公是一個福建人,最首先接觸到的是福建境內的鐵路建設,那就是鷹廈鐵路,從江西的鷹潭到廈門,因為那會呀還有對金門的炮擊,鐵路就成了很重要的物資運送通道
。福建本就山多,八山一水一分田,鐵路建設就需要挖隧道,當時的新中國窮。蘇聯也不給援助,美國還封鎖,連鉆山洞的機械設備都沒有,都是靠著他們用簡陋的機械設備一點點去打出來的,而且山本來就多,一到下雨天,很滑,也容易出現滑坡災害。
在某個山坡上休息的時候,突然遠處開始塵土飛揚,鐵道兵的連長意識到不對勁,立馬大喊起來,快跑快跑,滑坡了,外公他就跟他一個班的在連長的大叫聲中逃離了,撿了一條小命,后來呀部隊上面給每個人講解了一些自然災害的知識,也讓外公跟其他戰友
更加堅定跟著祖國走。
講著講著突然他說:我有一個哥哥,在解放戰爭的時候國民黨敗退臺灣,被抓走去當壯丁,在后來可能隨著國民黨去了臺灣就在也沒有了消息。
后來跟隨著鐵道部隊一路往北走到了大西北。在荒漠上修鐵路,有一天,大漠里面突然狂風大作,風沙四起,很多簡易的帳篷都被吹走了,連隊上叫大伙們趕緊跑到剛剛修建起來的站點上躲避沙暴,外公說,這可能是他這輩子經歷過的最可怕的沙暴,全身都是風沙,就連嘴巴上也是,他說那邊現在植樹造林是有多么重要呀。經歷過各種苦難以后,也磨滅不了他們那一代人的信念
繼續跟著部隊往西北內陸去,后來到了新疆,最遠到了昆侖山口那,過了好幾年西北的鐵路都慢慢通車了。
因為長期在參與建設鐵路,使得身體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傷害,后來被部隊領導從西北調回福建,外公說,他回來的時候坐著自己一路修建的鐵路很有自豪感。回家的路程頗為漫長,沒有像現在的高鐵一樣速度,一路到大的鐵路樞紐換乘,經歷了大概快一個月的時間在返回到福建。
外公說,這一輩子能夠參與到祖國的建設中已經是他最大的福氣了,不旦旦是他的人生改變了,也改變了很多普通人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