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文化中,狼和羊是兩個具有特定內涵的動物。《狼和小羊》教科書中寓言故事,與《農夫和蛇》一起將狼和蛇釘上文化中惡的恥辱柱,自然現實中以致于兩種動物幾乎在腳下的土地上絕跡,我從未看到過狼,幾十年偶遇一次蛇!
還比如俗語“披著羊皮的狼”,狼未何不以本面目,名正言順,堂而皇之行走于世?為何披著羊皮,而不是披著豬皮,虎皮和鹿皮?
狼不敢光明正大行走于世,他的境遇堪比老鼠,甚至比老鼠還慘。老鼠過街,人人喊打,還可躲入下水道和陰溝,雖環境惡劣卻也有一席容身之地。狼能逃到哪里去,在泱泱都是人的大國?只能逃入書本成為插圖和概念。
狼為何要披著羊皮?羊是弱者形象,給人以安全感,待人宰殺的羔羊結果。
人性是復雜的,往往表現狼性和羊性的并存。沒有情感和真知的歷練,人很難培養起高貴的人性。
有時我們也深知社會是一部大書。但在中國這樣一個脫胎封建不久,人情世故,熟人社會里,抱團取暖結成利益共同體,在這樣群體里,只有對權力負責,對上級效忠,對下級使氣,對底層作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