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這里還要提及一下在那位從法國嫁來英格蘭的伊莎貝拉王妃,影片中由蘇菲瑪索扮演的伊莎貝拉王妃堪稱偉大,但歷史上的她名聲就遠(yuǎn)沒有那么好了。英格蘭人給這位王妃一個響亮的綽號“法蘭西母狼”,由此可見英國民眾對她的印象。伊莎貝拉是法王腓力四世的女兒,作為政略婚姻的犧牲品,她別無選擇的“被”嫁給愛德華二世。但愛德華二世偏偏是個性取向和他人不同的異類,對女人毫無興趣,卻和同性打得火熱。也由此讓老愛德華非常惱火。但也沒法,誰讓老愛德華活下來的兒子只有這么一個呢?不管他愿意不愿意,二世也得讓這位同志兒子繼承。
? ? ? 等老愛德華去世后,二世愛德華沒了阻礙,更是公然把他的同志友加維斯頓從流放地接了回來,兩個男人從此相親相愛,沒羞沒臊的生活在一起……二世對伊莎貝拉王妃的冷落,讓這條母狼憤恨不已,愛德華一世病逝后,伊莎貝拉干脆從英格蘭逃回她的法蘭西老家,伙同其流亡在法國的英格蘭貴族莫地默共同反對她的丈夫。1327年,伊莎貝拉終于找到了機(jī)會率領(lǐng)法軍殺回倫敦,囚禁了聲望已跌至谷底的愛德華二世。為了懲戒其同志的性癖,伊莎貝拉親自定下了處決其夫的用刑之法——用一根燒紅的鐵條插入愛德華二世的肛門。從此,伊莎貝拉奪取了英格蘭的統(tǒng)治權(quán),直到其子愛德華三世長大成人……另外補(bǔ)充一下,伊莎貝拉王妃和威廉華萊士其實根本不認(rèn)識,二人甚至不是一個時代的人,1308年伊莎貝拉嫁到英格蘭時只有12歲,而其時威廉華萊士早已被處死3年有余。因此所謂兩人的風(fēng)流史完全是影片的虛構(gòu)。
? ? ? 1304年,浪跡天涯的華萊士被其一直信任的伙伴,同胞約翰·曼提斯所出賣而被捕,隨即被押往倫敦。他先是被倫敦法庭定為叛國罪——雖然他一直申訴自己沒有對愛德華效忠——而后被殘忍的執(zhí)行死刑。有關(guān)于他的死,影片除了去掉了一些少兒不宜的血腥片段外倒是沒有再做加工。
? ? ? 但仍要提出幾點:
1.歷史上的羅伯特·布魯斯和威廉·華萊士根本不是朋友,反而應(yīng)該說是冤家對頭。因為華萊士效忠蘇格蘭巴利奧爾王朝,而羅伯特·布魯斯是反對該王朝的頂梁人物。因此在英軍緝拿華萊士這件事上,羅伯特是非常積極的站在英軍一邊的;
2.在福爾科克之戰(zhàn)前后,投靠英軍的羅伯特·布魯斯并非是后來在班諾克本戰(zhàn)役中大敗愛德華二世的英雄,“羅伯特”是布魯斯這個家族一直沿用的名號,福爾科克戰(zhàn)役時期的羅伯特·布魯斯,其實是后來的羅伯特·布魯斯的父親(大概應(yīng)該是那個影片中的麻風(fēng)病人親自上陣才對)。
3.所謂“勇敢的心”,指的并非威廉·華萊士,而恰恰是在后來的班諾克本戰(zhàn)役中取得勝利,將英格蘭人趕出蘇格蘭的小羅伯特·布魯斯。
? ? ? 勇敢的心傳說來自于他去世后的一段傳奇故事:一位追隨羅伯特的騎士在羅伯特去世后決定將他的心臟送往圣地耶路撒冷。途經(jīng)西班牙(不要懷疑他是路癡,他只是打算從西班牙上船)時,恰巧遇到異教徒襲擊當(dāng)?shù)靥熘鹘掏降氖录S谑球T士英勇地參加了戰(zhàn)斗并高呼“勇敢的心啊,指引我吧,去消滅異教徒!”最終這位騎士戰(zhàn)死沙場,而其事跡被游吟詩人寫成詩歌,題目就叫做“勇敢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