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科學教材觀認為,優質教材是一種富于人文情懷,引導兒童展開對話的一系列文化探究。教材創新是時代賦予的使命。
? ? ? 一.教材的性質及其定位
? ? ? 所謂學校中的教學,是在教材、教師、學生這三個因素的構成中教師直接地或以教材為媒介作用于學生的教育行為。——這就是眾所周知的“教學的三角形模型”,一個實體地表征教學的構成要素,把握教學結構的最通俗的模型。教材是制約教學過程的一個重要因素,教材性質的把握大體可分三種視點: 通常按照學科分類來把握教材性質,但也未必有明確的界限;按照學力或智能的要素來把握教材的性質,這是超越了現行學科區分的把握教材性質的有力視點;按照認知發展過程來把握教材的性質,這也是超越現行學科區分的把握教材性質的有力視點。
? ? ? 教材概念需要在一系列的關系鏈中加以定位。從原則上說,教學目標是制約教學內容的,教學內容又是制約著用什么教材作為媒介的,而旨在掌握教學內容的手段或是媒介,就是教材。
? ? ? 二.教材的歷史演進與兩種教材功能觀的分野
? ? ? 教材在現實的學校教育中所發揮的作用與功能,是隨著社會形勢、教育體制的變化和學術文化的進展,以及教育研究的發展而歷史地發生著變化的。從歷史上看,作為教材編制的方法之爭——“經驗單元”與“教材單元”之爭——此起彼伏。
? ? ? 在現實的教育實踐中存在著兩種教材功能觀。一種觀點認為,學生的發展直接地受制于教材的選擇和排列,把某種特定課業的教材的習得視為教學的本質。另一種觀點認為,教材是教育過程中的必要成分,不過,它是可以廣泛地彼此替代的。前者是目的型教材觀,后者是手段型教材觀。兩種不同的教材觀蘊含了兩種不同的教材功能。
? ? ? 目的型教材觀從教師的角度出發,把作為學科內容的教材視為完成教學任務的決定性手段。手段型教材觀則是把兒童借助對教材的作用而產生的主體方面的能力的變化,視為教材的作用。在手段型教材觀看來,由于在教材與目標之間存在距離,教師的教材研究、教材解釋就有可能介入。
? ? ? 教學實踐中是“教教科書”還是“用教科書教”,清楚地反映了目的型教材觀和手段型教材觀的歧異。在教教科書的場合,教材自身是教學的目的;在用教科書教的場合,教材乃是作為學生的學習課題提示應當教授的事項時的手段或媒介。
? ? ? 用教科書教還是教教科書是區分新舊教學的分水嶺。
? ? ? 三.科學教材觀與教材創新
? ? ? 教材設計不僅取決于我們對社會需求的把握和人類知識遺產的認識,還取決于對學習者學習的界定。從教材開發的視點看,優質教材應當是教育目標與兒童活動這兩個契機相統一的具有學習價值的材料。大凡優質教材應當囊括三種素材: 側重學習體驗的素材;側重基本概念的素材;發揮信息媒體特性的素材。
? ? ? 教材創新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我們追尋的基礎教育教材,應是基于學生自身經驗,主動建構新的知識的基石,也是引導學生審視自然現象和社會現實,積極參與探究的指引。